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137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灯,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点灯速度慢的问题,该荧光灯具有一加速放电层,该加速放电层通过该荧光灯内的电极在初期产生微量自由电子时,便利用微量产生的该自由电子引发产生更多自由电子,因而能够在该荧光灯点亮初期,通过较多的该自由电子加速碰撞放电气体,由此产生一紫外光照射到一荧光层上,而该荧光层则吸收该紫外光后放出一可见光。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该加速放电层加速该荧光灯的点灯速度,从而可改善一般照明使用的荧光灯的点灯速度以及扫描仪的灯管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荧光灯
技术介绍
参照图1-1至1-3,其是现有技术的荧光灯的放电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一荧光 灯管1的启动电压变化,共有四种阶段,分别为Vs、Vsl、Vs2及VL。Vs阶段进行点灯初步 的电压供给,由位于该灯管两端的两个电极2产生一高低电压差,但在此阶段下,该两个电 极2所产生的高低电压差无法使灯管内的汞蒸气产生自由电子,仅仅做到加热该两个电极 2产生少量的自由电子。Vsl阶段持续增加该两个电极2的高低电压差,当电压持续增加 后,原本少量的自由电子持续增加,并因为电场关系开始碰撞汞蒸气,使该荧光灯管1微微 出现电浆的状态,目视该荧光灯管1会发现该荧光灯管1有稳定的微微光亮。当电压持续增 加至Vs2阶段时,该荧光灯管1呈现完全点亮达到稳态。进入VL阶段降低电压差,此时自 由电子的数目不断增加,因此通过该两个电极2降低高低电压差,进入稳定的管电压状态, 特别说明的是,图1中并未画出VL阶段,因为其与Vs2阶段的图形相差无几,仅在该两个电 极2的电压上有所改变而已,因此并未特别绘出。由上述说明可知,该荧光灯管的点灯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因此造成荧光灯管初期 的不稳定,不仅会有多次闪烁的状况发生,造成人们视觉上的不舒服感,并且当应用在扫描 仪的热极荧光灯管时,必须要等待一段时间,才有办法让扫描仪正式启动及运作,实有改进 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荧光灯管点灯速度慢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荧光灯,其包括一灯管、两个释放多个自由 电子的电极、一加速放电层、一放电气体以及一荧光层。该灯管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填充该 放电气体;该两个电极与该灯管连接,并部分地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通过该两个电极之 间产生的高低电压差,使该容置空间内释放多个该自由电子;该加速放电层设置于该灯管 的内表面,通过多个该自由电子引发产生更多该自由电子;该放电气体受到多个该自由电 子激发后放射出一紫外光;而该荧光层设置于该加速放电层的内侧表面,使该加速放电层 设于该荧光层与该灯管的内表面,该荧光层吸收该紫外光后放出一可见光。通过上述说明可知,该加速放电层利用点灯初期的该两个电极微量产生的该自由 电子引发产生更多自由电子,因而能够加速该自由电子产生的数量,并碰撞该放电气体由 此产生该紫外光,最后通过该荧光层产生该可见光。因此,能够简化现有技术中的四个阶 段,加速一般照明使用的荧光灯的点灯速度以及扫描仪的灯管应用等。附图说明图1-1是现有技术的荧光灯的放电流程示意图一。图1-2是现有技术的荧光灯的放电流程示意图二。图1-3是现有技术的荧光灯的放电流程示意图三。图2是实用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点灯流程示意图一。图4-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点灯流程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参照图2及图3所示,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而图3 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荧光灯,其 包括一灯管10、两个释放多个自由电子的电极20、一加速放电层30、一放电气体以及一荧 光层40。该灯管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用以填充该放电气体,其中,该灯管10的形式选自 于由直管型T1-T12、圆管型、双重圆管型、省电型螺旋灯、U型、ML型及PL型所组成的群组; 该两个电极20与该灯管10连接,并部分地容置于该容置空间11内,且通过该两个电极20 之间产生的高低电压差,使该容置空间11内释放多个该自由电子;该加速放电层30设置于 该灯管10的内表面,通过多个该自由电子引发产生更多该自由电子;该放电气体受到多个 该自由电子激发后放射出一紫外光;而该荧光层40设置于该加速放电层30的内侧表面,使 该加速放电层30设于该荧光层40与该灯管10的内表面,该荧光层40吸收该紫外光后放 出一可见光。