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包括基座架、进给机构、横向主轴、主轴驱动机构、主轴支撑机构及工件加工机构;主轴支撑机构包括燕尾支撑主臂与齿形支撑辅臂,燕尾支撑主臂的下端部铰接在进给滑动托板上,上端部通过轴套与横向主轴的前轴部连接,齿形支撑辅臂位于燕尾支撑杆的旁侧,齿形支撑辅臂包括固定连接在进给滑动托板上的半圆型齿盘与辅助臂杆,辅助臂杆的顶部能够顶在燕尾支撑主臂的对应侧上,工件加工机构包括横向镗刀杆、镗刀块及万向变径连接杆,横向镗刀杆通过万向变径连接杆连接在横向主轴的前轴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于制成小型设备,方便移动,有利于适应不同位置的加工修复环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型设备的深孔工件修复及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镗孔机,由于其设备体积和重量较大,不便运输到加工现场去。特别是对于大型机械和难以移动的零件的镗孔加工和修复,上述设备难以胜任。往往需要对待加工和修复零件进行分解后加工,故造成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损耗。对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移动的、较小型的、以及满足多工位要求的孔加工机械即现场修复镗孔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修复镗孔机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包括基座架、进给机构、横向主轴、主轴驱动机构、主轴支撑机构及工件加工机构;进给机构设置在基座架上,进给机构包括进给滑动托板,主轴驱动机构包括主轴电机,主轴电机位于横向主轴的下方,连接固定在进给滑动托板上,主轴电机通过主轴传动部件连接横向主轴的后轴部上,主轴支撑机构包括燕尾支撑主臂与齿形支撑辅臂,燕尾支撑主臂包括上部臂杆与下部臂杆,上部臂杆与下部臂杆之间通过臂杆上相互配合的燕尾槽进行滑动联接,在上部臂杆上设置有能将上部臂杆与下部臂杆进行锁定的臂杆锁紧部,下部臂杆的下端部铰接在进给滑动托板上,上部臂杆的上端部通过轴套与横向主轴的前轴部连接,齿形支撑辅臂位于燕尾支撑杆的旁侧,齿形支撑辅臂包括固定连接在进给滑动托板上的半圆型齿盘与辅助臂杆,辅助臂杆通过轴铰接在半圆型齿盘的一侧,辅助臂杆的下部设置有一横向定位部,辅助臂杆摆动到选定角度后由横向定位部进入半圆型齿盘对应齿槽内对辅助臂杆进行位置固定,辅助臂杆的顶部能够顶在燕尾支撑主臂的对应侧上,工件加工机构包括横向镗刀杆、镗刀块及万向变径连接杆,横向镗刀杆通过万向变径连接杆连接在横向主轴的前轴端上。上述基座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上述进给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滑动托板底部的传动齿条、与传动齿条配合的传动齿轮及与齿轮连接的步进式进给电机。上述横向镗刀杆上开有键槽,镗刀块通过键槽与横向镗刀杆固定连接。上述万向变径连接杆包括一个前万向连接杆头与后万向连接杆头,前万向连接杆头与后万向连接杆头通过十字轴连接,后万向连接杆头与横向主轴连接,前万向连接头与横向镗刀杆连接。上述工件加工机构配置有工件支撑机构,工件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套、调节螺钉和固定架。-->上述横向主轴,在前轴部与后轴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搬动主轴的辅助手柄,辅助手柄设置有连接卡箍,卡箍内侧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向分布的小突起部,辅助手柄通过卡箍固定连接在主轴对应部位的环形沟槽处。上述主轴电机通过平带连接横向主轴的后轴部上,上述平带设置有万向张紧结构,万向张紧结构包括一能调节长度的伸缩杆与一V型杆,伸缩杆的下端铰接在进给滑动托板上,V型杆铰接在伸缩杆的上端,V型杆的两自由端部各设置有一支承辊,支承辊能与平带内侧对应部位保持接触。上述进给机构与主轴驱动机构之间、进给机构与主轴支撑机构之间、主轴驱动机构与横向主轴之间、主轴支撑机构与横向主轴之间、横向主轴与工件加工机构之间,以及上述各机构的组成部件之间均采取可分解式结构方式。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中,工件加工机构诸如需要变化多种不同的加工高度、多种不同的加工指向方位等均可通过燕尾支撑杆或万向变径连接杆单独调节实现,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配合调节实现,能够较好地在现场进行多工位加工。同时,本技术特别适于制成小型设备,方便移动,有利于适应不同位置的加工修复环境。采取上述可分解式结构方式,方便设备的拆解运输和现场装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方式的侧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方式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主要示出了图1方式中的燕尾支撑主臂的下部臂杆部分。