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散热结构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796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达散热结构的改良,该马达装置于一机座的侧边,该马达包含一马达座体,用以容置转子与定子;一马达盖体,该马达盖体装置于该马达座体一侧,且该马达盖体上对应该马达座体内部转子与定子的位置贯穿有多个进风孔;该马达座体与该机座之间设有一散热风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马达的散热装置,尤指一种用于缝制设备直驱马达的散热直O
技术介绍
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M378240号中的缝纫机之直驱马达散热装置,其 系提供一种利用装设于手轮上的风扇对缝纫机的直驱马达进行散热的结构装置。于该案图1中所示,该散热装置主要于缝纫机台动力输入之直驱马达的主轴后端 对应组设一手轮,而手轮一侧面设有复数排气孔,而由手轮内部对应组装一环边其设导流 片的风扇,另于直驱马达外部套设一外壳连结至手轮处,藉由直驱马达表面和外壳间形成 导流通道。该散热装置利用直驱马达表面和外壳之间的空隙形成导流通道,当直驱马达开始 运转时,主轴会带动手轮内部组装的风扇一并转动,并藉由风扇配合其上导流片,将冷空气 由外壳和缝纫机本体间的空隙处与导流通道吸入,以对应直驱马达运转所产生的高温进行 抽风散热,最后让热温由手轮上的排气孔散出,如该案图3中所示。经查,
技术介绍
中的散热装置主要是藉由将风扇设置在直驱马达旁的手轮内部, 以利进行散热,但由外壳和缝纫机本体之间的空隙处所吸入的冷空气只能沿着外壳和直驱 马达表面之间的导流通道空隙被吸往风扇所在处,而对于马达真正需要散热的区域,例如 转子和定子所在位置,由于其均设置在马达内部,于利用上述散热装置进行散热的情况下, 则是无法提供冷空气至该区域进行散热,因装置本身的导流通道限制了吸入空气的流动散 热范围,使气流只能在外壳和直驱马达表面之间移动,无法对马达内部进行散热,因而导致 整体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系对现有马达散热装置进行改良,提供一种马达散热结构的改 良,一马达装置于一机座的侧边,该马达包含一马达座体,用以容置转子与定子;一马达盖 体,该马达盖体装置于该马达座体一侧,且该马达盖体上对应该马达座体内部转子与定子 的位置贯穿有多个进风孔;该马达座体与该机座之间设有一散热风扇。该马达更包括一外盖,该外盖对应该盖体上的进风孔设有多个盖孔。该外盖更往外延伸一凸接部,以供一手轮套置于该外盖上。该机座对应在该散热风扇周围设有一出风口。该转子为磁铁,该定子为线圈。利用本创作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散热风扇透过马达盖体上的进风孔可由马达外部 吸风形成一股散热气流进入内部,并藉由进风孔设置位置使散热气流能直接通过转子与定 子所在位置而带走马达运转所产生的热,此一即为本创作的设计特点,同时改进了现有技 术中散热气流无法直接对于马达产热区域进行散热的技术问题,而可大幅提高散热效率。再者,由于本创作中的散热风扇是设置于马达座体与机座之间,使由马达外部吸 风形成的散热气流于进入马达内部后可继续受到散热风扇所产生的吸力牵引,确保进入马 达内部的散热气流都能通过转子与定子所在位置,以准确针对马达内部最需要散热区域进 行高效率的散热。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 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实施例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组装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立体图组装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分解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组装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立体图组装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中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分解立体示意 图与组装立体示意图。于图1、图2中,一马达100装置于一机座200的侧边,马达100包括有一马达座体 11、装置于马达座体11 一侧的一马达盖体12与设置于马达盖体12 —侧的外盖13。马达座体11为一中空的环型座体,并利用座体中央的容置空间110容置有一定子 14与一转子15,最后于定子14与转子15的两侧分别盖有一防尘罩161、162。于本实施例 中,转子15为轴心与磁铁,定子14为线圈。马达盖体12上对应马达座体11内部定子14与转子15组装后的位置贯穿有多个 进风孔121。外盖13上对应进风孔121设有环状排列的多个盖孔131,且外盖13于其中央 处往外延伸出一凸接部132。于图3中,机座200侧边上预设有一装置区域20,装置区域20往外伸出一传动轴 21,并于传动轴21上套设有一散热风扇22,且机座200对应在散热风扇22周围设有一出风 Π 23。一支架30以螺丝固定于装置区域20外侧,且机座200的传动轴21穿出支架30 中央处的承置开口 31,且马达100以其马达座体11的承置面(图中未示)设置于承置开口 31处,以将马达100藉由支架30装置于机座200的侧边。请同时参阅图4中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剖面示意图。组装后的 定子14与转子15位于马达座体11的内部,其实际位于整个马达100的中央,利用散热风 扇22,先后经过外盖13上的盖孔131与马达盖体12上的进风孔121而能够从马达100外 部吸风形成一散热气流A进入内部,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且藉由进风孔121设置位置使散 热气流A于通过时能直接通过定子14与转子15所在位置而带走运转所产生的热,此一即为本技术的设计特点。上述设计特点改进了现有散热装置中气流只沿着外壳和直驱马达表面之间的导 流通道空隙流动而无法对于马达产热区域进行散热的技术问题,而可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再者,由于本技术中的散热风扇22是设置于马达座体12与机座200之间,使 由马达100外部吸风形成的散热气流A于进入内部后可继续受到散热风扇22所产生的吸 力牵引,以确保进入马达100内部的散热气流A都能通过定子14与转子15所在位置,以准 确针对马达100内部最需要散热区域进行散热。于本实施例中,于设有外盖13的情况下,利用其上对应进风孔121而设的盖孔131 可以帮助散热风扇22由马达100外部吸风,且马达100亦可不组装外盖13,使散热气流A 能直接经过马达盖体12上的进风孔121而进到马达100内部,故马达100无论是否装置外 盖13均不会影响散热气流A通过进风孔121而直接被吸往马达100内部定子14与转子15 所在区域。散热气流A于通过定子14与转子15进行散热后,被吸往散热风扇22本身所在处, 最后从散热风扇22周围的出风口 23被排出机座200外部。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7中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分解立体示意 图与组装立体示意图。于第二实施例中,主要元件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故标以相同图号 并省略其说明,且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第二实施例中的外盖13于外部装置有一手轮17,手轮17是套置于外盖13往外延 伸的凸接部132上,以供藉由手轮17转动传动轴21。手轮17上另设有手轮孔17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 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 于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散热结构的改良,一马达装置于一机座的侧边,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含一马达座体,用以容置转子与定子;一马达盖体,该马达盖体装置于该马达座体一侧,且该马达盖体上对应该马达座体内部转子与定子的位置贯穿有多个进风孔;该马达座体与该机座之间设有一散热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散热结构的改良,一马达装置于一机座的侧边,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含 一马达座体,用以容置转子与定子;一马达盖体,该马达盖体装置于该马达座体一侧,且该 马达盖体上对应该马达座体内部转子与定子的位置贯穿有多个进风孔;该马达座体与该机 座之间设有一散热风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散热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更包括一外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模
申请(专利权)人:贺欣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