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6044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设备及方法。所述的设备包括喂入帘和输出帘,其特征在于,喂入帘和输出帘之间设有直型排列的5-14对带有沟槽的罗拉,罗拉上侧设有加压弹簧,罗拉连接传动装置,罗拉上方设有喷淋管。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把经过煮练或生物脱胶处理的苎麻麻把铺放在喂入帘上喂入,麻把在上侧的罗拉的自重和加压弹簧加压下被上下侧的罗拉握持、挤压,向前输送,并在水的冲洗下,有效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减少了用工,松解效果更均匀、充分,纤维损伤少、制成率高,且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麻把总体是直型运动且各罗拉之间速度渐增,故有利于伸直纤维,其相互纠缠大大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纺织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有“中国草”之称,我国的苎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 九十五以上。由于苎麻纤维织物具有吸湿、散热、凉爽挺括等优良特性,越来越被消费者所 熟悉和青睐。苎麻纺织品不仅在服用、包装上得到广泛应,而且发展到家用装饰、医用等多 个领域,因此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现有的苎麻纤维脱胶加工中,主要采用化学或生物脱胶并 辅以机械打击等方法, 典型的化学脱胶加工流程是原麻一浸酸一碱煮(2道)一洗麻一拷麻一漂白、酸洗、水洗一 给油一抖松一烘干,生物脱胶的工艺路线主要是原麻一浸热水一生物脱胶一洗麻一拷麻 —洗麻一给油一抖松一烘干。由于在化学或生物脱胶时,苎麻中的大部分胶质能直接溶解 在溶液中而被去除,但也有部分胶质残留在纤维上,并使纤维并结,因此,现有的拷麻就是 将经过化学煮练或生物脱胶后的苎麻放在拷麻机的圆盘,利用木槌对苎麻进行打击,并同 时用水冲洗,使煮练后的纤维在木槌的多次打击下进一步相互分离、松解,也使苎麻表皮上 的胶质在木槌的打击和水的冲洗下被有效去除,这种拷麻方式还需要人工在拷麻机旁不断 翻动苎麻,使其得到反复打击,一般需要5-8圈后才能达到效果。但在打击中,木槌对麻把 的打击无法保证均勻,造成麻把上有些部位打击不足,残留胶质多,而有些部位打击过多, 纤维损伤大,且反复的打击和水流冲洗会使麻把中的纤维紊乱纠缠,给后道加工带来困难。 此外,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劳动环境差,生产效率也低。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加工 中产生的纤维纠缠,已提出各种直型打麻机,如苎麻软麻机在苎麻脱胶工艺拷麻工序中的 应用(公开号CN1831215A)、直线拷麻机(CN86203685U)、纤维分离水洗渍油联合机(专利 号ZL200720305517. 7) 一种苎麻脱胶加工拷麻机(专利号ZL200820068299. 4)等,但均未 能正式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苎麻的松解分离设备及方法,减少用工,使松解效果更 均勻、充分,纤维损伤少、制成率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设备,包括喂 入帘和输出帘,其特征在于,喂入帘和输出帘之间设有直型排列的5-14对带有沟槽的罗 拉,罗拉上侧设有加压弹簧,罗拉连接传动装置,罗拉上方设有喷淋管。罗拉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分别作正转(使麻把前进)和反转(使麻把后退),在一个 正反转的往复周期中,麻把前进的长度比后退的长度大200-800mm。罗拉对数多时,该差值 可大,即麻把每次向前实际输送的长度长,罗拉对数少时,差值应该小,以保证麻把在罗拉 间得到充分的挤压。所述喷淋管喷射的水流的方向与麻把的总体前进方向相逆,从而使水流在冲洗掉纤维中被挤压搓揉出的胶质等杂物的同时,还能辅助伸直麻把中的纤维。从喂入端到输出端的各对罗拉间的表面速度依次递增5%_10%,有利于纤维的伸直,从而减少了现有拷麻加工后纤维纠缠严重的现象。罗拉上的沟槽可以是直型或螺旋型的,每对罗拉的表面沟槽螺旋方向相同,相邻 两对的罗拉的螺旋方向正好相反,罗拉上沟槽的螺旋角为10-25°。由于罗拉表面沟槽的螺 旋设计,使纤维随螺旋沟槽沿罗拉轴向有一个移动、翻滚,使纤维在多对罗拉的挤压、搓揉 下向前输送的同时,还有左右翻滚,保证了纤维各处都得到充分的挤压、搓揉,且纤维损伤 少、制成率高,得到远优于现有传统圆盘式拷麻机的拷麻效果。