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组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767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组合阀,它涉及液压元器件技术领域。它的阀体左侧开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上部设置有回油孔,阀体左侧上端设置有与回油孔相通的回油支孔,进油孔内开有第一支孔和第二支孔,第一支孔和回油支孔下部相通,第二支孔依次和液控单向阀孔、连接孔、调速安装孔相通,且第二支孔左端由第二螺塞封死,液控单向阀孔顶部和回油支孔底部相通,液控单向阀孔设置在阀体下端左侧,连接孔设置在阀体下端中部,调速安装孔设置在阀体的中部右侧。它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结构巧妙合理、体积小巧、维护保养方便,它集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和溢流阀三种功能为一体,从而能有效地节约空间,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元器件
,尤其是一种换向阀,具体涉及一种集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和溢流阀三种功能为一体的组合阀。技术背景在现有技术中,液压定位机的主顶升油路为了达到顶升到位后的保压、下降过程中的同步,以及超负荷时的泄压,在油路设计中必须要有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和溢流阀。如果分别应用这三个不同功能的阀,势必造成占用空间大、组装困难和油路连接复杂等缺点,而且过多的连接点造成更大的泄漏可能,给后期维护保养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组合阀,它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结构巧妙合理、体积小巧、维护保养方便,它集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和溢流阀三种功能为一体, 从而能有效地节约空间,节省成本。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平垫圈、弹簧垫圈、内六角螺钉、节流杆、手柄、溢流调整螺钉、扁螺母、垫片、溢流弹簧、溢流弹簧座、钢球、螺钉座、紫铜垫圈、第一弹簧、单向溢流阀芯、第一 0型圈、第一挡圈、第一螺塞、组合垫圈、第一螺钉、第二弹簧、液控单向阀芯、第二螺塞、第二 0型圈、阀体、第二挡圈、活塞、 第二螺钉、液控单向阀孔、连接孔、溢流安装孔、调速安装孔、第一支孔、第二支孔、进油孔、 出油孔、回油孔、回油支孔和溢流孔,阀体左侧开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上部设置有回油孔,阀体左侧上端设置有与回油孔相通的回油支孔,进油孔内开有第一支孔和第二支孔,第一支孔和回油支孔下部相通,第二支孔依次和液控单向阀孔、连接孔、调速安装孔相通,且第二支孔左端由第二螺塞封死,液控单向阀孔顶部和回油支孔底部相通,液控单向阀孔设置在阀体下端左侧,连接孔设置在阀体下端中部,调速安装孔设置在阀体的中部右侧;阀体右侧设置有出油孔,出油孔依次和溢流安装孔、调速安装孔相通,且出油孔的底部与连接孔相通,溢流安装孔设置在调速安装孔右侧;溢流安装孔和溢流孔相通,且溢流安装孔的底部和出油孔相通,溢流孔设置在出油孔上端;液控单向阀芯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二弹簧将其顶部锥面抵在液控单向阀孔底部的孔上,连接孔外端设置有第一螺塞,出油孔内通过螺纹安装管接头,管接头通过第一弹簧将单向溢流阀芯锥面压迫在孔底部的小通孔上,溢流阀安装孔内通过螺纹安装有溢流阀调整螺钉,溢流阀调整螺钉底部通过溢流弹簧顶住溢流弹簧座,并进而将溢流弹簧座下方的钢球牢牢压在螺钉座上,螺钉座下端设置有紫铜垫圈,螺钉座通过螺纹安装在溢流阀安装孔内部,其中开有小孔,小孔下端和出油孔连通,上端被钢球封死;扁螺母旋在溢流阀调整螺钉上,同时紧压在垫片上;内六角螺钉通过弹簧垫圈和平垫圈将手柄安装在节流杆顶部,节流杆中部有槽,并安装有第一 0型圈,第一 0型圈外部套有第一挡圈,节流杆下部通过螺纹与调速安装孔旋接;第二螺钉将垫片压装在阀体上;回油支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管接头,回油支孔内部装有活塞,活塞顶部被管接头顶住,中部槽内安装第二 0型圈和第二挡圈。