电动旋转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338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旋转致动器,在外壳(50)形成有划分形成电动机收纳区域和减速器收纳区域的挡壁部(52)。挡壁部(52)是固定构成减速器(30)的齿轮(34)的部件。进一步,在挡壁部(52)设置有外壳凸起部(53),在该外壳凸起部(53)固定内部定子(11)。据此,由内部定子(11)产生的热量,通过外壳凸起部(53)和挡壁部(52)向外部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动机和减速器的电动旋转致动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采用外转子型电动机的致动器,存在记载于日本特开2004-27483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8-6888号公报的致动器。在外转子型电动机中,由于成为热源的定子位于内侧,故确保从定子的散热途径变得重要。日本特开2004-274838号公报所记载的致动器,通过在内部定子内的减速器的轴方向相反侧设置沿轴方向延伸的散热片,而发挥内部定子的散热效果。日本特开2008-6888 号公报所记载的致动器中,通过将内部定子固定于在减速器的相反侧设置的电动机罩,而经由电动机罩从成为热源的定子向外部散热。但是,日本特开2004-274838号公报所记载的致动器中,由于散热片以延伸至轴方向外侧的方式形成,故致动器的轴方向长度变长。并且,在日本特开2008-6888号公报所记载的致动器中,为使电动机罩发挥散热效果,需要具有足够的厚度。因此,为了实现轴方向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在使电动机罩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散热性能降低,不能得到必要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采用外转子型电动机时,能够在实现轴方向的小型化及轻量化的同时,实现提高散热效果的电动旋转致动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其特征为,利用用于划分出电动机收纳区域和减速器收纳区域的挡壁部作为内部定子的散热路径。该挡壁部,由于可供构成减速器的齿轮的至少一个固定,故是需要与通过该齿轮承受的转矩相当的刚性的部件。因此,挡壁部具有原本相对应的厚度,能够充分地发挥散热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其特征为,所述电动旋转致动器,还具备配置于所述挡壁部的径方向外侧的支承主体部,该支承主体部形成为中空圆盘状,且内周缘固定于所述外tJXi O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其特征为,所述电动旋转致动器还具备旋转角检测器,该旋转角检测器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凸起部的径方向内侧、且在所述内部定子的径方向内侧, 用于检测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旋转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其特征为,所述电动机旋转致动器,还具备电动机罩,该电动机罩覆盖所述电动机收纳区域的所述轴方向另一侧,且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经由第一轴承被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电动机罩,并且,经由第二轴承被可旋转地支承于挡壁或者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其特征为,所述电动旋转致动器,还具备电动机罩,该电动机罩覆盖所述电动机收纳区域的所述轴方向另一侧,且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所述电动机罩的厚度,形成为比所述挡壁部的厚度还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其特征为,所述外转子连结部,具备转子连结用圆盘状部,其形成为中空圆盘状,且外周缘的所述轴方向一侧被安装于所述外转子;转子连结用凸起部,其以从所述圆盘状连结部的内周缘延伸至所述轴方向一侧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且安装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外周面,所述转子连结用凸起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内转子的径方向内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予以明确,其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电动旋转致动器的轴方向剖面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边参照图1及图2边对将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旋转致动器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旋转致动器具备电动机10 ;旋转角检测器20,其检测电动机10的电动机输出轴13的旋转角;减速器30,其一体地连结于电动机10的轴方向一侧(图1的右侧);外壳50,其收纳电动机10及减速器30的一部分;电动机罩60 ;以及支承主体部70。外壳50由铝、钢材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具备外壳主体51 ;挡壁部52 ;以及外壳凸起部53。外壳主体51形成为阶梯型圆筒状。具体地说,外壳主体51包括大直径圆筒状的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 ;从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的轴方向一侧(图1的右侧)的端面延伸至径方向内侧的中空圆盘板状的段面部512 ;从段面部512的径方向内缘延伸至轴方向一侧(图1的右侧),并且形成为直径比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更小的圆筒状的减速器用外壳主体513。