罗拉的直径为140-180mm,每个罗拉的沟槽数为6_10条,沟槽深度为10_20mm,每 对罗拉间的距离为5-50mm。加压弹簧所加的压力为30-100k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设备的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体步骤为把经过煮练或生物脱胶处理的苎麻麻把铺放在喂入帘上喂入,麻把在上侧的 罗拉的自重和加压弹簧加压下被上下侧的罗拉握持、挤压,向前输送,并在水的冲洗下,有 效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所得苎麻从输出帘输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沟槽的螺旋设计,使纤维在罗拉的往复运动中,除了有往前 的运动外,还在螺旋沟槽的作用下,有一定的翻滚、扭曲,从而使纤维受到更均勻、充分的挤 压和搓揉,进一步减少了残胶和并丝,及纤维损伤等。因此,本专利技术比公开号为CN1831215A 的专利对苎麻纤维有更彻底充分地松解、分离和去除残除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减少了用工,且劳动条件大大改善,多对罗拉对苎麻能充分挤压、 搓揉(打击)和翻滚,使松解效果更均勻、充分,纤维损伤少、制成率高,且由于在加工过程中 麻把总体是直型运动且各罗拉之间速度渐增,故有利于伸直纤维,其相互纠缠大大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旋沟槽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包括喂入帘1和输 出帘5,喂入帘1和输出帘5之间设有直型排列的5对带有沟槽的罗拉2,罗拉2上侧设有加 压弹簧3,罗拉2连接传动装置,罗拉2上方设有喷淋管4。罗拉2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分 别作正转和反转,在一个正反转的往复周期中,麻把前进的长度比后退的长度大200mm。所 述喷淋管4喷射的水流的方向与麻把的总体前进方向相逆。每对罗拉2的表面沟槽螺旋 方向相同,相邻对的罗拉2的螺旋方向正好相反,罗拉2上沟槽的螺旋角为10°。如图2所 示,为螺旋沟槽示意图,从喂入端到输出端的各对罗拉2的表面速度以5%渐增。罗拉2的 直径为140mm,每个罗拉2的沟槽数为6条,沟槽深度为10mm,每对罗拉2间的距离为5mm。加压弹簧3所加的压力为30kg。采用上述设备的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方法为把经过煮练或生物脱胶处理 的苎麻麻把铺放在喂入帘1上喂入,麻把在上侧的罗拉2的自重和加压弹簧3加压下被上 下侧的罗拉2握持、挤压,向前输送,并在水的冲洗下,有效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为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包括喂入帘1和输 出帘5,喂入帘1和输出帘5之间设有直型排列的14对带有沟槽的罗拉2,罗拉2上侧设有 加压弹簧3,罗拉2连接传动装置,罗拉2上方设有喷淋管4。罗拉2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 分别作正转和反转,在一个正反转的往复周期中,麻把前进的长度比后退的长度大800mm。 所述喷淋管4喷射的水流的方向与麻把的总体前进方向相逆。每对罗拉2的表面沟槽螺 旋方向相同,相邻对的罗拉2的螺旋方向正好相反,罗拉2上沟槽的螺旋角为25°。从喂入 端到输出端的各对罗拉2的表面速度以10%渐增。罗拉2的直径为180mm,每个罗拉2的 沟槽数为10条,沟槽深度为20mm,每对罗拉2间的距离为50mm。加压弹簧3所加的压力为 IOOkg0采用上述设备的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方法为把经过煮练或生物脱胶处理 的苎麻麻把铺放在喂入帘1上喂入,麻把在上侧的罗拉2的自重和加压弹簧3加压下被上 下侧的罗拉2握持、挤压,向前输送,并在水的冲洗下,有效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为苎麻的罗拉挤压式松解分离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包括喂入帘1和输 出帘5,喂入帘1和输出帘5之间设有直型排列的10对带有沟槽的罗拉2,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泽光刘国亮黎征帆胡碧玉张含飞杨建平郁崇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