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剑锋专利>正文

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376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包括电化学设备区和控制区,所述电化学设备区内部设有电化学设备和泥水分离器,泥水分离器连接污泥处理区和MBR反应区;所述污泥处理区内部设有污泥沉淀槽,MBR反应区内部设有MBR前生物区,MBR前生物区内部设有MBR污泥泵,MBR反应区通过MBR污泥泵连接污泥沉淀槽;MBR生物区内部设有MBR膜区,出水区连接配药加药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备结合物化处理、生物处理、膜处理于一体,对解决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占地面积,同时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以最低的运行成本,达到最高的处理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中水回用成为目前工业或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生物法与膜法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其是利用超滤膜代替原有生物系统的二沉池,以提高生物系统内的泥龄和污泥浓度,最大程度降低水体中有机物,利用膜法将其上清液进行分离,从而使得出水可以回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中水回用的关键技术。在实际运用中,MBR技术受到膜污染的困扰;因在各种污水中,一般同时含有各种物质,特别是脂肪类、油类物质的存在,能迅速加速膜的污染,导致处理量的下降和处理成本的直线上升,而需要解决MBR技术膜污染的关键问题,就是需要做好MBR反应器前的预处理。如何运用高效的预处理技术结合MBR技术,组成一个适用性强的中水回用成套设备,是目前中水回用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该设备结合物化处理、生物处理、膜处理于一体,对解决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占地面积,同时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以最低的运行成本,达到最高的处理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包括电化学设备区和控制区,所述电化学设备区内部设有电化学设备和泥水分离器,泥水分离器连接污泥处理区和MBR反应区;所述污泥处理区内部设有污泥沉淀槽,MBR反应区内部设有MBR前生物区,MBR前生物区内部设有MBR污泥泵,MBR反应区通过MBR污泥泵连接污泥沉淀槽;MBR生物区内部设有MBR膜区,出水区连接配药加药区;所述配药加药区内部设有PAC配药槽、PAM配药槽和加药泵,PAC配药槽和PAM配药槽内部均设有配药搅拌机;配药加药区连接电化学设备区和污泥处理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备结合物化处理、生物处理、膜处理于一体,对解决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占地面积,同时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以最低的运行成本,达到最高的处理效果。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电化学设备区;2、控制区;3、MBR反应区;4、污泥处理区;5、配药加药区;6、电化学设备;7、泥水分离器;8、MBR前生物区;9、MBR生物区;10、MBR膜区;11、出水区;12、污泥沉淀槽;13、PAC配药槽;14、PAM配药槽;15、配药搅拌机;16、MBR污泥泵;17、加药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包括电化学设备区1和控制区2,所述电化学设备区1内部设有电化学设备6和泥水分离器7,泥水分离器7连接污泥处理区4和MBR反应区3;所述污泥处理区4内部设有污泥沉淀槽12,MBR反应区3内部设有MBR前生物区8,MBR前生物区8内部设有MBR污泥泵16,MBR反应区3通过MBR污泥泵16连接污泥沉淀槽12;MBR生物区9内部设有MBR膜区10,出水区11连接配药加药区5;所述配药加药区5内部设有PAC配药槽13、PAM配药槽14和加药泵17,PAC配药槽13和PAM配药槽14内部均设有配药搅拌机15;配药加药区5连接电化学设备区1和污泥处理区4。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由五个部分组成。