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士全专利>正文

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4934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体的说是一种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该调整臂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蜗杆、与蜗杆啮合中心带有花键轴孔的蜗轮,离合器总成、齿条联动机构、盖板,所述的齿条联动机构被设置在壳体中蜗轮侧面的凹槽内,齿条联动机构由与蜗杆上的主动轮相啮合的齿条和设置在齿条凹槽内的回位弹簧构成;所述的蜗杆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套,另一端梯形轴上设置有小环套、离合器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互换通用性好、安装和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体的说是一种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是一种适用于轮式汽车制动器的间隙补偿装置,其作用是调节汽车制动器的制动间隙,使间隙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制动器的最佳制动力。我国传统的汽车制动间隙采取手动调节,不能自动补偿因制动衬片磨损而产生的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之间的间隙,从而会引起刹车不灵或跑偏等现象的发生。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已有很多结构形式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在市场上出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部 件,它被安装在制动气室与凸轮轴之间,利用传动机构的感知原理,在车辆运行中随时对制 动蹄片与制动鼓因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自行进行调整,使之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并保持各 轮之间的间隙,克服了靠人工来调整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的间隙不能及时,造成制动滞后, 引起跑偏或失灵,使行车制动器始终保持最佳效果,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尽管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 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产品的结构复杂、体积大、互换通用性差、安装和使用不够方便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互换通用性好、安装和使用方 便可靠的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调整臂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蜗杆、与蜗 杆啮合中心带有花键轴孔的蜗轮,离合器总成、齿条联动机构、盖板,所述的齿条联动机构 被设置在壳体中蜗轮侧面的凹槽内,齿条联动机构由与蜗杆上的主动轮相啮合的齿条和设 置在齿条凹槽内的回位弹簧构成;所述的蜗杆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套,另一端梯形轴上设 置有小环套、离合器总成。所述的离合器总成由定位套、定位套上套装的主动轮、从动轮、设置在主动轮和从 动轮之间的离合扭簧、设置在从动轮上的锁簧构成。所述的壳体上还可以设置一与齿条联动机构联动的叉架组件,其中齿条联动机构 由与蜗杆上的主动轮相啮合的齿条、与齿条连接的连杆、设置在连杆上可以调整间隙的调 整块、设置在连杆和调整块间隙内的与叉架组件连接的摆动杆、弹簧构成。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确保四轮恒定的制动间隙,因为自动间隙调整臂可以在车辆运行过 程中,对制动蹄片磨损增大的间隙不断的自动调整,所以,不论车辆行驶多少公里,制动间 隙都会始终保持不变,直至下次更换蹄片,从而杜绝了制动滞后、跑偏和制动失灵现象的发生。2、本技术确保最佳的制动力矩,由于蹄片间隙得到了及 时的调整,所以在蹄 片磨损严重的情况下,也同样能使调整臂运动角度尽量靠近直角,保证制动气室推力不会 下降。3、减少压缩空气的消耗量。由于蹄片的间隙恒定,制动气室可在最小行程内工作, 因此,可减少每次制动时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及气室充气时间,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制动所 需的最高压力,缩短了制动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同时还延长气泵及气室膜片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减少材料消耗,延长刹车部件的使用寿命,使用专利技术产品后,可保持 稳定最佳的制动效果。因此,在减少制动部件的使用次数和时间,降低自动鼓的温度,减轻 磨损和热衰退,防止制动鼓发生椭圆,从而延长制动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材料的消耗,同 时免除了检修人员频繁调整制动间隙的劳动,减少车辆入厂检修时间和维修费用,提高车 辆使用完好率,降低运输成本。