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8564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在第二锁杆上焊接有与凸块配合限制U型卡座水平转动的限位块,U型卡座的U型卡槽卡入第二锁杆,通孔与安装孔通过销轴或铆钉连接使U型卡座扣于第二锁杆外围,转动连杆通过销轴与U型卡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集装箱提供第二道防盗装置,极大的提高了集装箱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上的防盗门锁机构。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货运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标准运输工具。为了能达到防止盗窃的目的,现有集装箱大多采用一种如图1、2所示的门锁装置。如图1所示的常规集装箱,包括有承载货物的底架平台1,垂直设置在底架平台一端的前端2,垂直设置在底架平台另一端的门端3,设置在箱体顶部两侧平行于底架平台且连接前端和门端顶部端角的顶侧梁4。如图2所示,常规集装箱的门端3包括,设置在门端3上部的门楣30,设置在门端下部的门槛31,固定在门楣30和门槛31上的门锁座32,位于门楣30和门槛31之间的门板33,可转动的竖直连接在门板33上两端与门锁座32相匹配的门锁杆34,固定连接在门锁杆34上的扳手座35,通过铆钉350活动连接在扳手座上的手柄36,固定连接在门板上与手柄相对应的托架座37,活动连接在门板上与手柄相对应的托架盖38。当装完货物后,将对开的门板闭合,以锁杆34为轴旋转手柄36,将其扣在托架座37上,然后旋下托架盖38,同时使得锁杆34通过锁座32锁住,最后由海关将关封施加在手柄36和托架盖38的孔内,以实现对门的封锁。通常情况下,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将连接扳手座35与手柄36的铆钉350被破坏后,在不伤及海关关封的前提下,就可以将箱门打开,从而将集装箱内的货物盗走;最后再将扳手座35与手柄36重新连接,使得犯罪现场被还原,从而使得事主不能够及时发现失窃,错过侦破时机,给事主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在有些集装箱中,有的只在右门上设置扳手座35,通过右门将左门压扣上,然后通过海关封将扳手座35封上,有的不法分子通过敲开中间左门和右门连 接处,直接将左门打开,而不破坏右门的扳手座35和密封其上的海关封,盗取完其中的货物之后,再将其还原而不破坏海关封,这样就大大延误了报警时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集装箱防盗门锁机构存在的容易被破坏,且不易被发现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即使被不法分子暴力破坏,也将无法还原,使得事主能够即使发现失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所述防盗门锁装置设置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第二锁杆和第三锁杆上,所述防盗门锁装置包括:一U型卡座,所述U型卡座包括一与所述第二锁杆相适应的U型卡槽,所述U型卡座通过U型卡槽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锁杆上,所述第二锁杆位于所述U型卡槽的部位-->设置有一限位块;一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U型卡座的U型卡槽内,并开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口;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海关孔;一锁座,所述锁座相对于所述U型卡座固设在所述第三锁杆上,所述锁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杆上第一海关孔相配合第二海关孔。所述第二锁杆上设置有限制所述U型卡座沿所述第二锁杆上下移动的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所述U型卡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转动连杆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内沉式固定安装孔。本技术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设置在集装箱的两个门之间的锁杆上,加以配合两侧的防盗机构,能够有效的阻止锁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即使当不法分子撬开集装箱两个门之一,也无法打开集装箱的效果。若强行打开将破坏本技术上的海关封,无法还原现场,使得事主能够及时发现失窃情况,并及时的报警处理。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为现有集装箱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集装箱的门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锁杆上实施的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锁杆上实施的的俯视图。图5为U型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技术结合现有集装箱门锁机构所存在的缺陷和现有门锁机构操作的特点,而提供一种能够为集装箱提供第二道防盗措施的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本技术主要为一防盗机构,其通过阻止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锁杆的转动,而实现阻止打开箱门的目的。