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志尚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压滤液电絮凝处理的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0381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物处理设备中垃圾压滤液电絮凝处理的电解槽,有三对电极平行间隔布置于电解槽内腔的宽度方向上,三对电极以电极线串联且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固定板设置于电解槽内腔底部位置;在电解槽底壁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曝气管,电解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污管,另一侧上部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两个进水孔。电解产生的微气泡密度大,泡径小,气泡与废水中悬浮絮体接触可以获得良好的粘附性,并强化了微气泡的共聚作用,改善了混凝的水力条件,增加了电解气泡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渗滤液中的COD、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率;污泥处理方便,结构简单,占地少,无运动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染物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污染物处理设备中的电解槽。
技术介绍
垃圾压滤液污染物种类繁多,压滤液的污染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离子和营养物 质。其中主要是氨、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重金属、酚类、丹类、可溶性脂肪酸及其它有 机污染物,有机物浓度较高,产生臭味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由于垃圾压滤液产生量,成 分的随机性和有机物浓度大幅变化的特点,达不到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标准,而目前常用的 生物处理法难以适应其水质,稀释法又浪费水资源。同时,随着市场对环卫设备快速、成套、 一体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环卫设备生产企业根据相关环保法规要求,急需与其生产的 大型垃圾压缩设备配套的压滤液处理装置,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国内外渗滤液的处理工艺有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土地处理等多种,一般情况 下必须将两种以上处理设备合理组合才能使处理后的渗滤液达标排放,设备的成本较高, 难以大量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合理、处理效果好的垃圾压滤 液电絮凝处理的电解槽,起到对垃圾压滤液进行氧化分解、混凝、络合、置换、消毒等作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三对电极平行间隔布置于电解槽内腔的宽度方 向上,三对电极以电极线串联且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固定板设置于电解槽内腔底部位置; 在电解槽底壁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曝气管,电解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污管,另一 侧上部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两个进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电解产生的微气泡密度大,泡径小,气泡与废水中悬浮絮体接触可以获得良好 的粘附性,并强化了微气泡的共聚作用,改善了混凝的水力条件,增加了电解气泡的利用效 率,提高了渗滤液中的COD、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率。2、污泥处理方便,结构简单,占地少,无运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向局部视图;图中1.电解槽;2.电极线;3.电极;4.固定板;5.曝气管;6、7·进水孔;8.排污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在电解槽1内腔中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布置有三对电极3,三对电极3 外接高频开关电源,每两个同极电极3之间间隔距离是92. 5mm,其中,中间的一对电极3之 间间隔距离是195mm。电极线2将三对电极3串联。三对电极3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上, 固定板4固定设置在电解槽1内腔底部位置。在电解槽1的底壁和固定板4之间设置曝气 管5。在电解槽1的一侧设置排污管8,排污管7与电解槽1连通,当电解结束,最后剩下的 污染物通过排污管7排出。如图3,在电解槽1的另一侧上部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两个进水 孑L 6禾口 7。本技术在电解垃圾压滤液的同时在电解槽1中加入混凝剂,起到混凝的作 用,然后通过曝气管3气浮排除沉淀池。在电解槽1中通过三对电极3之间产生的一定数 量的具极强氧化性能的羟基自由基和新生态的混凝剂,这样废水中的污染物便会发生诸如 氧化分解、混凝、络合、置换、消毒等作用,并通过气浮将其排出。能有效降低水中的C0D、SS、 重金属、色度和PH等。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压滤液电絮凝处理的电解槽,包括电解槽(1),其特征是有三对电极(3) 平行间隔布置于电解槽(1)内腔的宽度方向上,三对电极(3)以电极线(2)串联,三对电极 ⑶均固定连接固定板(4),固定板⑷设置于电解槽⑴内腔底部位置;在电解槽⑴底 壁和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曝气管(5),电解槽(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污管(8), 另一侧上部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两个进水孔(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压滤液电絮凝处理的电解槽,其特征是三对电极 ⑶外接高频开关电源且每两个同极电极⑶之间间距为92. 5mm,中间的一对电极(3)之 间间距为19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物处理设备中垃圾压滤液电絮凝处理的电解槽,有三对电极平行间隔布置于电解槽内腔的宽度方向上,三对电极以电极线串联且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固定板设置于电解槽内腔底部位置;在电解槽底壁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曝气管,电解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污管,另一侧上部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两个进水孔。电解产生的微气泡密度大,泡径小,气泡与废水中悬浮絮体接触可以获得良好的粘附性,并强化了微气泡的共聚作用,改善了混凝的水力条件,增加了电解气泡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渗滤液中的COD、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率;污泥处理方便,结构简单,占地少,无运动件。文档编号C02F1/463GK201777924SQ20102022389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何鑫, 骆志尚 申请人:骆志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压滤液电絮凝处理的电解槽,包括电解槽(1),其特征是:有三对电极(3)平行间隔布置于电解槽(1)内腔的宽度方向上,三对电极(3)以电极线(2)串联,三对电极(3)均固定连接固定板(4),固定板(4)设置于电解槽(1)内腔底部位置;在电解槽(1)底壁和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曝气管(5),电解槽(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排污管(8),另一侧上部的中间位置间隔设置两个进水孔(6、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志尚何鑫
申请(专利权)人:骆志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