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8981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线路板加强结构,尤其是一种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可避免组装时因柔性线路板因弯折而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在组装时需要弯折柔性线路板的各种机型,例如笔记本电脑。一种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它包括增强保护层(6),所述增强保护层(6)一部分贴合在印刷线路板(2)上,一部分贴合在与印刷线路板(2)连接的柔性线路板(3)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柔性线路板(3)上增加增强保护层(6),来防止柔性线路板(3)内的铜质导电线路因为局部过度弯折而损伤,柔性线路板(3)内的铜质导电线路在增强保护层(6)的作用下,即使发生较大曲率的弯曲,也可避免了大角度的弯折造成折痕,确保铜质导电线路导电性能的良好,保证显示品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线路板加强结构,尤其是一种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可避免组装时因柔性线路板弯折过大而损伤,本技术适用于在组装时需要弯折柔性线路板的各种机型,例如笔记本电脑。
技术介绍
目前,笔记本电脑(notebook)所使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之印刷线路板(PCB)通常安装在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板(B/L)背面,该印刷线路板(PCB)同柔性线路板(FPC),芯片 (IC),液晶面板等电子元器件,共同组合在一起。如图1,在组装印刷线路板2时,需要将该印刷线路板2进行大角度的翻转,以使其卡入背光板1背面用来固定印刷线路板2的卡榫 4内,在翻转印刷线路板2的同时,由于柔性线路板3的长度限制,印刷线路板2与背光板1 相互形成夹合之势,使得与印刷线路板2连接的柔性线路板3在印刷线路板2与背光板1 夹合处受到折弯,又由于柔性线路板3外层的聚酰亚胺(Polyimide)保护层本身质地脆硬, 弯折后留下折痕5难以复原,引起聚酰亚胺保护层7内部的质地柔软的铜质导电线路(金手指8)在折痕处受损,进而导致产品显示异常,出现如方块、出画等机性能不良的缺陷。如果去除背光板1背面的卡榫4,将使印刷线路板2无法稳定而晃动,如何在不去除卡榫4的前提下,避免柔性线路板3因弯折过大而损伤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在组装时保护柔性线路板内的铜质导电线路, 提供一种不因大角度弯折而受损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包括增强保护层,所述增强保护层一部分贴合在印刷线路板上,一部分贴合在与印刷线路板连接的柔性线路板上。所述增强保护层为片状。所述增强保护层的宽度不小于柔性线路板上复数条导电线路所占据宽度的1/2 ; 增强保护层的宽度不大于柔性线路板宽度。所述增强保护层的材质至少比柔性线路板的材质硬。所述增强保护层上设有粘贴层。所述增强保护层设置在印刷线路板和柔性线路板的背面,且所述之增强保护层与该柔性线路板分别位于该印刷线路板的两侧。所述印刷线路板可卡合在背光板上的卡榫内。所述增强保护层至少覆盖在柔性线路板上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导电线路上。所述增强保护层最佳贴附位置为同时覆盖在柔性线路板上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导电线路上。所述增强保护层长度的1/4 3/4贴附在于柔性线路板上,或是增强保护层长度的1/4 3/4贴附在于印刷线路板上。所述增强保护层最佳贴附位置为其长度的1/2贴附于柔性线路板上,增强保护层长度的1/2于印刷线路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通过在柔性线路板上增加增强保护层来防止柔性线路板内的铜质导电线路不会因为局部过度弯折而损伤,柔性线路板内的铜质导电线路在增强保护层的作用下,即使发生较大曲率的弯曲,亦可避免了大角度的弯折造成折痕,确保铜质导电线路导电性能的良好,保证显示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印刷线路板在与背光板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本技术的印刷线路板在与背光板安装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光板,2、印刷线路板,3、柔性线路板,4、卡榫,5、折痕,6、增强保护层, 60、圆角,7、聚酰亚胺保护层,8、金手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2、图3,一种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它包括增强保护层6,所述增强保护层6 —部分贴合在印刷线路板2上,一部分贴合在与印刷线路板2连接的柔性线路板3上。增强保护层6的宽度不小于柔性线路板3上复数条导电线路所占据宽度的1/2 ; 增强保护层6的宽度不大于与印刷线路板2连接之柔性线路板3宽度。最多可与柔性线路板3 —样宽,最少为柔性线路板3上复数条导电线路所占据宽度的1/2,理想宽度为柔性线路板3上复数条导电线路所占据宽度增强保护层6的材质至少比柔性线路板3的材质硬。增强保护层6可以是薄片、 也可以是硬质胶带等类似之保护层。增强保护层6上设有粘贴层。即增强保护层6可通过粘贴层背胶与印刷线路板2 和柔性线路板3粘贴。增强保护层6同时粘贴在印刷线路板2和柔性线路板3上,进一步增强抗弯折能力。增强保护层6设置在印刷线路板2和柔性线路板3的背面,且增强保护层6与柔性线路板3分别位于印刷线路板2的两侧。印刷线路板2卡合在背光板1上的卡榫4内。增强保护层6的材质可为塑料、聚酰亚胺、亚克力、树脂、玻璃纤维等,以保证增强保护层6具有一定硬度、强度和耐弯折性能为宜。增强保护层6贴附的位置(X方向),需至少覆盖在柔性线路板3上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一条导电线路上。增强保护层6最佳贴附位置为同时覆盖在柔性线路板3上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的导电线路上。增强保护层6所贴附的位置(Y方向),可为增强保护层6长度的1/4 3/4贴附在于柔性线路板3上,或是增强保护层6长度的1/4 3/4贴附在于印刷线路板2上。增强保护层6最佳贴附位置为其长度的1/2贴附于柔性线路板3上,增强保护层 6长度的1/2于印刷线路板2上。如图3,柔性线路板3的聚酰亚胺保护层7和金手指8在增强保护层6的作用下, 即使发生较大曲率的弯曲,也可避免了图1中大角度的弯折造成折痕5,确保金手指8导电性能的良好。增强保护层6可分散柔性线路板3弯折时所产生的应力,因贴附增强保护层6后, 由弯折时受力点集中金手指接缝处,分散到整个增强保护层6上。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包括增强保护层(6),所述增强保护层(6) 一部分贴合在印刷线路板( 上,一部分贴合在与该印刷线路板( 所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保护层 (6)为片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保护层 (6)的宽度不小于该柔性线路板(3)上所设置之导电线路所占据宽度的1/2 ;且该增强保护层(6)的宽度不大于该柔性线路板(3)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保护层 (6)的材质至少比该柔性线路板(3)的材质硬度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保护层 (6)上设有粘贴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保护层 (6)设置在印刷线路板(2)和柔性线路板(3)的背面,且所述之增强保护层(6)与该柔性线路板⑶分别位于该印刷线路板⑵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路板 (2)卡合在背光板(1)上的卡榫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保护层 (6)至少覆盖在该柔性线路板C3)上其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导电线路上,或者所述增强保护层(6)同时覆盖在该柔性线路板(3)上左侧边缘与右侧边缘的导电线路上。9.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其特征包括增强保护层(6),所述增强保护层(6)一部分贴合在印刷线路板(2)上,一部分贴合在与该印刷线路板(2)所连接的柔性线路板(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硕书熊建丁勇葛晓晓
申请(专利权)人:瀚斯宝丽显示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