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3904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包括调温器座本体,所述调温器座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调温器盖和分配体,所述调温器座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所述分配体内设置有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该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同时与所述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调温器座能有效承载并配合低流动阻力系数的滑阀式调温器工作,并降低冷却系统管路流量和压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调温器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调温器座。
技术介绍
依靠冷却液冷却的发动机在工作时,通常需要使用调温器对冷却液的流动进行调节,调温器起到一个双向开关的作用。目前,船用柴油机中使用较多的调温器为采用具有承载带副阀门的普通蜡式调温器。蜡式调温器因结构形状复杂,致使冷却液在流经调温器时,会产生较大的局部阻力,冷却液的流动效率降低,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也受到削减。为了弥补普通蜡式调温器的阻力对冷却系统的影响,往往需要增大整个冷却系统的结构尺寸以及提高水泵的流量和扬程。而这样则会导致冷却系统管路中的压力和冷却液流量超过发动机实际需要量,冷却系统的连接管路也需要加强处理,并导致一系列因压力和流量过大对发动机乃至整车可靠性影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研发出了滑阀式调温器。滑阀式调温器在工作时需要安装在具有承载并能配合调温器工作的结构中,即调温器座。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低时,调温器处于小循环工作状态,阻止冷却液流向散热器,而引导冷却液直接回流至发动机,以此达到快速暖机的作用;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高时,通过调温器的开关作用,关闭回流至发动机的小循环通路,同时打开流向散热器的大循环通路,使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得以通过散热器来散热降温,并再回流冷却发动机。现有技术中与滑阀式调温器相配合使用的调温器的缺陷在于结构复杂,水流阻力大,从而增加了水泵的工作压力和机器的故障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该调温器座能有效承载并配合低流动阻力系数的滑阀式调温器工作,并降低冷却系统管路流量和压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具有如下结构:一种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包括调温器座本体,所述调温器座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调温器盖和分配体,所述调温器座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所述分配体内设置有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该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同时与所述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相通。优选地,所述小循环通路结构由水路连通的小循环回水腔和小循环回水通道组成。优选地,所述大循环通路结构由水路连通的大循环出水通道和大循环出水腔组成。优选地,所述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的内壁设置有调温器滑阀导向凸台。-->优选地,所述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安装凸台,所述密封圈安装凸台中安装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调温器滑阀导向凸台顶面与滑阀式调温器安装面之间保持有15mm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分配体内设有连通机油冷却器至热交换器的冷却液通道。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由于采用调温器座承载调温器的设计,避免了采用普通蜡式调温器内部复杂结构对冷却液流动阻力的影响;2、降低了冷却系统管路的流动阻力,由此可以降低对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的要求,使冷却系统各连接管路及密封部位的工作更为可靠;3、来自机油冷却器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始终参与小循环流动,确保发动机的水温始终可以获得及时和适度的冷却;4、机油冷却器至小循环之间开有旁通通道,使得一部分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与发动机出水相混合,降低了对海淡水热交换器的性能要求;5、机油冷却器及中冷器中循环的冷却液均采用淡水,可以避免管路被海水腐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船用柴油机调温器座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船用柴油机调温器座的小循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船用柴油机调温器座的大循环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船用柴油机调温器座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船用柴油机调温器座的整体结构纵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船用柴油机调温器座的调温器结构局部剖视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调温器主复位弹簧;2-调温器副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支架;4-锁片;5-调温器滑阀;6-调温器盖进水口;7-调温器盖进水腔;8-滑阀式调温器;9-调温器安装支架;10-调温器密封圈;11-调温器盖;12-O形圈;13-小循环回水通道;14-小循环回水口;15-机油冷却器出水口;16-机油冷却器出水腔;17-引流板;18-通道a;19-通道b;20-小循环回水腔;21-隔板;22-大循环出水通道;23-大循环出水接口;24-大循环出水口;25-大循环出水腔;26-调温器密封圈安装凸台;27-调温器滑阀导向凸台;28-小循环密封面;29-大小循环水腔分隔板;30-分配体;31-机油冷却器出水通道;32-气缸体进水连接口;33-机油冷却器出水连接口;34-气缸体进水腔;35-小循环出水腔;36-水泵出水连接口;37-水泵进水连接口;38-调温器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技术采用滑阀式调温器8的船用柴油机调温器座,包括调温器座本体38,调温器座本体38通过螺栓与分配体30及调温器盖-->11连接,分配体30的气缸体进水连接口32与气缸体水套的前端进水口通过螺栓连接,分配体30的机油冷却器出水连接口33通过螺栓与机油冷却器出水口连接,分配体30的水泵出水连接口36与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螺栓连接,分配体30的水泵进水连接口37与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螺栓连接。调温器盖11与调温器座38通过螺栓连接,调温器盖11与调温器座38装配连接后,调温器盖11将压住滑阀式调温器8,防止滑阀式调温器8窜动而导致大小循环之间产生泄露,调温器盖11的调温器盖进水口6通过胶管与发动机的出水总管连接。大循环出水接口23与船机用的海淡水热交换器的进水接口连接,并在海淡水热交换器中对高温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进入水泵进水口,并经水泵出水口流出,流出的低温冷却液进入船机的水空中冷器中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冷却,流出水空中冷器后的冷却液进入机油冷却器中,对机油进行冷却,经机油冷却器流出的冷却液与机油冷却器出水口15连接。上述海淡水热交换器、水空中冷器、机油冷却器的布置及接口不在本专利中详细阐述。在调温器座本体38内设有机油冷却器出水口15,小循环回水口14及大循环出水口24,在调温器座本体38的顶面设有调温器滑阀导向凸台27,在调温器滑阀导向凸台27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朝上的可容纳滑阀式调温器8的大循环出水腔25。调温器密封圈安装凸台26中安装有调温器密封圈10,用于大循环和小循环之间的密封。滑阀式调温器8通过调温器滑阀导向凸台27予以导向,防止滑阀式调温器8在工作伸缩过程中发生卡滞而影响整机冷却循环系统。在机油冷却器出水口15和大循环出水通道22之间设置有引流板17,在大循环出水通道22和小循环回水腔20之间设置有隔板21,在大循环出水腔25和小循环回水腔20之间设置有大小循环水腔分隔板29。如图1所示,经发动机出水总管流出的冷却液经调温器盖11的调温器盖进水口6流入调温器盖进水腔7,并沿滑阀式调温器8的轴向通道流入调温器座本体38中。当冷却液温度达到滑阀式调温器8的初开温度时,调温器滑阀5向下移动,冷却液经滑阀式调温器8的调温器滑阀5分别流入大循环出水腔25和小循环回水腔20中,流入大循环出水腔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包括调温器座本体,所述调温器座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调温器盖和分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座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所述分配体内设置有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该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同时与所述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包括调温器座本体,所述调温器座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调温器盖和分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座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所述分配体内设置有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该用于容纳滑阀式调温器的空腔结构同时与所述大循环通路结构和小循环通路结构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循环通路结构由水路连通的小循环回水腔和小循环回水通道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滑阀式调温器的柴油机调温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循环通路结构由水路连通的大循环出水通道和大循环出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韦文学蔡晓霞邵豫桂陈涛潘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