图5为图4的A-A剖示图。图6主要示出了图1方式中的燕尾支撑主臂的上部臂杆部分。图7为图6的A-A剖示图。图8主要示出了图1方式中的齿形支撑辅臂。图9主要示出了图1方式中的辅助手柄。图10主要示出了图1方式中的万向张紧结构。图11主要示出了图1方式中的万向变径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及图3,一种新型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包括基座架1、进给机构、横向主轴2、主轴驱动机构、主轴支撑机构及工件加工机构。上述基座架1底部设置有四只行走轮101,以便于人工推动设备在现场移动。进给机构设置在基座架上,进给机构包括进给滑动托板3、传动齿条4、传动齿轮5及步进式进给电机,传动齿条4固定在进给滑动托板3底部,传动齿条4与传动齿轮5相配合,传动齿轮5与步进式进给电机连接,由步进式进给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驱动传动齿条前移或后退,并带动进给滑动托板相应移动,进而由进给滑动托板携带主轴驱动机构、主轴支撑机构、横向主轴等板上部分同步前行-->或后退,用以完成工件加工机构的进给。主轴驱动机构包括主轴电机6,主轴电机6位于横向主轴2的下方,主轴电机6连接固定在进给滑动托板上,主轴电机6通过平带连接横向主轴2的后轴部上;结合图10,上述平带设置有万向张紧结构,万向张紧结构包括一能调节长度的伸缩杆16与一V型杆17,伸缩杆16的下端铰接在进给滑动托板3上,V型杆17铰接在伸缩杆16的上端,V型杆17的两自由端部各设置有一支承辊18,支承辊18能与平带内侧对应部位保持接触。结合图4至图8,主轴支撑机构包括燕尾支撑主臂7与齿形支撑辅臂8,燕尾支撑主臂包括上部臂杆701与下部臂杆702,上部臂杆701与下部臂杆702之间通过臂杆上相互配合的燕尾槽进行滑动联接,用以改变燕尾支撑主臂的伸缩长度,在上部臂杆上设置有锁紧部9,锁紧部9在两者伸缩长度调整后能将上部臂杆与下部臂杆进行锁定,下部臂杆702的下端部铰接在进给滑动托板3上,上部臂杆701的上端部通过轴套与横向主轴2的前轴部连接,齿形支撑辅臂8位于燕尾支撑杆的旁侧,齿形支撑辅臂8包括半圆型齿盘801与辅助臂杆802,半圆型齿盘801固定连接在进给滑动托板3上,辅助臂杆802通过轴铰接在半圆型齿盘801的一侧,辅助臂杆802的下部设置有一横向定位部15,如选用定位销,辅助臂杆802摆动到选定角度后,由横向定位部进入(插入)半圆型齿盘对应齿槽内对辅助臂杆进行位置固定,辅助臂杆802的顶部能够顶在燕尾支撑主臂的对应侧上。工件加工机构包括横向镗刀杆9、镗刀块10及万向变径连接杆11,结合图11,万向变径连接杆11包括一个前万向连接杆头111与后万向连接杆头112,前万向连接杆头111与后万向连接杆头112通过十字轴连接,后万向连接杆头112与横向主轴连接,前万向连接头111与横向镗刀杆连接;上述横向镗刀杆上开有键槽,镗刀块通过键槽与横向镗刀杆固定连接。上述工件加工机构配置有工件支撑机构,工件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套12、调节螺钉和固定架13。上述述横向主轴2,在前轴部与后轴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搬动主轴的辅助手柄14,结合图9,辅助手柄14设置有连接卡箍141,卡箍141内侧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向分布的小突起部142,辅助手柄通过卡箍固定连接在主轴对应部位的环形沟槽处。上述方式中,进给机构与主轴驱动机构之间、进给机构与主轴支撑机构之间、主轴驱动机构与横向主轴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包括基座架、进给机构、横向主轴、主轴驱动机构、主轴支撑机构及工件加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设置在基座架上,进给机构包括进给滑动托板,主轴驱动机构包括主轴电机,主轴电机位于横向主轴的下方,连接固定在进给滑动托板上,主轴电机通过主轴传动部件连接横向主轴的后轴部上,主轴支撑机构包括燕尾支撑主臂与齿形支撑辅臂,燕尾支撑主臂包括上部臂杆与下部臂杆,上部臂杆与下部臂杆之间通过臂杆上相互配合的燕尾槽进行滑动联接,在上部臂杆上设置有能将上部臂杆与下部臂杆进行锁定的臂杆锁紧部,下部臂杆的下端部铰接在进给滑动托板上,上部臂杆的上端部通过轴套与横向主轴的前轴部连接,齿形支撑辅臂位于燕尾支撑杆的旁侧,齿形支撑辅臂包括固定连接在进给滑动托板上的半圆型齿盘与辅助臂杆,辅助臂杆通过轴铰接在半圆型齿盘的一侧,辅助臂杆的下部设置有一横向定位部,辅助臂杆摆动到选定角度后由横向定位部进入半圆型齿盘对应齿槽内对辅助臂杆进行位置固定,辅助臂杆的顶部能够顶在燕尾支撑主臂的对应侧上,工件加工机构包括横向镗刀杆、镗刀块及万向变径连接杆,横向镗刀杆通过万向变径连接杆连接在横向主轴的前轴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工位现场修复镗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滑动托板底部的传动齿条、与传动齿条配合的传动齿轮及与齿轮连接的步进式进给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佩思,武伟,殷淑芳,刘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