需更进一步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该放电气体为一汞蒸气与一惰性气体的混合, 而该惰性气体选自于由氩、氖、氪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而该加速放电层30的材质选自 于由氧化锌(zincoxide)、二氧化钛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氧化锌属II-VI族的n-type半 导体材料,具有能隙约3. 2eV(电子伏特),吸收波段为紫外光区域,可通过掺杂铝、镓、铟等 元素大幅提升其导电性。氧化锌具有释放电子的特性,在电子混成轨域中,4P轨域为4/6个 电子,是一种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n-type),每摩尔(mole)的氧化锌可贡献一个当量的电 子,其室温下带隙约3. :3eV,激子束缚能达60meV ;二氧化钛同样具有相同的特性(n-type)。 元素的电子轨域分布Zn 3dlcl4s2、Ti 3d24s2、0 2s4p4。参照4-1至4-2所示,其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点灯流程示意图。需先说 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其是利用混合的汞蒸气以及氩气作为该放电气体。如图所示,在点 灯初期时,该两个电极20之间的高低电压差引发多个该自由电子发射,而通过该加速放电 层30引发产生更多的自由电子;瞬间多量自由电子则快速使灯管10内部的氩气形成电浆, 并加速汞蒸气激发出紫外光;而在点灯后期,由该紫外光激发该荧光层40,而发出人眼所 见的可视光,最后达到稳定的光源输出。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通过该加速放电层30利用点灯初期该两个电极20微 量产生的该自由电子引发产生更多自由电子,因而加速该自由电子产生的数量,并碰撞该 放电气体由此产生该紫外光,最后通过该荧光层40产生该可见光。因此,能够简化现有技 术中的四个阶段,加速一般照明使用的荧光灯的点灯速度以及扫描仪的灯管10应用等。除此之外,同时通过该放电加速层的材料选自于由氧化锌、二氧化钛及其组合所 组成的群组的特性,使该放电加速层具备吸收紫外光波长的特性,吸收该荧光层40点亮时 本身透出的少量紫外光,以达降低紫外光的目的。以上已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然而,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 实施例而已,不应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根据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修饰等,都应仍属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灯管(10),其具有一容置空间(11);两个释放多个自由电子的电极(20),其与所述灯管(10)连接,并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容 置空间(11)内;一引发产生更多所述自由电子的加速放电层(30),其设置于所述灯管(10)的内表面; 一受到多个所述自由电子激发后放射出一紫外光的放电气体,其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 (11)内;及一吸收所述紫外光后放出一可见光的荧光层(40),其设置于所述加速放电层(30)的 内侧表面,使所述加速放电层(30)设置于所述荧光层GO)与所述灯管(10)的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10)的形式选自于由直管型 T1-T12、圆管型、双重圆管型、省电型螺旋灯、U型、ML型及PL型所组成的群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灯,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点灯速度慢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灯管(10),其具有一容置空间(11);  两个释放多个自由电子的电极(20),其与所述灯管(10)连接,并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  一引发产生更多所述自由电子的加速放电层(30),其设置于所述灯管(10)的内表面;  一受到多个所述自由电子激发后放射出一紫外光的放电气体,其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及  一吸收所述紫外光后放出一可见光的荧光层(40),其设置于所述加速放电层(30)的内侧表面,使所述加速放电层(30)设置于所述荧光层(40)与所述灯管(10)的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原铭
申请(专利权)人:威力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