5、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体积小、互换通用性好、安装和使用方便可靠、广泛适用 各种车型。附图说明图1为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向投影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B向投影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A-A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向投影结构图。图7为图5的D向投影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1、2和3所示该调整臂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蜗杆2、与蜗杆2啮 合中心带有花键轴孔的蜗轮3,离合器总成4、齿条联动机构5、盖板6,所述的蜗杆2的一端 设置有定位轴套7,另一端梯形轴上设置有小环套8、离合器总成4,所述的离合器总成4由 定位套9、定位套9上套装的主动轮10、从动轮11、设置在主动轮10和从动轮11之间的离 合扭簧12、设置在从动轮11上的锁簧13构成;所述的齿条联动机构5被设置在壳体1中 蜗轮3侧面的凹槽内,齿条联动机构5由和蜗杆2上的主动轮10相啮合的齿条14和设置 在齿条14凹槽内的回位弹簧15构成。使用时,将本技术的蜗轮3装于汽车制动器的凸轮轴上,壳体1上臂端的气动 推杆连接孔连接汽车制动气室推杆。当汽车制动气室推杆摆动时,壳体1转动,齿条联动机 构5随之移动,齿条14带动与其啮合的主动轮10转动,主动轮10带动从动轮11转动,从 动轮11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带动蜗轮3转动,从而带动汽车自动器凸轮轴转动,完成间 隙调整工作。由附图5、6和7所示该调整臂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蜗杆2、与蜗杆2啮 合中心带有花键轴孔的蜗轮3,离合器总成4、齿条联动机构5、盖板6、叉架组件16,所述的 蜗杆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套7,另一端设置有小环套8、离合器总成4。所述的齿条联动机构5被设置在壳体1中蜗轮3侧面的凹槽内,齿条联动机构5 由和蜗杆2上的主动轮10相啮合的齿条14、与齿条14连接的连杆17、设置在连杆17上可 以调整间隙的调整块18、设置在连杆17和调整块18间隙内的与叉架组件16连接的摆动杆 19、回位弹簧15构成。使用时,将本技术上的蜗轮装于汽车制 动器的凸轮轴上,叉架组件16与汽车 制动气室推杆连接。当汽车制动气室推杆带动叉架组件16往复摆动时,叉架组件16带动 摆动杆19运动,摆动杆19通过连杆17带动齿条14滑动,齿条14带动主动轮10转动,主 动轮10带动从动轮11转动,从动轮11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带动蜗轮3转动,从而带动 汽车自动器凸轮轴转动,完成间隙调整工作。权利要求一种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该调整臂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蜗杆(2)、与蜗杆(2)啮合中心带有花键轴孔的蜗轮(3),离合器总成(4)、盖板(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齿条联动机构(5),所述的齿条联动机构(5)被设置在壳体(1)中蜗轮(3)侧面的凹槽内,齿条联动机构(5)由与蜗杆(2)上的主动轮(10)相啮合的齿条(14)和设置在齿条(14)凹槽内的回位弹簧(15)构成;所述的蜗杆(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套(7),另一端梯形轴上设置有小环套(8)、离合器总成(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离合器总成(4)由定位套(9)、定位套(9)上套装的主动轮(10)、从动轮(11)、设置在主动 轮(10)和从动轮(11)之间的离合扭簧(12)、设置在从动轮(11)上的锁簧(13)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壳体(1)上还可以设置一与齿条联动机构(5)联动的叉架组件(16),其中齿条联动机构 (5)由与蜗杆(2)上的主动轮(10)相啮合的齿条(14)、与齿条(14)连接的连杆(17)、设置 在连杆(17)上可以调整间隙的调整块(18)、设置在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条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该调整臂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蜗杆(2)、与蜗杆(2)啮合中心带有花键轴孔的蜗轮(3),离合器总成(4)、盖板(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齿条联动机构(5),所述的齿条联动机构(5)被设置在壳体(1)中蜗轮(3)侧面的凹槽内,齿条联动机构(5)由与蜗杆(2)上的主动轮(10)相啮合的齿条(14)和设置在齿条(14)凹槽内的回位弹簧(15)构成;所述的蜗杆(2)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套(7),另一端梯形轴上设置有小环套(8)、离合器总成(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士全
申请(专利权)人:倪士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