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机的压力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365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机的压力脚,其包含有:一基座,为能升降地设于主轴的下端,并具有一供刀具穿过的穿孔,以及至少一弧形轨道;至少一切换装置,包含有:一驱动器,具有一固定于基座的固定座,以及一出力轴由固定座伸出且与水平面之间夹有一俯角;一连接件,与驱动器的出力轴连接且具有一滑移槽;一滑块,为能滑移地设于弧形轨道,并设置一向下凸伸出滑块的压力环,滑块通过一枢轴能滑动地穿设于连接件的滑移槽与连接件结合在一起,使得滑块能在驱动器带动下在一非作用位置与一作用位置之间滑移。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力环的内径不需配合换刀座的尺寸,且压力脚的结构较为简单,并可设置内径大小不同的压力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钻孔机的压力脚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弧形轨道的钻孔机的压力脚。
技术介绍
现有钻孔机的主轴在带动一刀具旋转地向下对一工件进行钻孔时,为避免工件向上升起或产生变形,主轴的下端会设置一压力脚,压力脚在气压缸或其它种类的驱动器驱动下可沿主轴的轴向升降,此外,压力脚的底部凸伸一可供刀具穿过并能压制住工件的压力环,以避免工件移动或变形。为配合外径不同的刀具,压力脚通常具有内径一大一小的两压力环,以使其压制在工件上的位置不至于距离钻孔的位置太远而造成压制效果不佳的问题。举例而言,中国台湾第M318879号新型专利案所提供的压力脚,是在一弧形滑块底部设有二内径大小不同的压力环,并利用一气压缸驱动该弧形滑块沿一弧形轨道往复位移,以将所需使用的压力环移动至可供刀具穿过的位置,且由于该弧形轨道的设计,该压力脚可避免二压力环同时压制在工件上所产生的振动及磨耗问题。然而,为了使在气压缸驱动下沿直线运动的活塞杆可带动弧形滑块沿弧形轨道移动,气压缸为枢设在压力脚的固定座,且活塞杆也与弧形滑块枢接,这样的压力脚结构相当复杂。而且,其中至少一压力环的内径必须可供一用于更换刀具的换刀座进入,而不能仅配合刀具外径大小而设置,因此仍有可能产生压力环因内径过大而距离钻孔的位置太远造成压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机的压力脚,其结构简单,并可具有内径大小不同的压力环,且各压力环的内径不需配合换刀座的尺寸。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钻孔机的压力脚,所述钻孔机具有一主轴,以及一从所述主轴向下凸伸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脚包含有一基座,为能升降地设于所述主轴的下端,并具有一供所述刀具穿过的穿孔,以及至少一弧形轨道;至少一切换装置,包含有一驱动器,具有一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固定座,以及一出力轴由所述固定座伸出且与水平面之间夹有一俯角;一连接件,与所述驱动器的出力轴连接且具有一滑移槽;一滑块,为能滑移地设于所述弧形轨道,并设置一向下凸伸出所述滑块的压力环,所述滑块通过一枢轴能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滑移槽与所述连接件结合在一起,使得所述滑块能在所述驱动器带动下在一非作用位置与一作用位置之间滑移,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非作用位置时偏离所述基座的穿孔,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作用位置时,所述压力环位于所述基座的穿孔下方并能供所述刀具穿过。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包含有复数个所述切换装置,且各个所述切换装置的滑块所设置的压力环具有尺寸相异的内径。所述基座的弧形轨道设置二所述滑块,其中一所述滑块位于作用位置时为抵接于另一所述滑块。各所述滑块包含有一设置所述压力环的弧形块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弧形块体并与所述连接件结合的平面块体。所述基座具有复数个所述弧形轨道,各所述弧形轨道设置至少一所述滑块。所述基座的各所述弧形轨道设置二所述滑块,其中一所述滑块位于作用位置时为抵接于另一所述滑块。各所述滑块包含有一设置所述压力环的弧形块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弧形块体并与所述连接件结合的平面块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驱动器可驱动滑块移动至作用位置,以在刀具钻孔前用压力环压制住工件;当要更换刀具时,滑块只要移动到非作用位置便不会阻碍换刀座与刀具的接触,因此压力环的内径不需配合换刀座的尺寸。另外,只要在基座设置复数个切换装置,即可在各个切换装置的滑块分别设置内径大小不同的压力环,以配合外径不同的刀具而将适当的压力环移动至其作用位置。