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培法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0221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换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它包括底板及带自由端和握持端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自由端固定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操纵杆末端的钢珠和位于钢珠上端的弹簧,底板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轨,通过操纵杆控制动触点控制臂带动动触点与静止触点连接或断开,或控制活动臂带动活动刀片与静止夹刀触点连接或断开,通过这种结构实现电动车的换挡。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拆装方便,且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换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技术背景现有的电动车的换挡装置都是采用电流接触器的变换实现,而这种结构的换挡装 置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且易损坏,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 较低且不易损坏的电动车换挡装置。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包括底板及带自由端 和握持端的操纵杆,它可以通过下列两种结构形式实现第一种结构形式所述操纵杆的自由端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操纵杆末端 的钢珠和位于钢珠上端的弹簧,底板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轨,底板上固 定连接带有动触点压力弹簧的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压力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动触点,底板上 固定有与动触点配合的上下两静止触点,操纵杆上连接有与动触点支架对应的动触点控制臂。上述的底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动触点支架,每端的动触点支架两侧都对称设 置有动触点和静止触点支架,每个静止触点支架上都固定有两个静止触点,两静止触点分 别位于对应动触点的上下两侧,操纵杆上分别连接有与两端动触点支架对应的动触点控制臂。第二种结构形式所述操纵杆的自由端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操纵杆末端 的钢珠和位于钢珠上端的弹簧,底板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轨,操纵杆穿 过端部固定有活动刀片触点的活动臂,底板上固定有与活动臂铰接的活动刀片触点支架, 活动刀片触点支架两侧分别固定有对应活动刀片触点的静止夹刀触点。上述底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动刀片触点支架,每端的活动刀片触点支架两侧 分别固定有对应活动刀片触点的静止夹刀触点。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电动车的换挡装置通过操纵 杆控制动触点控制臂带动动触点与静止触点连接或断开,或控制活动臂带动活动刀片与静 止夹刀触点连接或断开,通过这种结构实现电动车的换挡,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拆装方便,且不易损坏。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 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点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操纵杆支架,2为操纵杆,3为操纵杆的握持端,4为动触点,5为动触点 控制臂,6为动触点压力弹簧,7为动触点支架,8为上静止触点,9为静止触点支架,10为底 板,11为下静止触点,12为导轨,13为弹簧,14为钢珠,15为活动刀片触点支架,16为活动 刀片触点,17为活动臂,18为静止夹刀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 案进行阐述。本方案可以通过两种实施方式实现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底板10及带 自由端和握持端3的操纵杆2,所述操纵杆2的自由端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操纵杆 2末端的钢珠14和位于钢珠14上端的弹簧13,底板10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 的导轨12,底板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带有动触点压力弹簧6的动触点支架7,动触点压力 弹簧6上固定连接有动触点4,每端的动触点支架7两侧都对称设置有动触点4和静止触 点支架9,每个静止触点支架9上都固定有两个静止触点,两静止触点分别位于对应动触点 4的上下两侧,操纵杆2上分别连接有与两端动触点支架7对应的动触点控制臂5。当需要换挡时,握住握持端3往前推动操纵杆2,操纵杆2通过定位装置沿带有定 位槽的导轨12移动,操纵杆2移动时带动动触点控制臂5转动,前端的动触点控制臂5的 自由端会压到动触点支架7上的动触点压力弹簧6,该动触点压力弹簧6上的动触点4在其 带动下与下静止触点11 (或上静止触点8)接通,同时,底板10另一端的动触点4与上静止 触点8(或下静止触点11)接通,从而实现电动车前行;当握住握持端3往后推动操纵杆2, 后端的动触点控制臂5的自由端会压到相应的动触点支架7上的动触点压力弹簧6,该动 触点压力弹簧6上的动触点4在其带动下与下静止触点11 (或上静止触点8)接触,另一端 的动触点4在与其固定连接的动触点压力弹簧6的带动下与上静止触点8 (或下静止触点 11)接通,实现电动车的后退。第二种实施方式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如图3所示,它包括底板10及带自由端 和握持端3的操纵杆2,所述操纵杆2的自由端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操纵杆2末端 的钢珠14和位于钢珠14上端的弹簧13,底板10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 轨12,操纵杆2穿过端部固定有活动刀片触点16的活动臂17,底板10两端分别固定有与 活动臂17铰接的活动刀片触点支架15,每端的活动刀片触点支架15两侧分别固定有对应 活动刀片触点16的静止夹刀触点18。当需要换挡时,通过握持端3推动操纵杆2前移或后移,操纵杆2移动时带动活动 臂17向相应方向移动,活动臂17上固定的活动刀片触点16会沿活动刀片触点支架15转 动,从而实现活动刀片触点16与静止夹刀触点18的连接或断开。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包括底板及带自由端和握持端的操纵杆,其特征是所述 操纵杆的自由端有定位装置,底板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轨,底板上固定 连接带有动触点压力弹簧的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压力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动触点,底板上固 定有与动触点配合的上下两静止触点,操纵杆上连接有与动触点支架对应的动触点控制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两端分别固定连 接有动触点支架,各动触点支架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动触点和静止触点支架,各静止触点 支架上都固定有两静止触点,两静止触点分别位于对应动触点的上下两侧。3.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包括底板及带自由端和握持端的操纵杆,其特征是所述 操纵杆的自由端有定位装置,底板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轨,操纵杆穿过 端部固定有活动刀片触点的活动臂,底板上固定有与活动臂铰接的活动刀片触点支架,活 动刀片触点支架两侧分别固定有对应活动刀片触点的静止夹刀触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有活动刀片触点支架。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操 纵杆末端的钢珠和位于钢珠上端的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换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它包括底板及带自由端和握持端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自由端固定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操纵杆末端的钢珠和位于钢珠上端的弹簧,底板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轨,通过操纵杆控制动触点控制臂带动动触点与静止触点连接或断开,或控制活动臂带动活动刀片与静止夹刀触点连接或断开,通过这种结构实现电动车的换挡。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拆装方便,且不易损坏。文档编号B60K20/02GK201849318SQ201020143278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培法 申请人:张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的换挡装置,包括底板及带自由端和握持端的操纵杆,其特征是:所述操纵杆的自由端有定位装置,底板上有与该定位装置对应的带定位槽的导轨,底板上固定连接带有动触点压力弹簧的动触点支架,动触点压力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动触点,底板上固定有与动触点配合的上下两静止触点,操纵杆上连接有与动触点支架对应的动触点控制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法
申请(专利权)人:张培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