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0156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一种照明装置包含座体、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罩体。发光元件设置于座体上。罩体为塑胶材质且一体射出成型,其定位于座体,并罩住发光元件。罩体包含出光壁与侧壁。出光壁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折射结构,用以折射发光元件的光线。侧壁的内表面及外表面间有一夹角,藉此,发光元件的光线可受侧壁的内表面折射并受侧壁的外表面全反射至出光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集中光线且消除鬼影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市面上贩售有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照明装置,而依照不同的需求,照明装置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就台灯而言,除了要达到照明的效果,还要兼顾使用者眼睛的舒适度, 以及是否影响使用者的视力健康。一般常见的台灯存在着光线不集中及鬼影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一般通过在台灯灯罩内加上增光片、扩散片及反射元件等,来加强光线的强度、集中度,并可进一步消除鬼影的问题。但,上述元件往往无法全部制作于同一台灯灯罩中,而无法同时解决所有问题,且繁复的元件组合安装也阻碍了生产的顺畅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照明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照明装置,可改善上述问题并简化元件数量,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可提升照明光线的强度,并减缓鬼影产生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照明装置,其包含一座体;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座体上;以及一罩体,为塑胶材质且一体射出成型,其定位于该座体,并罩住所述发光元件,该罩体包含一出光壁,该出光壁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折射结构,折射所述发光元件的光线;以及一侧壁,该侧壁的内表面及外表面间有一夹角,藉此,该发光元件的光线受该侧壁的内表面折射并受该侧壁的外表面全反射至该出光壁。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折射结构为圆弧突出状。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折射结构的圆角为0. 15mm-0. 3mm。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各该折射结构间的间距为0. 3mm-0. 6mm。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折射结构的成形夹角为60度-100度。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的各该发光元件与该出光壁之间的间距介于 3. 5mm-6. 5mm。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各该发光元件呈方型,且各发光元件旋转一角度拼接,运用方型旋转后的侧边相靠列,而使各发光元件直线并列更密集。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的罩体侧壁的外表面为圆弧形。前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的圆弧形的直径范围介于30mm-5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照明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罩体为塑胶一体射出成型,并结合现有习知的增光片及反射元件的功效,省略了元件的数量,可简化照明装置的制作程序及组装,提升生产效率。2.通过折射结构不但可使增加光强度,亦可减缓鬼影现象。另外,可进一步配合发光元件缩短间距的排列方式,更可使鬼影现象消失。3.将发光元件与出光壁间保留适当的间距,可使发光元件的光线有足够的扩散空间,使光线更加均勻,而可进一步配合出光壁外表面的折射结构消除鬼影现象。藉此,可省略习知用以促进光线扩散的扩散片。4.侧壁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为非平行而是具有一夹角,此结构可替代反射元件,将发光元件朝侧壁发散的光线全反射至出光壁,使光线更加集中。5.侧壁的外表面可为圆弧形,藉以包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将其反射至出光壁, 进一步使光线集中。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2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3绘示依照图2罩体的局部放大图。图4A绘示依照图2发光元件的比较例示意图图4B绘示依照图2发光元件的实施例示意图。100 座体200 发光元件300:罩体310:出光壁311 折射结构320 侧壁321:内表面322 外表面α 夹角θ 成形夹角D:间距H:间距R 直径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照明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及图2,其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及剖面图。照明装置包含座体100、发光元件200以及罩体300,其中,发光元件200设置在座体100上,而罩体300定位于座体100并罩住发光元件200。罩体300为塑胶材质且一体射出成型,其包含出光壁310以及侧壁320。发光元件200的光线会通过出光壁310射出,而侧壁320则可将发光元件200朝两侧发散的光线反射集中后至出光壁310射出。请继续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图2罩体300的局部放大图。罩体300的出光壁310 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折射结构311。由第3图可知,本实施例的折射结构311为圆弧突出状,其中折射结构的圆角可为0. 15mm-0. 3mm、折射结构311间的间距D可为0. 3mm-0. 6mm、 折射结构的成形夹角θ可为60度-100度。藉此,折射结构311可视为凸透镜,其具有聚光作用,使发光元件200发出的光线,通过罩体300的出光壁310后强度提升。换句话说, 罩体300的出光壁310可达到增光片的效果。再者,由于一般照明装置所产生的鬼影现象是由于光源间的距离太远而产生的影子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多个发光元件200的光线在通过出光壁310的折射结构311后,会更为接近,而减缓了鬼影现象的产生。另夕卜,当发光元件200与出光壁310之间的间距H介于3. 5mm_6. 5mm,可使通过出光壁310的光线有足够的空间扩散,进一步使光线均勻射出,并可搭配出光壁310的折射结构311,进一步减缓鬼影现象。配合参照图4A及图4B,绘示依照图2发光元件200的比较例示意图及实施例示意图。由图4A的比较例可知,一般发光元件200的排列方式为正向且有间隔的排列,而再参考图4B可知,各发光元件200呈方型,为使各个发光元件200间的间距缩短,可将发光元件200旋转一角度拼接,而令各发光元件200直线并列更密集。藉此,配合罩体300出光壁 310的折射结构311,可更进一步减缓鬼影现象。再参考图3可知,罩体300侧壁320的内表面321及外表面322间有一夹角α,而发光元件200的光线朝侧壁320发散时,可受其内表面321折射并受外表面322全反射至出光壁310。藉此,罩体300无须加上反射材料或反射元件,即可将发光元件200的光线集中至出光壁310射出。另夕卜,罩体300侧壁320的外表面322可为圆弧形,且其直径R范围介于 30mm-50mm。藉此,更可将发光元件200的光线包覆于其中,使光线更能集中反射至出光壁 310。再者,由上述可知,由直径R及间距H的范围可明确定义出夹角α的范围,确保光线可受外表面322全反射,因此在此不加以定义夹角α的范围。由上述本技术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威力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