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一类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6520396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1,2,3-噻二唑的杂环化合物,它们具有如式IV所示的化学结构通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合成方法与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抗植物病毒剂、植物激活剂的用途,其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或增效剂混合用于制备杀虫剂、杀菌剂、抗植物病毒剂、植物激活剂的工艺;还公开了这些化合物与商品杀虫剂、杀菌剂、抗植物病毒剂、植物激活剂组合使用在防治农业、林业、园艺和卫生病害、虫害、病毒病害中的用途和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涉及含1,2_ 二唑化合物,具体涉及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
技术介绍
苯甲酰基脲类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抑制几丁质的合成阻止新表皮的形成而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得昆虫死亡,属于绿色杀虫剂。目前已有数千个苯甲酰脲类化合物被申请专利,而且已商品化的化合物也有几十个,如除虫脲、灭幼脲、杀虫隆、氟幼脲等。该类杀虫剂已在40多个国家获准登记并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有效防治农林、果树、蔬菜、贮粮、畜牧、卫生等约8目34科90多种害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在我国,昆虫生长调节剂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2年昆虫生长调节剂用量增加了 25.3%,占所有杀虫剂用量的9.4%,而其中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占绝大多数;对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的研究也一度成为杀虫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专利技术专利 2010101985 . 6总结了已经商品化的品种结构之间的联系,阐明了其发展的历程和今后的趋势。已有的研究发现,用4-甲基-1,2,3-噻二唑取代苯环合成的部分4-甲基_1,2,3-噻二唑-5-甲酰脲类化合物保持了很好杀虫活性(中国国家专利技术专利CN101973959A, CN101863856A和CN101899042A)。考虑到基团的变化可能对活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与作用靶标的结合部位也不同,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5-甲基-1,2,3-噻二唑取代苯环,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噻二唑甲酰基脲类化合物,试验过程中发现化合物的酯溶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大部分化合物在溶剂中均能溶解,而4-甲基-1,2,3-噻二唑甲酰基脲类化合物在溶剂中大部分溶解性差,以固体的形式析出。生测结果发现,这类化合物保持了苯甲酰基脲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有关噻二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3,4-噻二唑衍生物、1,2,5-噻二唑衍生物1,2,4-噻二唑衍生物上,1,2,3-噻二唑衍生物的研究报道很少,1,2,3-噻二唑类化合物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相关的专利和文献总结见Bakulev,et al. Newyork John ffiley&Sons, Inc, 2004的专著。1,2,3-噻二唑衍生物在医药和农药中商品化的品种不多,农业领域应用的只有棉花脱叶剂一脱叶灵(N-苯基-N-1,2,3-噻二唑-5-脲,TDZ)、植物激活剂一活化酯(苯并-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甲酯,BTH)、稻田杀菌剂一噻酰菌胺(3,-氯-4, 4’ - 二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苯胺,TDL)。但这些化合物都是在1,2,3-噻二唑的5-位进行衍生的,而在4-位进行衍生的化合物报道十分罕见,因此,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基脲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未见文献和专利报道。为了寻找更高生物活性的1,2,3_噻二唑类新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设计合成了一类双 (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活性的筛选和评价,以期为新农药的创制研究提供侯选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 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供这类化合物调空农业、园艺和卫生以及林业植物害虫和植物病原物的生物活性及其测定方法,同时提供这些化合物在农业领域、园艺领域、林业领域以及卫生领域的中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农业领域、园艺领域、林业以及卫生领域杀虫活性、杀菌活性、抗植物病毒活性、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活性、昆虫生长调节活性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 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见式I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类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IV所示的结构通式:其中:Q为选自苯-1,2-二基、苯-1,3-二基、苯-1,4-二基、吡啶-2,6-二基、2-硝基苯-1,4-二基、4-硝基苯-1,2-二基、1,3-正戊二基、1,2-乙二基、萘-1,8-二基、2-氰基丙烯腈-1,1-二基、4-甲基苯-1,2-二基、4-甲基苯-1,3-二基、3-甲基苯-1,2-二基、4-苯基-1,3,5-三嗪-2,6-二基、环己-1,2-二基、4-硝基苯-1,2-二基、蒽醌-1,4-二基、吡啶-2,3-二基、吡啶-2,4-二基、吡啶-2,5-二基、吡啶-2,6-二基、吡啶-3,4-二基、吡啶-3,5-二基、噻吩-2,3-二基、噻吩-2,4-二基、噻吩-2,5-二基、噻吩-3,4-二基、呋喃-2,3-二基、呋喃-2,4-二基、呋喃-2,5-二基、呋喃-3,4-二基、3,4-二氨基-1,2,5-噁二唑、2,3-二氨基-5,6-二氰基吡嗪、4-氯嘧啶-2,6-二基、2,3-二氨基-5-溴吡嗪、4-甲基-1,3,5-三嗪-2,6-二基、6-羟基吡啶-2,4-二基、4-[(2-甲基-1,3-吡唑-1-基)乙基]-三嗪-2,6-二基、二环己基亚甲基-4,4’-二基、4,4-二甲基环己烷-1-基-3-亚甲基-、3,3,5-三甲基-5-甲基-1-基-环己-1-基、(E)-2-氰基丙烯氰-1,1-二基、苯甲酰基-2-基等芳香二基或杂环芳香二基的基团。...