所述的节流杆底部是一种直径不一的两级台阶状结构,直径较大的一段通过一段倒角过渡到直径较小的部分,锥面正好抵在调速安装孔底部的孔上;直径最小的那段和周围的孔壁之间有0. 01-0. 05mm左右的间隙,内部中空,周边均勻开有3条长短不一的小槽。 当节流杆被转动,并通过螺纹传动逐渐上移的时候,抵在调速安装孔底部的锥面首先开启, 形成了一定间隙让油液流出,接着,最长的一条槽顶部露出,油液流动的空间更大,然后,长度中等的一条槽顶部露出,释放更大的流动空间,最后是长度最短的一条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良好的节流效果,使节流阀的流量与节流杆的垂直方向位置的关系Ohy曲线)近乎线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当油缸需要做顶升动作时,进油孔得压,油液通过第一支孔进入回油支孔底部,向下顶开液控单顶阀芯,进入第二支孔。若节流杆打开,油液将同时进入溢流调整螺钉底部和连接孔。连接孔内的油液顶开单向溢流阀芯,与另一股油液汇聚至出油孔输出,进入油缸无杆腔工作。同时油缸有杆腔的油液由回油孔经回油支孔回流,由于这股油液压力很低,无力推动第二弹簧,故活塞不会运动。若在工作过程中,出油孔内压力过大,达到设定的临界值,油压将克服溢流弹簧的推力,通过螺钉座内的小孔顶开其上部的钢球,从溢流孔流出泄压,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溢流弹簧的压力可以通过溢流阀调整螺钉调节,调节完毕后由扁螺母锁死,防止意外转动造成预设的溢流压力变化。当油缸顶升到位,进油孔失压,由于负载的作用力,出油孔得压,油压从右侧将单向溢流阀芯顶住,封闭出油孔与连接孔的联系。如果节流杆打开,油压从此处传递至第二支孔内,通过液控单效阀芯内部小孔,将液控单项阀芯顶在液控单项阀孔底部,封闭第二支孔和回油支孔——亦即第一支孔至进油孔——的联系,从而实现了整个液压系统的保压制动,顶升缸被自锁在一定位置。当顶升缸需要下降,回油支孔得压,油液通过回油支孔经孔进入油缸有杆腔,驱动活塞下降。同时油压克服弹簧的推力,驱动活塞推动液控单项阀芯下降,打开第二支孔和第一支孔的联系,使油缸无杆腔的油液得以沿出油孔、调速安装孔、第二支孔、第一支孔的路线回流。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和溢流阀等三种阀的全部功能,其产品结构紧凑、维护保养方便,连接方便;外形十分小巧,大大节约了安装空间;而且制造加工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平垫圈1、弹簧垫圈2、内六角螺钉3、节流杆4、手柄5、溢流调整螺钉6、扁螺母7、垫片8、溢流弹簧9、溢流弹簧座10、钢球11、螺钉座12、紫铜垫圈13、第一弹簧14、单向溢流阀芯15、第一 0型圈16、第一挡圈 17、第一螺塞18、组合垫圈19、第一螺钉20、第二弹簧21、液控单向阀芯22、第二螺塞23、第二 0型圈M、阀体25、第二挡圈沈、活塞27、第二螺钉28、液控单向阀孔四、连接孔30、溢流安装孔31、调速安装孔32、第一支孔33、第二支孔34、进油孔P、出油孔A、回油孔Bi、回油支孔B2和溢流孔T,阀体25左侧开设有进油孔P,进油孔P上部设置有回油孔Bi,阀体25左侧上端设置有与回油孔Bl相通的回油支孔B2,进油孔P内开有第一支孔33和第二支孔34, 第一支孔33和回油支孔B2下部相通,第二支孔34依次和液控单向阀孔四、连接孔30、调速安装孔32相通,且第二支孔34左端由第二螺塞23封死,液控单向阀孔四顶部和回油支孔B2底部相通,液控单向阀孔四设置在阀体25下端左侧,连接孔30设置在阀体25下端中部,调速安装孔32设置在阀体25的中部右侧;阀体25右侧设置有出油孔A,出油孔A依次和溢流安装孔31、调速安装孔32相通,且出油孔A的底部与连接孔30相通,溢流安装孔31 设置在调速安装孔32右侧;溢流安装孔31和溢流孔T相通,且溢流安装孔31的底部和出油孔A相通,溢流孔T设置在出油孔A上端;液控单向阀芯22通过第一螺钉20和第二弹簧 