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湘凌专利>正文

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759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包括:炉体、装设于炉体内的保温筒、分别通过法兰盘密封盖合于炉体上下端的上炉盖与下炉盖、及分别装设在上炉盖与下炉盖上的上压头与下压头,炉体上设有数个电极、以及数条通过套管固定在炉体上的通水管,保温筒与炉体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保温筒内设有加热体、及对应上、下压头相对上下设置的两石墨压头,数个电极分别依次通过炉体与保温筒上的电极通孔穿入炉体,并与加热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具有双压头结构,通过上下同时加压达到受力均匀,提高产品性能;且采用高纯高压石墨制成的石墨压头,强度更大,可承受更大压力,其工件尺寸可更大设置,直径可大至250mm,利于大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
技术介绍
烧结炉是在真空和保护性气氛中,对金属、陶瓷及一些难熔金属中间化合物粉末 加热烧结,获得具有一定密度及一定机械性能的致密体材料。烧结炉主要有真空热压烧结 炉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炉等。其中真空热压烧结炉是将真空、热压成型、高温烧结结合一 起,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行业、真空扩散焊接领域的各种防氧化材料的烧结成型。而目前已 知的烧结炉一般为不设有压头或设有一压头的单向热压式烧结炉,该种烧结炉容易出现受 力不均勻等问题,且现有烧结炉的工件尺寸较小,一般直径最大也仅为150mm,不利于大批 量生产。因此,现有烧结炉在结构、性能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以适应生产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其具有双压头,受力更均 勻,提高烧结产品的性能,且利于大批量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其包括炉体、装设 于炉体内的保温筒、分别通过法兰盘密封盖合于炉体上下端的上炉盖与下炉盖、及分别装 设在上炉盖与下炉盖上的上压头与下压头,炉体上设有数个电极、以及数条通过套管固定 在炉体上的通水管,保温筒与炉体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保温筒内设有加热体、及对应 上、下压头相对上下设置的两石墨压头,数个电极分别依次通过炉体与保温筒上的电极通 孔穿入炉体,并与加热体连接。所述保温筒包括一开口端向下的筒体及盖合于筒体开口端处的保温盖,筒体内紧 靠保温盖设有保温塞,下炉盖内侧对应设有支撑架支撑该保温筒;所述石墨压头采用高纯 高压石墨制成,一石墨压头对应上压头而插设在保温筒上端通孔内,另一石墨压头对应下 压头于保温筒下端插设在保温盖及保温塞连通的通孔内,两石墨压头之间设有石墨保护 套,该石墨保护套通过数个支撑轴支撑于保温塞上方。所述上、下炉盖上均设有通水管及数个进、出水接口,通水管分别通过套管固定在 上、下炉盖端面上,上、下炉盖端面上对应上、下压头分别设有压头通孔,上、下压头分别通 过法兰可振动装设在上炉盖及下炉盖的压头通孔上,工作时该上、下压头在其对应压头通 孔内上下振动,上、下压头上还各设有数个进、出水接口,且在上、下压头与上、下炉盖的压 头通孔接合处进一步分别设有上、下压盖。所述炉体上还设有观察窗、导气接口及数个进、出水接口,观察窗连通至保温筒 内,导气接口连通至炉体内表面与保温筒之间的间隙。所述电极包括进线体、盖合进线体上的接线板、及石墨电极,进线体通过绝缘垫装 设在炉体电极通孔上,石墨电极一端通过锁紧体及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进线体内侧,石墨电极另一端依次穿过炉体与保温筒上的电极通孔插接在加热体上,并通过锁紧环及连接件将 该端与加热体连接固定。所述炉体及上、下炉盖均具双层结构,从而在层间形成夹层空间,炉体上的进、出 水接口连通其夹层空间,上、下炉盖上的进、出水接口各连通其夹层空间。所述炉体为圆筒体、矩形筒体或多边形筒体;保温筒为圆筒形、矩形或多边形。所述加热体为对应保温筒内周形状设置的筒体,由钼、钨或石墨材料制成,石墨保 护套于该加热体内而置于两石墨压头之间。所述石墨压头为圆柱状;该石墨压头包括石墨内压头及石墨外压头,石墨外压头 与石墨内压头通过定位柱连接为一体。