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类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IV所示的结构通式其中Q为选自苯-1,2- 二基、苯-1,3- 二基、苯-1,4- 二基、吡啶-2,6- 二基、2-硝基苯-1,4- 二基、4-硝基苯-1,2- 二基、1,3-正戊二基、1,2-乙二基、萘-1,8- 二基、2-氰基丙烯腈-1,1-二基、4-甲基苯-1,2-二基、4-甲基苯-1,3-二基、3-甲基苯_1,2_ 二基、 4-苯基-1,3,5-三嗪-2,6- 二基、环己-1,2- 二基、4-硝基苯-1,2- 二基、蒽醌-1,4- 二基、吡啶_2,3- 二基、吡啶-2,4- 二基、吡啶-2,5- 二基、吡啶-2,6- 二基、吡啶-3,4- 二基、 吡啶-3,5- 二基、噻吩-2,3- 二基、噻吩-2,4- 二基、噻吩-2,5- 二基、噻吩_3,4_ 二基、呋喃-2,3- 二基、呋喃-2,4- 二基、呋喃-2,5- 二基、呋喃-3,4- 二基、3,4- 二氨基-1,2,5-噁二唑、2,3- 二氨基-5,6- 二氰基吡嗪、4-氯嘧啶-2,6- 二基、2,3- 二氨基-5-溴吡嗪、4-甲基-1,3,5-三嗪-2,6- 二基、6-羟基吡啶-2,4- 二基、4-“2-甲基-1,3-吡唑基)乙基]-三嗪_2,6- 二基、二环己基亚甲基-4,4,- 二基、4,4- 二甲基环己烷-1-基-3-亚甲基_、3,3,5-三甲基-5-甲基-1-基-环己-1-基、(E)-2-氰基丙烯氰-1,1_ 二基、苯甲酰基-2-基等芳香二基或杂环芳香二基的基团。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的合成方法,具体合成路线如下3.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在制备杀虫剂中的用途。4.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在制备杀菌剂中的用途。5.一种抗植物病毒药剂,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在制备抗植物病毒药剂中的用途。6.一种植物激活剂,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在制备植物激活剂用于诱导植物抗植物病害和病毒病害中的用途。7.一种杀虫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以及与选自毒死蜱、地亚哝、啶虫脒、 甲氨基阿维菌素、弥拜菌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氰戊菊酯、高效氰戊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Beta-氟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Lambda-三氟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苄氯菊酯、丙烯菊酯、功夫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醚菊酯、 氟氯苯菊酯、氯氟胺氰戊菊酯、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可尼丁、达特南、除虫脲、灭幼脲、伏虫隆、除虫隆、氟铃脲、氟虫脲、啶虫隆、虱螨脲、毒虫脲、氟幼脲、Noviflumuron、氟螨脲、Novaluron、氟啶脲、Bay sir6874、嗪虫脲、 Bistrifluron、呋喃虫酰胼、虫酰胼、氯虫酰胼、甲氧虫酰胼、环虫酰胼、乐果、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三唑磷、喹硫磷、哒嗪硫磷、氯唑磷、叶蝉散、西维因、抗蚜威、速灭威、异丙威、杀螟丹、仲丁威、叶飞散、甲萘威、丙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杀螟丹、溴螨酯、噻螨酮、 唑螨酯、哒螨酮、四螨嗪、炔螨特、丁醚脲、丙硫克百威、吡蚜酮、螺螨酯、螺虫酯、螺虫乙酯、 丁烯氟虫腈、三唑锡、噻嗪酮、灭线磷、氟虫腈、杀虫单、杀虫双、氟虫酰胺、氯虫酰胺或吡螨胺、溴虫腈、吡嗪酮、乙螨唑、吡螨胺、哒幼酮、吡丙醚、埃玛菌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在制备杀虫剂中的用途;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 IV在组合物中的总的质量百分含量是1 % -90%,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与商品农药的比例为质量百分比 99%到99% 1%; 加工剂型为选自可湿性粉剂、缓释剂、粉剂、微胶囊悬浮剂、可分散浓剂、种子处理乳剂、水乳剂、大粒剂、颗粒剂、微乳剂、油悬浮剂、油剂、用农药包衣的种子、悬乳剂、水溶性粒剂、可溶性浓剂、水分散性粒剂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植物选自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甘薯、马铃薯、木薯、大豆、荷兰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棉花、蚕桑、花生、油菜、芝麻、 向日葵、甜菜、甘蔗、咖啡、可可、人参、贝母、橡胶、椰子、油棕、剑麻、烟草、番茄、辣椒、萝卜、 黄瓜、白菜、芹菜、榨菜、甜菜、油菜、葱、大蒜、西瓜、甜瓜、哈密瓜、木瓜、果、茶、山野菜、竹笋、啤酒花、马铃薯、水稻、胡椒、苹果、香蕉、柑桔,桃树、番木瓜、兰花、盆景。8.—种杀虫、抗病毒药剂或杀虫、诱导植物抗病毒药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5-甲基-1,2,3-噻二唑-4-甲酰脲)类化合物IV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以及与选自苯并噻二唑、噻酰菌胺、异噻菌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4-甲基-1, 2,3-噻二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金赵晖国丹丹黄杰房震李岳东陈建宇王海英贝尔斯卡娅·娜特丽娅·帕沃洛娃莫则林·余瑞·余瑞维奇巴库勒夫·瓦西里耶·阿勒克什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