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双全专利>正文

减压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795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健身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减压拐,由臂撑、支腿构成。由两根支腿支撑臂撑,支腿之间装有与支腿垂直的手撑,支腿的底端装有底座。采用这种器械,病人不需出家门、不用进医院、不用手术,结构简单,方便易行,适用于高矮不同的老少患者。(*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健身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众所周知人体的支柱是脊柱,脊柱是由一节节椎骨组成,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它们分别被称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相邻的两节椎体之间有一“弹性垫”结构体称为椎间盘,该盘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当人体进行站、坐等活动时,身体上部的重量除有关肌体负担少量外,大部分都落在椎间盘上。此外椎间盘还承受着腰背部、腹部肌肉收缩力量作用和产生的各种方向的压力,愈是低位椎间盘受力越大。当人体胯腰活动时,椎间盘前方受压变窄,后方张开,髓核向后移动,后方纤维环会受到纵向张力和来自前方髓核的挤压力,故胯腰负重最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特别是脊柱下段处的腰椎间盘由于处在最低部位,所受压力最集中,易出现早期衰退,并且受急慢性损伤的机会也较多。尤其是腰4.5和腰5至骶承受压力最大,活动最多,最易发生突出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减少,或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超量的压力作用,或有轻微损伤的积累,纤维环和髓核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水分减少,弹性减弱,脆性增加,于是纤维环破裂和椎间盘突出极易发生。治疗这种疾病依靠吃药收效甚微,而其它的治疗措施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牵引及硬膜封闭,当上述这些措施均无效时便是施行手术。而手术疗法既花钱又痛苦。目前现有的拐杖仅仅是一种辅助行走与支撑的工具,它并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而设计的一种利用物理疗法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器械。采用这种器械,病人不需出家门,不用进医院、不用手术。只需几分钟既可掌握使用方法。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具体措施来实现的由臂撑、支腿构成的减压拐两根支腿支撑臂撑构成,支腿之间装有与支腿垂直的手撑,支腿的底端装有底座。两根支腿的中部加工有安装手撑的孔。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减压拐的结构图。由臂撑1、支腿3构成的减压拐,两根支腿的一端装臂撑,两根支腿的中部加工有孔,用来安装手撑2,孔的位置均在支腿1/2以上部位。两根支腿的另一端,即支腿底端装有底座4,支腿上安装手撑的孔5可以为多个,以便满足高矮不同的患者使用。使用时,若患者不能下地,可跪在床上,将两副减压拐支于地上,两臂窝靠在臂撑上,两手握住手撑,将身体悬吊起来,产生向下拉力,这样坚持吊挂5~15分钟,起到治疗或健身的效果。若患者可以下地可让患者站在地面,踮起脚尖,脚后跟离地,身体两侧放置减压拐,当手握好手撑后,将身体重量全部靠在减压拐上,这时人体下身自然放松,产生向下的悬吊拉力。此时病灶点稍有疼痛,继而产生舒服感。患者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挂拉一次,挂完后切忌活动,需躺下休息数分钟。使用本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用出家门,不用进医院,不用动手术就可使疾病消除、健康如初。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易行,适用于高矮不同的老少患者。权利要求1.一种健身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减压拐,由臂撑、支腿构成,其特征在于减压拐由两根支腿支撑臂撑构成,支腿之间装有与支腿垂直的手撑,支腿的底端装有底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拐,其特征在于两根支腿的中部加工有安装手撑的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健身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减压拐,由臂撑、支腿构成。由两根支腿支撑臂撑,支腿之间装有与支腿垂直的手撑,支腿的底端装有底座。采用这种器械,病人不需出家门、不用进医院、不用手术,结构简单,方便易行,适用于高矮不同的老少患者。文档编号A61H3/00GK2242091SQ95210199公开日1996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郭双全, 郭福玲 申请人:郭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器械减压拐,由臂撑、支腿构成,其特征在于减压拐由两根支腿支撑臂撑构成,支腿之间装有与支腿垂直的手撑,支腿的底端装有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双全郭福玲
申请(专利权)人:郭双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