而且,由于驱动器的固定座为固定于基座, 仅驱动器的出力轴与弧形滑块间为枢接关系,因此本技术压力脚的结构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钻孔机的压力脚装设于钻孔机的主轴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压力脚的一第一滑块与一第二滑块分别位于其作用位置与非作用位置的形态;图2是图1的底视图;图3是沿图2中3-3剖线的剖视图;图4类同于图3,显示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位于非作用位置且压力脚与一换刀座衔接的形态;图5类同于图3,显示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分别位于非作用位置与作用位置的形态;图6是一类同于图4的剖视图,显示本技术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钻孔机的压力脚装设于钻孔机的主轴并与一换刀座衔接的形态;图7是本技术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钻孔机的压力脚装设于该钻孔机的主轴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下面将要描述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图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结构特征。如图1 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钻孔机的压力脚10, 其包含有一设于钻孔机的主轴12下端的基座20,以及一第一切换装置31,如图3所示,钻孔机的刀具14从主轴12的下端向下凸伸而出。基座20具有一套设于主轴12下端的筒体22,以及二固接于筒体22外侧二相对位置的固定件对,筒体22的底部具有一供刀具14穿过的穿孔222,以及一向下开放的弧形轨道224,弧形轨道224的中央区段位于穿孔222的下方,因而也可供刀具14穿过,且弧形轨道224自其中央朝二端渐升。筒体22的外侧还凸伸二耳部226,以分别与一气压缸或其它种类的驱动器(图中未示)连接,使基座20可沿主轴12的轴向升降。第一切换装置31包含有一驱动器40、一连接件50,以及一第一滑块61。驱动器40 可以是气压缸、油压缸或电动缸等等,具有一固定座42及一由固定座42伸出的出力轴44, 固定座42固定在基座20的固定件M上,出力轴44与水平面之间夹有一俯角θ且末端固接连接件50,或者,连接件50也可一体成型在出力轴44的末端,连接件50可随出力轴44 朝向弧形轨道2Μ及远离弧形轨道2Μ地直线往复移动。第一滑块61为能滑移地设于基座20的弧形轨道224,并设置一向下凸伸出第一滑块61的第一压力环612,而且,如图3所示,第一滑块61通过一枢轴70与连接件50结合在一起,详而言之,连接件50具有一呈长槽状的滑移槽52,其长轴方向为垂直于连接件50的移动方向,枢轴70是与第一滑块61固接并为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件50的滑移槽52。如此一来,当连接件50直线移动时,第一滑块61可在连接件50带动下沿滑移槽 52移动,因此,第一滑块61可沿弧形轨道2Μ在一作用位置Pl (如图1至图3所示)与一非作用位置Ρ2(如图4所示)之间滑移。当第一滑块61位于作用位置Pl时,第一压力环 612位于基座20的穿孔222下方并能供刀具14穿过,此时,先降下基座20以使第一压力环 612压制住要进行钻孔的一工件(图中未示)后,再使主轴12带动刀具14向下钻孔,即可避免工件在钻孔过程中上升或变形。而第一滑块61位于非作用位置Ρ2时偏离穿孔222,即让出了穿孔222下方的空间可供一换刀座16进入,因此第一压力环612的内径尺寸不需配合换刀座16的尺寸。如图1 图5所示,前述本技术所提供的钻孔机的压力脚10中,还可包含有一第二切换装置32,其结构与第一切换装置31类同,但其一第二滑块62所设置的一第二压力环622的内径小于第一压力环612的内径。第二切换装置32的驱动器40的固定座42 为固定于基座20的另一固定件24,使得驱动器40的出力轴44可通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孔机的压力脚,所述钻孔机具有一主轴,以及一从所述主轴向下凸伸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脚包含有:一基座,为能升降地设于所述主轴的下端,并具有一供所述刀具穿过的穿孔,以及至少一弧形轨道;至少一切换装置,包含有:一驱动器,具有一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固定座,以及一出力轴由所述固定座伸出且与水平面之间夹有一俯角;一连接件,与所述驱动器的出力轴连接且具有一滑移槽;一滑块,为能滑移地设于所述弧形轨道,并设置一向下凸伸出所述滑块的压力环,所述滑块通过一枢轴能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滑移槽与所述连接件结合在一起,使得所述滑块能在所述驱动器带动下在一非作用位置与一作用位置之间滑移,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非作用位置时偏离所述基座的穿孔,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作用位置时,所述压力环位于所述基座的穿孔下方并能供所述刀具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铭雄
申请(专利权)人:总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