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病毒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44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人用流感病毒疫苗组合物,含有致免疫量的灭活流感病毒和致免疫量的来自该病毒的纯化的重组包膜蛋白或该蛋白的片段或前体。(*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对流感、疱疹病毒等的改进的病毒疫苗
技术介绍
免疫是现代医学防治传染病的最成功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接种,天花已被彻底消灭;其它致死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的发病率通过免疫计划也被极大地降低了。然而,疫苗特别是那些基于采用灭活病毒的疫苗的效果有差异。例如,虽然据报告目前已获准的流感疫苗对青年成人的效果超过80%,但它对65岁以上的成人的效果只有约60%,对不足2岁的幼儿的效果低于50%。据报告,最近已获准的水痘疫苗的效果为将近70%,但目前还没有预防许多重要疾病的有效疫苗,所述的疾病包括那些由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副流感3型病毒、轮状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在某些情况下,已获准的灭活病毒疫苗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所述的副作用妨碍了它们以较高的剂量使用来改善效果。灭活病毒疫苗通过刺激对游离病毒的蛋白产生应答而提供保护。在与病毒接触后,抗游离病毒的成熟包膜蛋白的抗体在防止感染发生的起初阶段(例如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附着和进入细胞内)可能是最有效的,但一旦病毒进入到细胞内部,该抗体则可能是次最有效的。一旦感染发生了,细胞和细胞结合的成熟病毒粒子则含有成熟包膜蛋白的前体。当身体的第一道防线——抗游离病毒的抗体没能完全防止所有的病毒侵染细胞的时侯,这些前体蛋白能刺激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和预防临床疾病发生的更加有效的应答。一般由在动物细胞(如生产流感病毒的鸡胚)中生长的病毒来生产灭活病毒疫苗,通过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的处理来灭活在细胞中生长的病毒。通过在细胞培养物中培养弱化病毒来生产麻疹和水痘的减毒疫苗。对病毒感染致病机理的进一步的理解和DNA重组技术,导致了用于亚单位病毒疫苗的特异病毒蛋白的鉴定和产生。这些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中特别成功。现存的绝大多数已获准的疫苗和正在研制中的疫苗,无论是基于灭活的病毒还是基于DNA重组技术,它们大都依赖于对成熟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在极少数的实验中,基于重组DNA的疫苗依赖于对细胞结合形式的病毒抗原或被病毒侵染细胞的免疫应答。尽管灭活病毒和减毒病毒在一方面有了进展而重组DNA在另一方面有了进展,但它们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局限的一面。虽然细胞培养和鸡胚法用来生长完整的病毒极其便宜,但它们并不是工业生产在被感染的细胞中发现的和细胞结合形式的病毒的病毒前体蛋白的极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这些方法像小型装配流水线,在任何给定的时间,虽然在细胞培养物中或鸡胚中积有大量的成熟病毒,但实际上在装配过程中的病毒却是很少量的。因此,用来制备疫苗的经纯化的病毒含有极少的(如果有的话)包膜前体或其它前体蛋白。另一方面,病毒膜糖蛋白无论以其成熟形式还是以其前体形式均可通过DNA重组技术来有效地制备。当需要天然的构象结构来产生有功能的中性的抗体时,优选采用运用哺乳动物细胞或昆虫细胞的重组技术。然而,通过重组技术在昆虫或哺乳动物细胞中制备病毒疫苗蛋白,以每毫克蛋白计通常比细胞培养和鸡胚生产方法要昂贵些。疫苗的副作用起因于不纯或起因于导致保护性免疫产生的疫苗蛋白(抗原)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存在于已获准的流感疫苗中的鸡胚污染蛋白可能是这些产品所产生的副作用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度纯化的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这种副作用可被减少或消除。