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湿紧密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4018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湿紧密纺装置,它包括前罗拉[1]、前皮辊[2]、输出罗拉[6]及输出皮辊[5],其特征是前罗拉[1]和输出罗拉[6]之间设有阻捻钳口[3],所述阻捻钳口[3]包括喇叭管[7]和包裹住喇叭管[7]的吸附有水的水附着物[9],喇叭管[7]上设有若干个通孔[8],使纺线[4]通过时,水附着物[9]附着的水能够对纱线[4]加湿。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密纺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加湿的紧密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紧密纺纱装置主要是为两大类,其一是利用气流产生的负压使须条紧贴在网格圈上来实现降低纺纱毛羽的目的,其二是利用机械的通道和磁性来实现降低编纱毛羽的目的。上述两种紧密纺装置的缺点是前一种虽然降低毛羽的效果明显,但生产成本较高,每吨纱增加500-1000元左右,操作和维修都不方便,后一种虽然机构简单,操作和维修方便, 生产成本不会增加,但降低纺纱毛羽的效果不明显,成纱质量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的紧密纺装置生产成本高,成纱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给湿紧密纺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给湿紧密纺装置,它包括前罗拉、前皮辊、输出罗拉及输出皮辊,其特征是前罗拉和输出罗拉之间设有阻捻钳口,所述阻捻钳口包括喇叭管和包裹住喇叭管的吸附有水的水附着物,喇叭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使纱线通过进,水附着物附着的水能够对纱线加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通过喇叭管,水附着物上的水将通过通孔对纱线加湿。在阻捻钳口至前罗拉之间形成一定长定的弱捻区,减小加捻三角区纤维的螺旋角,从而减少纤维头、尾两端外露的机会。在这个弱捻区中增加一个给湿的集聚装置,使前罗拉吐出须条中分散的纤维被通向纱线中心靠拢,有利于纤维被捻进纱线之中,并给予一定的水份或含有柔软剂成份乳化液体,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消除纤维之间的静电斥力,使纤维柔软服贴到靠近纱线中心的位置,极大地减少了在进一步加湿过程中,纤维端部外露的机会,再让纱条通过一个狭窄的集聚通道,迫传已经外露的纤维部贴拢纱线,以便捻进纱线之中,从而达到减少活纱毛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即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成本低; 本专利技术既有喇叭管使纱线纤维向中心靠拢,又不水份增加纤维的抱合力,使纤维柔软服贴到靠近纱线中心的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阻捻钳口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罗拉,2、前皮辊,3、阻捻钳口,4、纱线,5、输出皮辊,6、输出罗拉,7、喇叭管,8、通孔,9、水附着物。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给湿紧密纺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前罗拉1、前皮辊2、输出罗拉6及输出皮辊5,前罗拉1和输出罗拉6之间设有阻捻钳口 3所述阻捻钳口 3如图2所示,它包括喇叭管7和包裹住喇叭管7的吸附有水的水附着物9,喇叭管7上设有若干个通孔8,使纺线4通过时,水附着物9附着的水能够对纱线 4加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给湿紧密纺装置,它包括前罗拉[1]、前皮辊[2]、输出罗拉[6]及输出皮辊[5],其特征是前罗拉[1]和输出罗拉[6]之间设有阻捻钳口[3],所述阻捻钳口[3]包括喇叭管[7]和包裹住喇叭管[7]的吸附有水的水附着物[9],喇叭管[7]上设有若干个通孔[8],使纺线[4]通过时,水附着物[9]附着的水能够对纱线[4]加湿。

【技术特征摘要】
1.给湿紧密纺装置,它包括前罗拉[1]、前皮辊[2]、输出罗拉[6]及输出皮辊[5],其特征是前罗拉[1]和输出罗拉[6]之间设有阻捻钳口 [3],所述阻捻钳口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的来胡正明沈越张振魁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德力来纺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