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剑锋专利>正文

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453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其内部的反应器,所述壳体左侧壁的底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进水口,壳体右侧板的顶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出水口,所述反应器的内部均匀分布若干接电极板,相邻的两个接电极板之间均匀分布有三个感应电极板,接电极板和感应电极板的两端均通过绝缘极板支撑体固定于反应器的正面板和后面板上,其中接电极板以及三个感应电极板中位于中部的感应电极板的左端均与反应器的左侧板固定连接,三个感应电极板中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感应电极板的右端均与反应器的右侧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在不进行重金属分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种重金属、有机物、磷等污染物的同时去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合电镀废水的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 絮凝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出现较多采用电化学原理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电絮凝技术就是其 中的一种。电絮凝技术应用范围广,例如可用于化工、电镀、垃圾渗滤液、机械、冶金、餐饮以 及洗车等领域。目前,电镀废水的重金属处理主要是对各种重金属排放废水进行独自分流 后,独自进行化学法的处理;而在实际生产中重金属废水分流不能完全,普遍存在着多种重 金属、有机物、螯合物等共存的现象,由于各种重金属化学沉淀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导致了 化学沉淀法出水不能达标。同时传统的化学沉淀法对于水体中的有机物、磷等污染物质去 除效果不佳,还存在着建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运行控制复杂、产生二次污染 量大等问题。电絮凝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电絮凝技术处理污水的过程通常包 括以下阶段首先在电场的作用下,可溶性电极溶解产生金属阳离子,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 子,其中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会相结合形成“微絮凝剂”;在微絮凝剂的作用下,水中悬 浮的污染物颗粒会失去稳定性;脱稳后的污染物颗粒和微絮凝剂之间相互碰撞,结合肉眼 可见的大絮体,从而可用沉淀或气浮的方法去除液体中污染物。电絮凝过程是利用电解反应产生的离子去除污染物,其间无需另外使用氧化剂或 还原剂,因此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较小,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技术;并且电絮凝装置还具 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少、易于维护以及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目前运用在电镀废水 上的传统电絮凝设备主要以单极式反应器为主,其对于处理单一的重金属具有明显效果, 当电镀废水中混有多种重金属或者其他污染物时,其去除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能在不进行重金 属分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种重金属、有机物、磷等污染物的同时去除,以解决电镀废水处 理中存在的多种重金属污染物共存而难以处理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 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 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其内部的反应器,所述壳体左侧壁的底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进 水口,壳体右侧板的顶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出水口,壳体正面板和后面板的边缘分别通过 若干不锈钢螺丝固定,壳体后面板的中部均勻分布若干接电点,壳体顶面的右端靠近后面 板处设有排气口,壳体底面的中部设有排空口,所述反应器的内部均勻分布若干接电极板, 接电极板的中部设有电源接点,相邻的两个接电极板之间均勻分布有三个感应电极板,接 电极板和感应电极板的两端均通过绝缘极板支撑体固定于反应器的正面板和后面板上,其 中接电极板以及三个感应电极板中位于中部的感应电极板的左端均与反应器的左侧板固 定连接,三个感应电极板中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感应电极板的右端均与反应器的右侧板固定连接,位于顶部的接电极板与其相邻的感应电极板、反应器内壁之间形成的流道与出水口 连通,位于底部的接电极板与其相邻的感应电极板、反应器内壁之间形成的流道与进水口 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在不进行重金属分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种重金 属、有机物、磷等污染物的同时去除,大大提高处理效果、减少二次污染、投资成本低、运行 