参见图3,该装置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的两个锁杆上实施,即第二锁杆和第三锁杆。如图2所示,现有集装箱的箱门为相对两扇,且每扇门上都设置有相应的门锁机构。为了提高本技术的防盗效果,本技术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第二锁杆341和第三锁杆342上实施,其上设置有扳手座35与手柄36,其上封设有海关封351。参见图3,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设置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第二锁杆341和第三锁杆342上,其还包括一U型卡座200、转动连杆300以及锁座400,该U型卡座200上包括一U型卡槽201,在U型卡槽201上设置有内沉式固定安装孔202(如图5所示),并且在使用安装件的时候,将铆钉或者销轴从安装孔202穿入,由于其安装孔202设置在U型卡座200的内侧,所以很难将其拆卸下来,如图5所示。在转动连杆300的一端为锁定端,其上设置有第一海关孔301,另一端为连接端,-->其上加工有一凸块302,从而在转动连杆的连接端形成一个限位口,且在转动连杆300的连接端开设有与安装孔202配套的通孔303(如图4所示), 通孔303和安装孔202的孔径大小相同,并且通过安装的销轴或者铆钉,可以使转动连杆300绕销轴或铆钉转动。进一步,在第二锁杆341上焊接有与凸块302配合限制U型卡座200水平转动的限位块3411,U型卡座200的U型卡槽201卡入第二锁杆341,通孔303与安装孔202通过销轴或铆钉连接使U型卡座200扣于第二锁杆341外围,转动连杆300通过销轴与U型卡座200转动连接,第二锁杆341上焊接有限制U型卡座200在其上、下滑动的上、下限位环2001,两限位环2001之间的距离略大于U型卡座的高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活动缝隙。为实现锁住转动连杆,本技术提供的装置还包括一锁座400,该锁座400设置在第三锁杆342上,其与U型卡座200相对应。锁座400上设置有与第一海关孔301配合的第二海关孔401。本本技术运行时,转动连杆300转动的过程中分为两个状态,第一就是当转动连杆300处于水平状态,即第一海关孔301和第二海关孔401相对齐的时候,此时为闭合状态,转动连杆300的凸块302和焊接于第二锁杆341上的限位块3411处于一条水平线上,这样水平扳动转动连杆300,转动连杆300不会发生转动,因为凸块302被限位块3411所限制,所以不能转动;第二,就是将转动连杆300抬起,即集装箱门的打开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将集装箱的门打开,而且此时转动连杆300处于竖直状态,使得转动连杆300的凸块302和焊接于第二锁杆341上的限位块3411相互偏离,从而实现转动连杆300能够转动,转动连杆300会带着U型卡座200一起在第二锁杆342上作小范围角度运动。本技术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设置在集装箱的两个门之间的锁杆上,加以配合两侧的防盗机构,能够有效的阻止锁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即使当不法分子撬开集装箱两个门之一,也无法打开集装箱的效果。若强行打开将破坏本技术上的海关封,无法还原现场,使得事主能够及时发现失窃情况,并及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所述防盗门锁装置设置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第二锁杆和第三锁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锁装置包括:一U型卡座,所述U型卡座包括一与所述第二锁杆相适应的U型卡槽,所述U型卡座通过U型卡槽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锁杆上,所述第二锁杆位于所述U型卡槽的部位设置有一限位块;一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U型卡座的U型卡槽内,并开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口;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海关孔;一锁座,所述锁座相对于所述U型卡座固设在所述第三锁杆上,所述锁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杆上第一海关孔相配合第二海关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防盗门锁装置,所述防盗门锁装置设置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第二锁杆和第三锁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锁装置包括:一U型卡座,所述U型卡座包括一与所述第二锁杆相适应的U型卡槽,所述U型卡座通过U型卡槽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锁杆上,所述第二锁杆位于所述U型卡槽的部位设置有一限位块;一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U型卡座的U型卡槽内,并开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口;所述转动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世龙运输设备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