存在于疫苗中的成熟病毒蛋白可能具有导致副作用的生物学特性。由血细胞凝集素介导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对灭活流感病毒的内吞作用也可能导致副作用的产生。某些抗HIV的实验疫苗中的成熟HIV包膜糖蛋白(gp120)可能与T4淋巴细胞的CD4受体结合并使正常的免疫功能改变。在疫苗的制备中,人们希望通过采用各自的前体蛋白或通过其他途径减少潜在的副作用,如在流感疫苗中采用HA0、在HIV疫苗中采用gp160。灭活病毒疫苗中的病毒包膜蛋白是基本上被糖基化了的。虽然糖基化对于维持这些蛋白的构象结构很重要,但它也有可能使免疫原性降低。这些蛋白无论是其成熟形式还是其前体形式,均可在培养的昆虫细胞中采用重组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用经修饰的糖残基来产生。杆状病毒产生的蛋白保留了足以刺激有功能的中和抗体产生的天然构象,并会提供比高度糖基化的天然蛋白更强的免疫原性。流感病毒的感染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多种疾病和夭折。用由灭活流感病毒制备的疫苗进行免疫是目前减少由病毒性流感引起的疾病的最有用的方法。这些灭活的疫苗已通过世界各地制定规章的机构的核准。它们通过刺激对血细胞凝集素(HA)、神经氨糖酸苷酶(NA)、核蛋白(NP、M1)以及还可能对成份株系的其他蛋白产生免疫应答而赋予抗感染和防止疾病的保护作用(Murphy,B.R.等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681329-1332(1972)和Kendal,A.P.等人,传染病杂志,136S415-24(1986))。这些当中最重要的是抗HA的中和抗体的产生(Ada,G.I.和Jones,P.D.,Curr.Top.Microbiol.Immunol.1281-54(1986))。然而,目前可得到的灭活疫苗有局限性,包括免疫原性不够最好以及在65岁以上的成人和很年幼的孩童中的效果不是最佳,由于认为这些疫苗不是极为有效并且害怕副作用,这些疫苗难以被部分患者接受从而未得到充分利用(Nichol,K.L.等人,Arch.Int.Med.152106-110(1992))。效果的缺乏部分起因于一年年功效的不同并和伴随流感的非流感呼吸道疾病有关。成熟的流感病毒在其包膜蛋白中含有HA和NA两种蛋白。每个HA单体由两条多肽(HA1和HA2)组成,所述的两条多肽由二硫键联结。这些多肽来源于在流感病毒成熟过程中一个前体蛋白HA0的断裂。部分因为这些分子是紧密折叠的,HA0与成熟的HA1和HA2在构象和抗原特性方面的差异很小。而且,HA0更为稳定并且难以变性和被蛋白酶解。最近有人报导,杆状病毒/昆虫细胞培养产生的重组HA0赋予抵抗流感的保护性免疫(Winkinson,B.,MicroGeneSysRecombinanat Influenza Vaccine,PMA/CBER病毒性流感大会,1994年12月8日)。重组HA0疫苗的一个局限是,它不能刺激对可提供更强更持久保护的非-HA抗原的免疫应答,特别是对于对免疫应答得不好的那些高危人群而言。提供改进的病毒疫苗制剂是人们所希望的,使该制剂不再存在采用目前可得疫苗时所观察到的许多局限和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防止病毒性传染如流感、水痘、麻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单纯性疱疹的改进疫苗,该疫苗较目前可得的疫苗其功效和安全性均有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提供更强更持久保护(特别是对于免疫应答不好的那些高危人群而言)的病毒疫苗。本专利技术的又一而更加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游离病毒和细胞结合病毒均能产生最佳免疫应答的疫苗,提供更好的保护以抗传染和疾病。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具体的目的在于供改进的流感疫苗。本专利技术概述包含至少两种组份灭活病毒、来源于该灭活病毒的重组包膜蛋白和佐剂的混合疫苗及其使用方法。该疫苗组合物一般包含致免疫量的灭活病毒(如流感病毒、水痘疱疹病毒、麻疹病毒、Epstein Barr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副流感3型病毒、单纯性疱疹1型病毒和单纯性疱疹2型病毒)和致免疫量的源自该病毒的经纯化的重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尔·尤金·史密斯詹姆斯·T·马修斯埃德温·D·基尔伯恩伯特·E·约翰松贝瑟尼尔·E·威尔金森安德里·I·沃兹涅先斯基克雷格·S·哈克特富兰克林·沃尔沃维茨
申请(专利权)人:蛋白质科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