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及其使用的组芯胎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4281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个子芯组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子芯组的燃烧室面水平向下设置;2)将两个所述子芯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使两个所述燃烧室面均竖直设置;3)移动所述子芯组,将两个所述子芯组贴合;4)紧固定位后的两个所述子芯组。该方法的组芯过程中两个子芯组的动作简单,容易实现,适合用于流水作业的流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组芯工艺使用的组芯胎具。该组芯胎具能够实现上述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工艺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上述组芯工艺使用的组芯胎具。
技术介绍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系等组成。按照燃料的种类可以分为柴油机、汽油机和天然气机等;按工作方式分为二冲程和四冲程两种。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气缸盖是组成发动机的重要零件之一,气缸盖根据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缸缸盖和多缸连体缸盖,根据材质可以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材质的多缸连体缸盖铸件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砂型铸造,在砂型铸造工艺中根据气缸盖燃烧室面在砂型中的状态位置分为平浇工艺和立浇工艺;生产多缸连体缸盖时,经常采用一型两件立浇工艺的生产模式,这时需要将两个气缸盖子砂芯组成一个整体砂芯,并且要求组合好的整体砂芯中,两个子砂芯的位置相对,同时要求整体砂芯中气缸盖的燃烧室面为竖直状态,这就对两个子砂芯的组芯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简要介绍这种组芯工艺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组芯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如步骤a'所示,将第一子芯组和第二子芯组的燃烧室面水平向下设置,夹紧后放置于组芯胎具上;和第二如步骤b' 如步骤C' 子芯组; 如步骤d'所示,用组芯吊具将第二子芯组竖直向上翻转180度; 所示,将第一子芯组和第二子芯组在竖直方向贴合,并紧固第一子芯组所示,用组芯胎具将紧固后的整体芯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90度。 上述组芯工艺在组芯过程中,第二子芯组要借助组芯吊具完成竖直向上翻转180 度的动作,并且第二子芯组要与第一子芯组在竖直方向对齐,这些动作复杂,因此生产过程中,难于将这一方法作为一个工序设置于流水作业的流程中,实现规模化批量作业。同时, 上述方法要将紧固后竖直叠放的整体芯组翻转90度,这个过程中整个芯组的重心较高,翻转过程不稳定,同时组芯胎具要实现组芯定位和整体芯组翻转功能,导致其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差。 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现有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使得在组芯过程中两个子芯组的动作简单、稳定可靠,从而使该方法适用于流水作业的流程,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该方法的组芯过程中两个子芯组的动作简单,容易实现,适合用于流水作业的流程。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上述组芯工艺使用的组芯胎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个子芯组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子芯组的燃烧室面水平向下设置;2)将两个所述子芯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使两个所述燃烧室面均竖直设置;3)移动所述子芯组,将两个所述子芯组贴合;4)紧固定位后的两个所述子芯组。优选地,步骤幻中两个所述子芯组在竖直平面内向两个所述子芯组的内侧旋转。采用这种方法,实现了两个子芯组的燃烧室面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即实现了气缸盖的立浇工艺,在组芯过程中,两个子芯组只需要进行一次竖直平面内的旋转,相比现有技术,该方法的过程中两个子芯组的动作简单、容易实现,适合用于流水作业的流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该方法把两个子芯组合成的整体芯组由竖直叠放的状态改为横向平放,降低了整体芯组的重心高度,提高了该组芯工艺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常借助组芯吊具完成多个子芯组的组合作业,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组芯工艺省去了子芯组在组芯吊具中竖直翻转180度的动作, 因此对组芯吊具的功能结构要求相对较低,简单的组芯吊具即可满足该功能的需求,进一步减小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组芯胎具,包括支架、安装底板和两个用于支撑子芯组的横托板,两个所述横托板设于所述组芯胎具的前后两侧且支撑于所述安装底板;还包括驱动所述横托板在前后延伸的竖直平面内旋转的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横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板和所述支架之间设有前后导向的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其活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优选地,所述旋转部件为设于所述横托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两侧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且所述转轴和所述安装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支撑架。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所述组芯胎具还包括防转装置,所述横托板静止时,所述防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支撑架和所述旋转手柄的旋转端;所述横托板旋转时,所述防转装置不连接所述转轴支撑架和所述旋转手柄。优选地,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托板的顶壁。优选地,还包括侧托板,所述侧托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托板在前后方向的内侧,且所述侧托板垂直于所述横托板。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底板在前后方向的外侧的顶壁,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件的高度等于所述横托板和所述安装底板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底板在前后方向的内侧的顶壁,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件的顶面与所述侧托板顶端向内旋转度后的底面贴合。优选地,所述滑动装置的固定部为导轨,所述滑动装置的活动部为套装于所述导轨外部的直线轴承。优选地,所述滑动装置上还设有防滑部件,所述防滑部件包括固定端和绕所述固定端旋转的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活动端随旋转角度的不同连接于所述安装底板或者与所述安装底板不接触。采用这种结构,在组芯过程中,将子芯组放置于前后两侧的横托板后,由于横托板连接有上述旋转部件,驱动该旋转部件旋转,从而带动横托板随之转动,即两个横托板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从而能够实现两个子芯组的燃烧室面由水平状态改变为竖直状态;再驱动滑动部件的活动部,使其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底板移动,进而带动支撑于安装底板上的横托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能实现两个旋转后的子芯组贴合。由此可见,上述组芯胎具能够实现上述组芯工艺,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组芯胎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两个子芯组放入图4中的组芯胎具上的初始状态图;图7为图6中的子芯组完成翻转、对齐后的状态图;图8为图5中的防转装置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4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支架;2安装底板;3横托板;4旋转部件;5滑动装置;6定位块;7侧托板;8防转装置;9第一限位部件;0第二限位部件;41转轴支撑架;42旋转手柄;51固定部;52活动部;53防滑部件;81轴套;82弹簧;83插轴;84螺钉;85防转手柄。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该方法能够实现气缸盖的立浇工艺,并且组芯过程中两个子芯组的动作简单、容易实现,适合用于流水作业的流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核心为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个子芯组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子芯组的燃烧室面水平向下设置;2)将两个所述子芯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使两个所述燃烧室面均竖直设置;3)移动所述子芯组,将两个所述子芯组贴合;4)紧固定位后的两个所述子芯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组芯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个子芯组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子芯组的燃烧室面水平向下设置;2)将两个所述子芯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使两个所述燃烧室面均竖直设置;3)移动所述子芯组,将两个所述子芯组贴合;4)紧固定位后的两个所述子芯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芯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两个所述子芯组在竖直平面内向两个所述子芯组的内侧旋转。3.—种组芯胎具,包括支架(1)、安装底板(2)和两个用于支撑子芯组的横托板(3), 两个所述横托板(3)设于所述组芯胎具的前后两侧且支撑于所述安装底板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横托板C3)在前后延伸的竖直平面内旋转的旋转部件G),所述旋转部件(4)与所述横托板(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板( 和所述支架(1)之间设有前后导向的滑动装置(5);所述滑动装置( 的固定部(5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其活动部(52) 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芯胎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4)为设于所述横托板 (3)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两侧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且所述转轴和所述安装底板( 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支撑架G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芯胎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0 ;所述组芯胎具还包括防转装置(8),所述横托板C3)静止时,所述防转装置(8)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支撑架Gl)和所述旋转手柄0 的旋转端;所述横托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君彭飞飞李明张敬峰孙晓敏董帅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