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器喷嘴,其中,包括壳体、支撑体、导流管、进气孔和喷射孔,所述支撑体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导流管设置在壳体和支撑体之间,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支撑体内,所述喷射孔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进气孔连接在导流管的左端,所述喷射孔连接在导流管的右端,所述喷射孔和进气孔通过导流管相互贯通,所述导流管包括导流管一、连接管一、导流管二、连接管二和导流管三,所述连接管一连接在导流管一和导流管二之间,所述连接管二连接在导流管二和导流管三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拆卸清洗,且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加湿器喷嘴处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湿器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喷嘴。
技术介绍
加湿器的种类非常繁多,应用广泛,很多行业都有应用喷雾加湿器,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好处,电子行业应用中型加湿器能够有效消除静电、保持温度、减少次品废品等,在纺织厂使用加湿器,可增加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强度;消除静电、改善手感、提高质量。但是各个行业使用的加湿器的喷嘴结构基本差不多,喷嘴处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并且不易清洗,使用不方便,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拆卸清洗,且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加湿器喷嘴处漏水现象的加湿器喷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拆卸清洗,且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加湿器喷嘴处漏水现象的加湿器喷嘴。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湿器喷嘴,其中,包括壳体、支撑体、导流管、进气孔和喷射孔,所述支撑体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导流管设置在壳体和支撑体之间,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支撑体内,所述喷射孔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进气孔连接在导流管的左端,所述喷射孔连接在导流管的右端,所述喷射孔和进气孔通过导流管相互贯通,所述导流管包括导流管一、连接管一、导流管二、连接管二和导流管三,所述连接管一连接在导流管一和导流管二之间,所述连接管二连接在导流管二和导流管三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具有进气口和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导流管一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喷射孔具有喷气通道和出气口,所述喷气通道和导流管三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支撑体设置在安装腔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上具有收缩颈,所述收缩颈位于导流管二的下侧。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呈锥形,所述锥形的夹角A为85°~95°。更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的夹角A为90°。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堵塞;2.本技术的喷雾量大,适合型号的加湿器,应用广泛;3.本技术不易发生漏水现象,经久耐用,实用性较强。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技术的喷射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标记为:10为壳体、11为安装腔、20为支撑体、21为收缩颈、30为导流管、31为导流管一、32为连接管一、33为导流管二、34为连接管二、35为导流管三、40为进气孔、41为进气口、42为进气通道、50为喷射孔、51为喷气通道、52为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考图1至图5,如图1所示的一种加湿器喷嘴,包括壳体10、支撑体20、导流管30、进气孔40和喷射孔50,所述支撑体20设置在壳体10内,所述导流管30设置在壳体10和支撑体20之间,所述进气孔40设置在支撑体20内,所述喷射孔50设置在壳体10内,所述进气孔40连接在导流管30的左端,所述喷射孔50连接在导流管30的右端,所述喷射孔50和进气孔40通过导流管30相互贯通,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管30包括导流管一31、连接管一32、导流管二33、连接管二34和导流管三35,所述连接管一32连接在导流管一31和导流管二33之间,所述连接管二34连接在导流管二33和导流管三35之间,所述加湿器喷嘴结构独特,可有效防止发生加湿器喷嘴处漏水现象,经久耐用,实用性较强。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孔40具有进气口41和进气通道42,所述进气通道42和导流管一31相互连接。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喷射孔50具有喷气通道51和出气口52,所述喷气通道51和导流管三35相互连接,喷雾量大,使用方便,不易堵塞。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0内具有安装腔11,所述支撑体20设置在安装腔11内。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体20上具有收缩颈21,所述收缩颈21位于导流管二33的下侧。如图5所示,所述出气口52呈锥形,所述锥形的夹角A为85°~95°。优选地,所述锥形的夹角A为90°,出气口52的雾气冷凝后不至于流出,因此不易导致漏水现象发生。雾气从进气口41进入,经过进气通道42流入导流管一31,再依次流过连接管一32、导流管二33、连接管二34和导流管三35,进入到喷气通道51,然后从出气口52喷出,所述加湿器喷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多种款式的加湿器使用。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器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支撑体(20)、导流管(30)、进气孔(40)和喷射孔(50),所述支撑体(20)设置在壳体(10)内,所述导流管(30)设置在壳体(10)和支撑体(20)之间,所述进气孔(40)设置在支撑体(20)内,所述喷射孔(50)设置在壳体(10)内,所述进气孔(40)连接在导流管(30)的左端,所述喷射孔(50)连接在导流管(30)的右端,所述喷射孔(50)和进气孔(40)通过导流管(30)相互贯通,所述导流管(30)包括导流管一(31)、连接管一(32)、导流管二(33)、连接管二(34)和导流管三(35),所述连接管一(32)连接在导流管一(31)和导流管二(33)之间,所述连接管二(34)连接在导流管二(33)和导流管三(3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支撑体(20)、导流管(30)、
进气孔(40)和喷射孔(50),所述支撑体(20)设置在壳体(10)内,所
述导流管(30)设置在壳体(10)和支撑体(20)之间,所述进气孔(40)
设置在支撑体(20)内,所述喷射孔(50)设置在壳体(10)内,所述进
气孔(40)连接在导流管(30)的左端,所述喷射孔(50)连接在导流管
(30)的右端,所述喷射孔(50)和进气孔(40)通过导流管(30)相互
贯通,所述导流管(30)包括导流管一(31)、连接管一(32)、导流管二
(33)、连接管二(34)和导流管三(35),所述连接管一(32)连接在导
流管一(31)和导流管二(33)之间,所述连接管二(34)连接在导流管
二(33)和导流管三(3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喷嘴,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昭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昭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