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竹原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40177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竹原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生产步骤:(1)取竹原纤维条分别进行针梳、一道精梳、针梳、二道精梳、二并得竹纤维复梳条;(2)取维纶牵切条与竹纤维复梳条混并,混纺比例为Ba72/V28,得混并维纶竹纤维;(3)对混并维纶竹纤维进行三道并条、粗纱、紧密纺细纱(捻度为676.5-716.5捻/米)、络筒、整经、低温上浆;穿箱、剑杆织机、验布、修布、成包、脱维处理、漂白、修布得胚布;(4)对胚布烧毛、煮漂,再通过高于90摄氏度的水进行脱维、丝光即得超薄竹原纤维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生产出质量好的超薄竹原纤维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薄竹原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竹原纤给是采用独特的工艺从竹子茎部直接取得的韧皮纤维,对其原料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通常以3-4年的新竹为原料,通过前处理、分解,成形及后处理等工艺,是纯天色纤维,性能优异,具有一定抑菌保健功效,由于竹原纤维支数一般在1600 1800,单纤维强力低,造成竹原纤维纺纱难度大,尤其是高支竹原纤维纱更加难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竹原纤维纺纱难度大的问题,提供。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生产步骤(1)取竹原纤维条分别进行针梳、一道精梳、针梳、二道精梳、二并得竹纤维复梳条;(2)取维纶牵切条与竹纤维复梳条混并,混纺比例为Ba72/V28,得混并维纶竹纤维;(3)对混并维纶竹纤维进行三道并条、粗纱、紧密纺细纱(捻度为676. 5-716. 5捻 /米)、络筒、整经、低温上浆;将PVA70%,水30%、牛油0. 25%混合制得浆液,再高温调浆后冷却至90摄氏度,使粘度为6. 5_7,PH为7,使浆纱机浆槽温度62°C _65°C、浆液粘度 9.5〃 -10〃、上浆率9.5-10%、车速25米/分,通过浆纱机进行上浆,再穿箱、剑杆织机、 验布、修布、成包、脱维处理、漂白、修布得胚布;(4)对胚布烧毛、煮漂,再通过高于90摄氏度的水进行脱维、丝光即得超薄竹原纤维面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生产出质量好超薄竹原纤维面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生产步骤(1)取竹原纤维条分别进行针梳、一道精梳、针梳、二道精梳、二并得竹纤维复梳条;(2)取维纶牵切条与竹纤维复梳条混并,混纺比例为Ba72/M8,得混并维纶竹纤维;(3)对混并维纶竹纤维进行三道并条、粗纱、紧密纺细纱(捻度为676. 5-716. 5捻 /米)、络筒、整经、低温上浆;将PVA70%,水30%、牛油0. 25%混合制得浆液,再高温调浆后冷却至90摄氏度,使粘度为6. 5_7,PH为7,使浆纱机浆槽温度62°C _65°C、浆液粘度9.5〃 -10〃、上浆率9. 5-10%、车速25米/分,通过浆纱机进行上浆,再穿箱、剑杆织机、 验布、修布、成包、脱维处理、漂白、修布得胚布; (4)对胚布烧毛、煮漂,再通过高于90摄氏度的水进行脱维、丝光即得超薄竹原纤维面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竹原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生产步骤:(1)取竹原纤维条分别进行针梳、一道精梳、针梳、二道精梳、二并得竹纤维复梳条;(2)取维纶牵切条与竹纤维复梳条混并,混纺比例为Ba72/V28,得混并维纶竹纤维;(3)对混并维纶竹纤维进行三道并条、粗纱、紧密纺细纱(捻度为676.5-716.5捻/米)、络筒、整经、低温上浆;将PVA70%,水30%、牛油0.25%混合制得浆液,再高温调浆后冷却至90摄氏度,使粘度为6.5_7,PH为7,使浆纱机浆槽温度:62℃-面料。65℃、浆液粘度:9.5″-10″、上浆率:9.5-10%、车速:25米/分,通过浆纱机进行上浆,再穿箱、剑杆织机、验布、修布、成包、脱维处理、漂白、修布得胚布;(4)对胚布烧毛、煮漂,再通过高于90摄氏度的水进行脱维、丝光即得超薄竹原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超薄竹原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生产步骤(1)取竹原纤维条分别进行针梳、一道精梳、针梳、二道精梳、二并得竹纤维复梳条;(2)取维纶牵切条与竹纤维复梳条混并,混纺比例为Ba72/M8,得混并维纶竹纤维;(3)对混并维纶竹纤维进行三道并条、粗纱、紧密纺细纱(捻度为676.5-716. 5捻/ 米)、络筒、整经、低温上浆;将PVA70%,水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的来张振魁钱大松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德力来纺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