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12175 阅读:4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菌种的选取;(2)发酵培养配方;(3)发酵工艺;(4)分离提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发酵工艺适合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的制备,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酸率比采用全合成培养基的相应提高40%~60%,效果明显,通过控制碳源葡萄糖、无机氮源硫酸铵等及有机氮源玉米浆等的添加量,添加高丝氨酸、生物素、维生素B1等物质,改善了发酵配方。既使同位素丰度得到了控制,减少了丰度下降的风险,又保证了产酸率,使同位素原料得到有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利用不同丰度规格的原料来制备不同丰度的产品,满足各种丰度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生产制备领域,涉及微生物发酵工艺和生物下游分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13C^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生产稳定同位素标记的L-氨基酸的方法可采用标记蛋白质分解分离制备法、有机合成法、酶法及微生物发酵法等。标记蛋白质分解分离制备法常用于制备标记的复合氨基酸,要分离得到标记的单一氨基酸很困难,现今由于受到原料限制已很少使用。采用有机合成法比较简单,但制备L-氨基酸需要光学拆分使13C^N稳定同位素的原料利用率大为降低,成本上升。而酶法制备标记的L-氨基酸需得到标记的底物和可用的酶源,视具体的氨基酸而定。微生物发酵法则在合适的氨基酸产生菌的存在下辅以良好的生产工艺便可得到标记的氨基酸,有一定的优越性。L-赖氨酸的生产历程从蛋白质水解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到当今的发酵法。对13C、 1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的制备而言,采用微生物直接发酵的生产工艺更简单成熟。近年来,L-赖氨酸的生产多采用发酵法,关于发酵法生产L-赖氨酸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在关于用生物合成法研究13C,1N稳定同位素标记的L-赖氨酸盐酸盐的生产领域中还不见有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菌种的选取选取适用于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发酵生产的菌种包括短杆菌属及棒杆菌属的变异株,包括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ium)、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或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等;(2)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培养基中不添加或添加极少量的玉米浆等作为有机氮源,有机氮源的浓度为0wt%~2.0wt%,以13C-葡萄糖为...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13C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ι)发酵菌种的选取选取适用于13Cn双标记L-赖氨酸盐酸盐发酵生产的菌种包括短杆菌属及棒杆菌属的变异株,包括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谷氨酸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ium)、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或纯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等;(2)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培养基中不添加或添加极少量的玉米浆等作为有机氮源,有机氮源的浓度为 Owt % 2. Owt %,以13C-葡萄糖为碳源,葡萄糖总的浓度为8wt% 15wt%,以含15N的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初始氮源,初始氮源的添加量为氮元素含量占总量的0. 3wt% 1. 5wt%,发酵过程中可流加含15N的尿素或氨水补充氮源,不添加或添加极少量的玉米浆、豆饼水解液、酪蛋白水解液、菌体水解液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有机氮源,该有机氮源的浓度为 2. Owt%,随菌种不同添加不同量的磷酸盐包括K2HPO4或 KH2PO4,添加量为0. 5g/L 4g/L ;镁盐,包括MgSO4,添加量为0. 2g/L 0. 8g/L ;亚铁盐,包括FeSO4 · 7H20,添加量为0. 01g/L 0. 06g/L及锰盐,包括MnSO4 · 4H20,添加量为0. Olg/ L 0. 06g/L ;另外添加高丝氨酸,添加量为0. 05g/L 0. 30g/L ;生物素,添加量为100 μ g/ L 1000 μ g/L ;维生素B1,添加量为100 μ g/L 1000 μ g/L等;(3)发酵工艺采用摇瓶发酵或发酵罐发酵得到发酵液,所述的摇瓶发酵的工艺将菌体接种于活化培养基的斜面或平板上,在观 35°C的培养箱中培养16 M小时,再将长好的菌体接一环于经灭菌的发酵培养基中,5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20 30mL,于摇床上进行连续发酵培养;所述的发酵罐发酵的工艺将菌体接种于活化培养基的斜面或平板上,在观 35°C 的培养箱中培养16 M小时,再将长好的菌体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静华孙建春刘占锋杜晓宁李良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