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少、易于维护以及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的主视图;图2 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 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 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混合电镀 废水的电絮凝设备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 设备的仰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中反应器 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反应器;3、进水口 ;4、出水口 ;5、不锈钢螺丝;6、接电点;7、排气 口 ;8、排空口 ;9、接电极板;10、感应电极板;11、绝缘极板支撑体;12、电源接点;13、正面 板;14、后面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 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其内部的反应器2,所述壳体1左侧壁的底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进水 口 3,壳体1右侧板的顶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出水口 4,壳体1正面板和后面板的边缘分别 通过若干不锈钢螺丝5固定,壳体1后面板的中部均勻分布若干接电点6,壳体1顶面的右 端靠近后面板处设有排气口 7,壳体1底面的中部设有排空口 8,所述反应器2的内部均勻 分布若干接电极板9,接电极板9的中部设有电源接点12,相邻的两个接电极板9之间均勻 分布有三个感应电极板10,接电极板9和感应电极板10的两端均通过绝缘极板支撑体11 固定于反应器2的正面板13和后面板14上,其中接电极板9以及三个感应电极板10中位 于中部的感应电极板10的左端均与反应器2的左侧板固定连接,三个感应电极板10中位 于顶部和底部的感应电极板10的右端均与反应器2的右侧板固定连接,位于顶部的接电极 板9与其相邻的感应电极板10、反应器2内壁之间形成的流道与出水口 4连通,位于底部的 接电极板9与其相邻的感应电极板10、反应器2内壁之间形成的流道与进水口 3连通。具体使用时,本技术采用碳钢材质制作,为封闭型;进水口为原水进水口,采 用法兰连接;出水口为电絮凝反应器处理后出水口,采用法兰连接;排气口用于初次运行 时的本技术排气或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反应器内产生的气体以减少反应器的压力;排空 口用于停止运行时对设备进行放空处理。在反应器2内部设置5块接电极板9,可随意组 合作为外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接电极板9间设置3块极板不接电的感应电极板10,而作 为感应电极。当外接电源接点与接电极板9连通后,除了接电极板9作为正负极后,感应电极板10均为感应极板,感应电极板10呈双极性,即靠近正极面呈阴性电极,靠近负极面呈 阳性电极,这样两块感应极板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回路。当电镀混合废水进入反应器2内,夕卜 接电源开始作用,反应器2内就形成了多个 单独的处理室,在阴极上H+被还原成为H2,由于 H+的消耗,OH-浓度开始上升,此时重金属离子则与生成的OH-反应生成化合物沉淀,由于 极板间距小,其形成的化合物迅速被阳极产生的絮凝物质絮凝成为非溶解物质,OH-浓度降 低后,随着水的电解,H+浓度上升,又被还原为H2,如此一来,又是一个循环。这样废水在经 过反应器反应时,就相当于经过多次循环的沉淀絮凝作用,由于产生的OH-或H+都会得到 及时的反应,所以反应器PH —直维持在一个范围,对多种重金属都有去除效果。 将反应器内部接电极板9和感应电极板10设置为交错流程,所有极板采用导电金 属板制作;绝缘极板支撑体11采用绝缘刚性材料制作,支撑体11与极板连接口大小与极板 厚度相同,防止水流从极板支撑体11流出而导致短流。当废水进入反应器2时,水流沿着 极板长方向往上翻流,流道宽度为极板间距距离,在翻流过程中形成一个S型的流道,有助 于反应的完全和防止死角的产生。权利要求一种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反应器(2),所述壳体(1)左侧壁的底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进水口(3),壳体(1)右侧板的顶部靠近正面板处设有出水口(4),壳体(1)正面板和后面板的边缘分别通过若干不锈钢螺丝(5)固定,其特征在于:壳体(1)后面板的中部均匀分布若干接电点(6),壳体(1)顶面的右端靠近后面板处设有排气口(7),壳体(1)底面的中部设有排空口(8),所述反应器(2)的内部均匀分布若干接电极板(9),接电极板(9)的中部设有电源接点(12),相邻的两个接电极板(9)之间均匀分布有三个感应电极板(10),接电极板(9)和感应电极板(10)的两端均通过绝缘极板支撑体(11)固定于反应器(2)的正面板(13)和后面板(14)上,其中接电极板(9)以及三个感应电极板(10)中位于中部的感应电极板(10)的左端均与反应器(2)的左侧板固定连接,三个感应电极板(10)中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感应电极板(10)的右端均与反应器(2)的右侧板固定连接,位于顶部的接电极板(9)与其相邻的感应电极板(10)和反应器(2)内壁之间形成的流道与出水口(4)连通,位于底部的接电极板(9)与其相邻的感应电极板(10)和反应器(2)内壁之间形成的流道与进水口(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卓剑锋林振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