21将其顶部锥面抵在液控单向阀孔四底部的孔上,连接孔30外端设置有第一螺塞18,出油孔A内通过螺纹安装管接头,管接头通过第一弹簧14将单向溢流阀芯15锥面压迫在孔底部的小通孔上,溢流阀安装孔31内通过螺纹安装有溢流阀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平垫圈(1)、弹簧垫圈(2)、内六角螺钉(3)、节流杆(4)、手柄(5)、溢流调整螺钉(6)、扁螺母(7)、垫片(8)、溢流弹簧(9)、溢流弹簧座(10)、钢球(11)、螺钉座(12)、紫铜垫圈(13)、第一弹簧(14)、单向溢流阀芯(15)、第一O型圈(16)、第一挡圈(17)、第一螺塞(18)、组合垫圈(19)、第一螺钉(20)、第二弹簧(21)、液控单向阀芯(22)、第二螺塞(23)、第二O型圈(24)、阀体(25)、第二挡圈(26)、活塞(27)、第二螺钉(28)、液控单向阀孔(29)、连接孔(30)、溢流安装孔(31)、调速安装孔(32)、第一支孔(33)、第二支孔(34)、进油孔(P)、出油孔(A)、回油孔(B1)、回油支孔(B2)和溢流孔(T),阀体(25)左侧开设有进油孔(P),进油孔(P)上部设置有回油孔(B1),阀体(25)左侧上端设置有与回油孔(B1)相通的回油支孔(B2),进油孔(P)内开有第一支孔(33)和第二支孔(34),第一支孔(33)和回油支孔(B2)下部相通,第二支孔(34)依次和液控单向阀孔(29)、连接孔(30)、调速安装孔(32)相通,且第二支孔(34)左端由第二螺塞(23)封死,液控单向阀孔(29)顶部和回油支孔(B2)底部相通,液控单向阀孔(29)设置在阀体(25)下端左侧,连接孔(30)设置在阀体(25)下端中部,调速安装孔(32)设置在阀体(25)的中部右侧;阀体(25)右侧设置有出油孔(A),出油孔(A)依次和溢流安装孔(31)、调速安装孔(32)相通,且出油孔(A)的底部与连接孔(30)相通,溢流安装孔(31)设置在调速安装孔(32)右侧;溢流安装孔(31)和溢流孔(T)相通,且溢流安装孔(31)的底部和出油孔(A)相通,溢流孔(T)设置在出油孔(A)上端;液控单向阀芯(22)通过第一螺钉(20)和第二弹簧(21)将其顶部锥面抵在液控单向阀孔(29)底部的孔上,连接孔(30)外端设置有第一螺塞(18),出油孔(A)内通过螺纹安装管接头,管接头通过第一弹簧(14)将单向溢流阀芯(15)锥面压迫在孔底部的小通孔上,溢流阀安装孔(31)内通过螺纹安装有溢流阀调整螺钉(6),溢流阀调整螺钉(6)底部通过溢流弹簧(9)顶住溢流弹簧座(10),并进而将溢流弹簧座(10)下方的钢球(11)牢牢压在螺钉座(12)上,螺钉座(12)下端设置有紫铜垫圈(13),螺钉座(12)通过螺纹安装在溢流阀安装孔(31)内部,其中开有小孔,小孔下端和出油孔(A)连通,上端被钢球(11)封死;扁螺母(7)旋在溢流阀调整螺钉(6)上,同时紧压在垫片(8)上;内六角螺钉(3)通过弹簧垫圈(2)和平垫圈(1)将手柄(5)安装在节流杆(4)顶部,节流杆(4)中部有槽,并安装有第一O型圈(16),第一O型圈(16)外部套有第一挡圈(17),节流杆(4)下部通过螺纹与调速安装孔(32)旋接;第二螺钉(28)将垫片(8)压装在阀体(25)上;回油支孔(B2)内通过螺纹连接管接头,回油支孔(B2)内部装有活塞(27),活塞(27)顶部被管接头顶住,中部槽内安装第二O型圈(24)和第二挡圈(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平垫圈(1)、弹簧垫圈O)、内六角螺钉(3)、 节流杆、手柄(5)、溢流调整螺钉(6)、扁螺母(7)、垫片(8)、溢流弹簧(9)、溢流弹簧座 (10)、钢球(11)、螺钉座(12)、紫铜垫圈(13)、第一弹簧(14)、单向溢流阀芯(15)、第一 0型圈(16)、第一挡圈(17)、第一螺塞(18)、组合垫圈(19)、第一螺钉(20)、第二弹簧(21)、液控单向阀芯(22)、第二螺塞(23)、第二 0型圈(M)、阀体(25)、第二挡圈( )、活塞(27)、 第二螺钉(观)、液控单向阀孔(四)、连接孔(30)、溢流安装孔(31)、调速安装孔(32)、第一支孔(33)、第二支孔(34)、进油孔(P)、出油孔(A)、回油孔(Bi)、回油支孔(B2)和溢流孔 (T),阀体(25)左侧开设有进油孔(P),进油孔(P)上部设置有回油孔(Bi),阀体(25)左侧上端设置有与回油孔(Bi)相通的回油支孔(B2),进油孔(P)内开有第一支孔(3 和第二支孔(34),第一支孔(3 和回油支孔(B》下部相通,第二支孔(34)依次和液控单向阀孔 (四)、连接孔(30)、调速安装孔(32)相通,且第二支孔(34)左端由第二螺塞(23)封死,液控单向阀孔09)顶部和回油支孔(B》底部相通,液控单向阀孔09)设置在阀体0 下端左侧,连接孔(30)设置在阀体0 下端中部,调速安装孔(3 设置在阀体0 的中部右侧;阀体0 右侧设置有出油孔(A),出油孔(A)依次和溢流安装孔(31)、调速安装孔(32) 相通,且出油孔㈧的底部与连接孔(30)相通,溢流安装孔(31)设置在调速安装孔(32)右侧;溢流安装孔(31)和溢流孔⑴相通,且溢流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勇王言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液力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