挡壁部52将外壳主体51的内侧区域划分形成为电动机收纳区域(图1的左侧的区域)和减速器收纳区域(图1的右侧的区域)。具体地说,挡壁部52形成为中空圆盘板状,以延伸至外壳主体51的段面部512的径方向内侧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外壳主体51。也就是,通过挡壁部52划分形成的电动机收纳区域位于外壳主体51的内侧区域的轴方向另一侧(图1的左侧),为收纳电动机10的区域。并且,通过挡壁部52划分形成的减速器收纳区域位于外壳主体51的内侧区域内轴方向一侧(图1的右侧),为收纳减速器30的区域。外壳凸起部53形成为直径比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更小的圆筒状,以从挡壁部52 的电动机收纳区域侧的面沿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此处,减速器用外壳主体513被用作固定后述的减速器30的固定内齿轮34的部件。因此,内齿轮34所承受的转矩会以反作用力的形式加载在减速器用外壳主体513。因此,外壳50为了具有能够承受转矩的反作用力的足够刚性,而形成为具有足够的厚度。此外,外壳50的厚度,尤其是挡壁部52及外壳凸起部53的厚度,与后述的电动机罩60的厚度相比形成为足够厚。电动机罩60形成为在圆盘状的外周缘具有凸缘的形状。该电动机罩60的凸缘部分固定于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的轴方向另一侧(图1的左侧)的端部。并且,电动机罩 60覆盖电动机收纳区域的轴方向另一侧。该电动机罩60由铝、钢材等金属制成。并且,如上所述,电动机罩60的厚度比外壳50的厚度足够地薄,由此实现致动器的轻量化及轴方向的小型化。支承主体部70是固定于外壳50、固定于其他的部件(未图示)的部件。支承主体部70形成有圆形孔71,使外壳的挡壁部52的一部分位于该圆形孔,通过螺栓紧固于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此处,支承主体部70由铝、钢材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形成。电动机10是外转子型电动机。通过将电动机10选为外转子型,能够按外径的大小发挥高转矩性能。该电动机10被配置在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的内侧区域,且在位于挡壁部52的轴方向另一侧(图1的左侧)的电动机收纳区域。电动机10具备如下结构内部定子11 ;外转子12 ;电动机输出轴13 ;以及外转子连结部14。内部定子11固定于外壳凸起部53的外周面。内部定子11由铁心和缠绕于该铁心的线圈形成。外转子12通过磁石形成为圆筒状,以与内部定子11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 相对内部定子11的外周面和电动机外壳主体511的内周面分别隔离地配置在内部定子11 的外周面和电动机外壳主体511的内周面的径方向间。也就是,外转子12通过向内部定子 11的线圈供给电流,相对于内部定子11及电动机用外壳主体511进行相对旋转。电动机输出轴13形成为设置于中心轴上的轴状。详细而言,电动机输出轴13 — 体且同轴地形成有电动机侧轴部131和减速器侧筒部132。电动机输出轴13被设置为贯穿插入外壳凸起部53及挡壁部52的内周侧,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外壳50进行相对旋转。该电动机输出轴13的电动机侧轴部131的外周面的轴方向另一端(图1的左端),经由第一轴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旋转致动器,具备:电动机;减速器,其被一体地连结于所述电动机的轴方向一侧;外壳,其收纳所述电动机及所述减速器,该电动旋转致动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备:外壳主体,其形成为筒状;挡壁部,其呈环状且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周面,并且该挡壁部划分出:位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侧区域内的轴方向另一侧,用于收纳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收纳区域、和位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侧区域内的所述轴方向一侧,用于收纳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收纳区域;以及筒状的外壳凸起部,其从所述挡壁部的所述电动机收纳区域侧的面沿轴方向延伸,所述电动机为外转子型电动机,具备:内部定子,其固定于所述外壳凸起部的外周面;外转子,其相对所述内部定子的外周面和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周面分别隔离地配置在所述内部定子的外周面和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周面的径方向间;电动机输出轴,其被设置为贯穿插入所述外壳凸起部及所述挡壁部的内周侧,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相对旋转;以及外转子连结部,其相比所述内部定子及所述外壳凸起部配置于所述轴方向另一侧,连结所述外转子和所述电动机输出轴,将所述外转子的旋转传递给所述电动机输出轴,所述减速器具备多个齿轮,该减速器连结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所述轴方向一侧,通过所述多个齿轮的动作对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减速并输出,所述减速器的所述多个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固定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挡壁部的所述减速器收纳区域侧,将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传递来的转矩的至少一部分传递给所述挡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喜绅西村要介安藤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