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废水用电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8652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处理废水用电凝装置,包括电解槽(1)、设置在电解槽(1)中竖向间隔排列的电极板(2),所述电解槽(1)侧壁下部设有进水口(11)、上部设有出水口(12)和排污管(13),底部设有排泥口(14),所述排污管(13)位于出水口(12)的上侧,所述电解槽(1)轴心设有转轴(4)和电动机(3),所述电动机(3)和转轴(5)连动,电极板(2)之间的转轴(4)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刮板(5),刮板(5)上下表面分别与电极板(2)的板面和板底相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极板不会结垢极化,能耗低,处理污水速度高,能实现泥水自动分离技术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电凝装置,尤其是指处理废水用电凝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凝装置具有电极板组的电解槽内对废水进行电解、凝絮、气浮 等一系列的迅速极化反应,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环保处理设备。但此 类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一、金属极板表面被污垢覆盖,屯阻增大。电解过程 无汰顺畅将阳极板金属离了源源析入水体,而依靠得失电子来完成的氧化还 原反应被大大削弱。而电解过程的水处理其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就是氧化还原反应。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大大削弱,造成水处理电解装置的 处理污水的效率大大下降。为了提高水处理电解装置的效率,通过增大电流 密度来解决技术问题。但增大电流密度又带来能耗增加、处理成本上升和极 板结垢速度加快的直接后果;二、电解槽内经电解净化后的废水排放出口和 电解浮泥出口均处于同一排放区域,在排放口附近,由于泥水混杂,分离不 畅,使排放出的净化废水中合泥量较高,致使后续废水固液分离系统负荷较 大;在出泥的时候, 一般通过升高电解槽液位高度来进行排放上层污泥,这 样既操作不便,又会使排出的污泥含水量较高,增加了后续污泥干化处理的 难度。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废水用电凝装置,包括电解槽(1)、设置在电解槽(1)中竖向间隔排列的电极板(2),所述电解槽(1)侧壁下部设有进水口(11)、上部设有出水口(12)和排污管(13),底部设有排泥口(14),所述排污管(13)位于出水口(12)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轴心设有转轴(4)和电动机(3),所述电动机(3)和转轴(5)连动,电极板(2)之间的转轴(4)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刮板(5),刮板(5)上下表面分别与电极板(2)的板面和板底相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义文周义斌周义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杰森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