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喷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4850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喷嘴装置,连接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和炉膛,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一次风喷嘴、二次风喷嘴、三次风喷嘴和中央混合气室,一次风喷嘴、二次风喷嘴和三次风喷嘴并行设置;一次风喷嘴与中央混合气室连通,以煤粉、空气和煤粉燃烧产生的烟气为主要成分的主气流从一次风喷嘴和中央混合气室进入炉膛;二次风喷嘴与一次风喷嘴连通,以空气或/和助燃剂为主要成分的二次气流从二次风喷嘴和一次风喷嘴的主气流会合再经过中央混合气室进入炉膛;以空气和煤粉燃烧产生的烟气为主要成分的三次气流从三次风喷嘴进入炉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粉喷嘴装置通过调整主气流、二次气流和三次气流的大小和成分比例来调整火焰大小,并使煤粉达到最高燃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燃烧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粉喷嘴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之一。由于煤炭的着火和燃烧比油、气困难得多,且煤又难以完全燃烧。煤的不完全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释放更多的有害气体。中国的煤炭储量虽然相对丰富,但煤质差异较大,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北方的部分地区,有大量的劣质煤资源,尤其是灰分高、挥发份低的无烟煤和贫煤。目前我国煤燃烧主要存在着下述三个问题一是煤质较差,不易着火、燃尽;二是煤种多变,燃烧不稳定;三是燃烧不稳定,不易调整煤燃烧状况。煤燃烧作为大多数国家的最大污染源,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煤燃烧产生的(X)2和NOx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全球正在采取行动以减少(X)2排放量,而在许多发达国家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严格立法早已推行。煤粉燃烧是一种燃烧效率高的典型煤炭燃烧方法。但是目前煤粉燃烧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1)煤粉燃烧不稳定,利用效率低且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含量较高;幻火焰的大小难以控制。理想的煤粉燃烧器应该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较高的煤粉燃烧效率并释放较少的有害物质,更理想的煤燃烧器应该有一种很方便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粉喷嘴装置,连接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和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设有一次风喷嘴(4)、二次风喷嘴(3)、三次风喷嘴(2)和中央混合气室(5),所述一次风喷嘴(4)、二次风喷嘴(3)和三次风喷嘴(2)并行设置和成分比例来调整火焰大小,并使煤粉达到最高燃烧率。从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经过二次风喷嘴(3)和一次风喷嘴(4)的主气流会合再经过中央混合气室(5)进入炉膛;以空气和燃烧产生的烟气为主要成分的三次气流从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经过三次风喷嘴(2)进入炉膛;通过调整主气流、二次气流、三次气流的大小;所述一次风喷嘴(4)与所述中央混合气室(5)连通,以煤粉、空气为主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喷嘴装置,连接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和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 (1),所述主体(1)内设有一次风喷嘴G)、二次风喷嘴(3)、三次风喷嘴(2)和中央混合气室(5),所述一次风喷嘴G)、二次风喷嘴(3)和三次风喷嘴O)并行设置;所述一次风喷嘴(4)与所述中央混合气室(5)连通,以煤粉、空气为主要成分的主气流从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经过一次风喷嘴(4)和中央混合气室( 进入炉膛;所述二次风喷嘴(3)与所述一次风喷嘴(4)连通,以空气或/和助燃剂为主要成分的二次气流从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经过二次风喷嘴( 和一次风喷嘴(4)的主气流会合再经过中央混合气室( 进入炉膛;以空气和燃烧产生的烟气为主要成分的三次气流从煤粉混合气体输入装置经过三次风喷嘴(2)进入炉膛;通过调整主气流、二次气流、三次气流的大小和成分比例来调整火焰大小,并使煤粉达到最高燃烧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喷嘴(3)环绕所述一次风喷嘴(4)设置,所述三次风喷嘴(2)环绕所述二次风喷嘴(3)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两端开口的柱体筒形件,所述主体(1)的一个开口端内设有盘形件(10);所述盘形件(10)的外轮廓与所述主体(1)的开口端内轮廓相吻合,所述盘形件(10)内设有两端开口的所述筒形件(13);所述筒形件(1 与所述主体(1)等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粉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件(1 内从煤粉混合气体的进口端到与炉膛的连接端依次设有连通的主气流管道(12)、连通器(14)和气室件 (15);所述主气流管道(1 与所述连通器(14)连接的一端插入所述连通器(14)中,所述连通器(14)与所述气室件(1 连接的一端插入所述气室件(1 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粉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流管道(1 的通孔为一次风喷嘴G),所述主气流管道(12)与所述筒形件(13)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二次风喷嘴 (3),所述筒形件(1 与主体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三次风喷嘴O),所述气室件(1 的通孔为中央混合气室(5)。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裕米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