电化学设备区1,该区设备为电化学设备6,处理过程中需要加药,且产生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区4;电气控制主要来源于进水水泵、电化学控制柜及后续泥水分离设备的控制;控制区2,该区为整个成套设备的控制区域;控制区2内设备分为电力设备和电控设备;电力设备有进水泵,鼓风机,自吸泵,反洗泵等,电控设备分为整体电控和电化学整流电控;MBR反应区3,该区为中水回用的核心区域,MBR反应区3内设置MBR前生物区8、MBR生物区9及出水区11;电气控制主要来自生物系统的曝气系统控制及MBR的自动化控制;MBR反应区3产生少量生物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区4;出水区11作为配药加药区5的水源;MBR反冲洗区设置为自动化控制;污泥处理区4,该区主要负责收集电化学系统产生的无机污泥及MBR系统排放的剩余活性污泥;该区设置仅设置污泥沉淀槽12,污泥在这里经过加药后絮凝沉淀成为浓缩污泥后接管至外部处理并运出;配药加药区5,该区主要进行成套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的药剂配置及定量投加,分为三个部分:电化学设备区1的加药,药剂为混凝剂与絮凝剂;污泥处理区4的加药,药剂为絮凝剂;MBR反应区3的加药,主要根据原水水质情况,相对增加水体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元素。如图2所示,电化学设备6与泥水分离器7构成图1中电化学设备区1; MBR前生物区8、MBR生物区9和出水区11构成图1 中MBR反应区3;PAC配药槽13和PAM配药槽14构成图1中配药加药区5;污泥沉淀槽12构成图1中污泥处理区4。废水泵入电化学设备6内,通过电化学设备6内产生的氧化絮凝等作用,有机物、油脂等物质得以形成大颗粒的胶羽物质,然后通过外加少量的PAC、PAM药剂,形成可以迅速分离的污泥形状,在泥水分离器7内实现了泥水的分离,分离后污泥进入污泥沉淀槽12,上清液水体则进入后续的MBR反应区3内的MBR前生物区8,在该生物区内利用外加的空气-->源培养适应的活性污泥菌种,利用生物的氧化性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而后进入MBR生物区9,该区设置MBR膜区10,膜的使用代替了沉淀池,使得污泥的泥龄,污泥浓度都大大大于前生物区,在这里大部分的有机物能以降解,出水通过MBR膜区10设置的自吸泵外吸排出至出水区11;而在整个MBR反应区3内由于膜的设置,剩余污泥大大降低,少量的剩余活性污泥通过设置在MBR前生物区8内的污泥泵16外排至污泥沉淀槽12;MBR出水可达到回用标准,也可以用于本设备内部配药使用,设备内的加药设备设置为两种加药设备,一为PAC加药,二为PAM加药;PAC加药由PAC配药槽13、配药搅拌机15,加药泵17组成;PAM加药则由PAM配药槽14、配药搅拌机15,加药泵17组成。本成套设备采用电化学技术作为MBR反应器的预处理,利用MBR反应器作为后续的生物反应器,降解水体中残留的各种有机物,从而使得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本技术结合物化处理、生物处理、膜处理于一体,对解决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占地面积,同时对实现节约水资源、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重大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包括电化学设备区(1)和控制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设备区(1)内部设有电化学设备(6)和泥水分离器(7),泥水分离器(7)连接污泥处理区(4)和MBR反应区(3);所述污泥处理区(4)内部设有污泥沉淀槽(12),MBR反应区(3)内部设有MBR前生物区(8),MBR前生物区(8)内部设有MBR污泥泵(16),MBR反应区(3)通过MBR污泥泵(16)连接污泥沉淀槽(12);MBR生物区(9)内部设有MBR膜区(10),出水区(11)连接配药加药区(5);所述配药加药区(5)内部设有PAC配药槽(13)、PAM配药槽(14)和加药泵(17),PAC配药槽(13)和PAM配药槽(14)内部均设有配药搅拌机(15);配药加药区(5)连接电化学设备区(1)和污泥处理区(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成套设备,包括电化学设备区(1)和控制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设备区(1)内部设有电化学设备(6)和泥水分离器(7),泥水分离器(7)连接污泥处理区(4)和MBR反应区(3);所述污泥处理区(4)内部设有污泥沉淀槽(12),MBR反应区(3)内部设有MBR前生物区(8),MBR前生物区(8)内部设有MBR污泥泵(16),MB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卓剑锋林振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