所述炉体外周上端于同一水平面上均勻间隔设有三个电极,该三个电极分别通过 其与加热体插接的石墨电极将加热体平衡支撑在保温筒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具有双压头结构,通 过上下同时加压达到受力均勻,提高产品性能;且采用高纯高压石墨制成的石墨压头,强度 更大,可承受更大压力,其工件尺寸可更大设置,直径可大至250mm,利于大批量生产。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 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 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 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包括炉体1、装设于炉体内的 保温筒2、盖合于炉体1上下端的上炉盖3与下炉盖4、及分别装设在上炉盖3与下炉盖4 上的上压头5与下压头6,保温筒2内设有加热体21、及对应上、下压头5、6相对上下设置 的两石墨压头22。所述炉体1为圆筒体、矩形筒体或多边形筒体,由不锈钢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该 炉体1可设置比现有尺寸更大,使其具有更大炉腔便于大量生产。在本实施例中,炉体1呈 圆筒状。炉体1上设有数个电极11、以及数条通过套管120固定在炉体1上的通水管12, 该数条通水管12用于接取冷却水,以在烧结工序完成后起降温作用。数个电极11分别依 次通过炉体1与保温筒2上的对应设置的电极通孔穿入炉体1,并与加热体21连接。电极 11包括进线体111、盖合进线体111上的接线板112、及石墨电极113,进线体111通过绝缘 垫114装设在炉体1电极通孔上,石墨电极113 —端通过锁紧体115及连接件116固定连 接在进线体111内侧,石墨电极113另一端依次穿过炉体1与保温筒2上的电极通孔插接4在加热体21上,并通过锁紧环117及连接件116将该端与加热体21连接固定,其中连接件 116可为螺钉等。所述电极11采用现有技术的电极,其包括的其他附件为现有技术中所包 括,如密封圈、压片等在此不累赘述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11设有三个,其于同一水 平面上均勻间隔设于炉体1外周上端,该三个电极11分别通过其与加热体21插接的石墨 电极113将加热体21平衡支撑在保温筒2内。炉体1上还设有观察窗13以利于烧结时工 作人员观察炉体1内部的烧结情况,以及导气接口 14,可用于连接气源对炉体1充入惰性气 体,如氩气或氢气等,以使炉体1处于保护气氛下;该导气接口 14也可连接抽气泵对炉体1 内进行抽气,使炉体1内部达到真空状态。所述保温筒2与炉体1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该保温筒2可为圆筒形、矩形或多边 形,其包括一开口端向下的筒体23及盖合于筒体23开口端处的保温盖24,筒体23内紧靠 保温盖24设有保温塞25,下炉盖4内侧对应设有支撑架41支撑该保温筒2 ;—石墨压头 22对应上压头5而插设在保温筒2上端通孔内,另一石墨压头22对应下压头6于保温筒2 下端插设在保温盖24及保温塞25连通的通孔内,两石墨压头22之间设有石墨保护套26, 该石墨保护套26通过数个支撑轴(未标示)支撑于保温塞25上方。所述加热体21为对 应保温筒2内周形状设置的筒体,该种设置可提高其加热后保温筒2内的温度均勻性,该加 热体21由钼、钨或石墨材料等制成,石墨保护套26于两石墨压头22之间而设于该加热体 21内。所述石墨压头22采用高纯高压石墨制成,该种石墨制成的石墨压头强度更大,更加 利于压制烧结材料,该石墨压头22可为圆柱状,其包括石墨内压头221及石墨外压头222, 石墨外压头222与石墨内压头221通过定位柱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热压高温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装设于炉体内的保温筒、分别通过法兰盘密封盖合于炉体上下端的上炉盖与下炉盖、及分别装设在上炉盖与下炉盖上的上压头与下压头,炉体上设有数个电极、以及数条通过套管固定在炉体上的通水管,保温筒与炉体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保温筒内设有加热体、及对应上、下压头相对上下设置的两石墨压头,数个电极分别依次通过炉体与保温筒上的电极通孔穿入炉体,并与加热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湘凌马斌
申请(专利权)人:邓湘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