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连福专利>正文

原水循环流化-悬浮床软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0008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水循环流化-悬浮床软化装置,由三段圆筒组成旋流澄清器主体,在所述的旋流澄清器主体外围包覆有罐体,在所述的罐体与旋流澄清器主体间设有沉淀装置,沉淀装置与旋流澄清器主体的上部圆筒通过输水管道相连通,伸入沉淀装置间的输水管道上连通有配水管,在内集砂斗外间隔一定间隙包覆有外集砂斗,外集砂斗与沉淀装置连通,在所述的偏置管与沉淀装置底部外集砂斗间连通有晶核输送管道,在所述的晶核输送管道上设有输送泵,罐体上部设有软化水的输出管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滤速高、生成物为砂粒,脱水容易,无需投加人工晶核,无需精确匹配原水滤速,对工业用原水的软化效率高,滤速达到120米/小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水软化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循环流化-悬浮床工艺 对工业用原水软化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处理领域,传统的工业用原水软化装置是带泥渣接触过程的澄清池。主要有 两类其中一类为泥渣回流澄清池,具体包括水力循环澄清池、叶轮循环澄清池、加速叶轮 循环澄清池。其结构特点是设置原水中硬度因子与软化药剂所生成的含CaCO3晶粒沉淀物 循环回流结构,从而使新进原水中硬度因子与软化药剂以沉淀物中CaCO3晶粒为晶核结晶, 加速反应过程。另一类是泥渣悬浮澄清池,具体包括脉冲澄清池、斜板脉冲澄清池、超脉冲 澄清池。其结构特点是设置原水周期性脉冲水流结构,使原水中硬度因子与软化药剂所生 成的含CaCO3晶粒的沉淀物形成悬浮层,新进原水中硬度因子与软化药剂在流经悬浮层过 程接触反应并以悬浮层中的CaCO3晶粒为晶核结晶,从而加速反应过程。上述两类装置的 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其缺点在于一、装置效率低,滤速为5-7米/小时,为了满足 工艺运行要求,所需构筑物体积大、投资大;二、结晶生成物粒径小,约0.01-0. 05mm,呈污 泥状态,含水量大,后序干化处理难度大;三、该装置占地多,用地成本高。法国德格雷蒙公司编著的《水处理技术手册》英文版中译本《水处理手册》第112 页提供的旋流澄清器(Gyrazur)与传统装置比有相当大的进步,其主体由三段圆筒组成, 圆筒直径由下到上逐级增大,圆筒间有截锥筒连接,主体下部圆筒设有偏置管,底部设有集 砂斗及排砂装置。旋流澄清器下部圆筒中央轴管接加药泵,上部圆筒连接人工晶核投加装 置。旋流澄清器运行时,带压工业用原水由偏置管高速进入,受内壁导流作用形成螺 旋形上升水流;软化药剂由加药泵加入其下部圆筒中央;人工晶核是人为加工的粒径约 0. 2-0. 4mm的砂粒,人工晶核由旋流澄清器顶部投加,并在螺旋形上升水流作用下恰好悬浮 于旋流澄清器之内,工业用原水中硬度因子与软化药剂在随水流经人工晶核悬浮层时,以 人工晶核为核心结晶从原水中分离,经软化后的水由澄清器上部输水口输出;晶核结晶不 断长大,当长大到上升水流不足以使其悬浮时,沉降落入底部集砂斗,由排砂装置排出,人 工晶核需周期性补充。旋流澄清器优点在于一、滤速大幅提升至50-70米/小时,因而旋流澄清器体 积减小,投资减小;二、其生成物为粒径1.0-2. Omm砂粒,脱水容易。其缺点在于一、需要 制备符合设备要求规格的大量人工晶核,设备运行中需不断消耗人工晶核,增大了运行成 本;二、人工晶核粒径与螺旋形上升水流流速即滤速需严格匹配,如50-70米/小时滤速对 应0. 2-0. 4mm粒径,否则无法保持人工晶核处于悬浮状态,工艺失败;三、人工晶核在加工 制造过程中,晶面被污染,晶格被破坏,结晶初始时新生晶格附着与覆盖所需时间长,故导 致旋流澄清器对工业用原水的软化效率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滤速高、生成物为砂粒,脱水容 易,无需投加人工晶核,无需精确匹配原水滤速,对工业用原水的软化效率高的原水循环流 化-悬浮床软化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原水循环流化-悬浮床软化装置,由三段圆筒 组成旋流澄清器主体,圆筒直径由下到上逐级增大,圆筒间有截锥筒连接,旋流澄清器主体 下部圆筒设有偏置管,偏置管与原水输送管道连通,旋流澄清器主体下部圆筒底部设有内 集砂斗及排砂阀,旋流澄清器主体下部圆筒的中心轴管接加药泵,加药泵与石灰浆储仓连 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旋流澄清器主体外围包覆有罐体,在所述的罐体与旋流澄清器主 体间设有沉淀装置,沉淀装置与旋流澄清器主体的上部圆筒通过输水管道相连通,伸入沉 淀装置间的输水管道上连通有配水管,在内集砂斗外间隔一定间隙包覆有外集砂斗,外集 砂斗与沉淀装置连通,在所述的偏置管与沉淀装置底部外集砂斗间连通有晶核输送管道, 在所述的晶核输送管道上设有输送泵,罐体上部设有软化水的输出管口。罐体顶部、底部、旋流澄清器主体顶部设有检修人孔,罐体底部设有排空阀,旋流 澄清器主体上部外侧与罐体内壁之间设有均流板。所述的沉淀装置为斜板沉淀装置,优选锥面形斜板结构。所述的沉淀装置为斜管沉淀装置。所述的晶核输送管道上还设有排污阀。所述的输水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换能器,换能器外接相应电源。所述的配水管为环形,外侧开有孔隙。所述的输送泵优选耐磨输砂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澄清池相比它兼备流化床与悬浮床二者优 势,因而滤速高、体积小,且生成物为砂粒,脱水容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旋流澄清器(Gyrazur) 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特点和进步一、对初始晶核无严格的粒径要求且自行循环生长,不需要 人为加工、投放晶核,省却了加工、投加人工晶核的成本;二、悬浮晶粒粒径与流速自行匹 配,自我调节,使工艺条件宽泛,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可靠。三,也是最为关键一点本专利技术装 置运行中形成的自生晶核与人工晶核相比晶面洁净、晶格完整,因而缩短了投加人工晶核 后结晶初始时需要较长的结晶附着与晶格覆盖期,原水软化效率显著提升。本装置滤速可 达120米/小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原水软化领域的关键性技术突破。以成都X科 技园水处理车间实验验证设备为例在软化含钙暂时硬度原水时,无需投加人工晶核,滤速 达到120米/小时,远大于旋流澄清器(Gyrazur)的滤速50-70米/小时。附图说明图1为原水循环流化-悬浮床软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旋流澄清器主体,3.沉淀装置,4.输水管道,5.晶核输送管道, 6.输送泵,7.输出管口,8.加药泵,9.石灰浆储仓,10.排砂阀,11.配水管,12.中心轴管, 13.偏置管,14.排污阀,15.排空阀,16.人孔,17.均流板18.外集砂斗,19.内集砂斗。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原水循环流化-悬浮床软化装置,由三段圆筒组成旋流澄清器主体( ,圆筒直径 由下到上逐级增大,圆筒间有截锥筒连接,旋流澄清器主体( 下部圆筒设有偏置管(13), 偏置管(1 与原水输送管道连通,旋流澄清器主体( 下部圆筒底部设有内集砂斗(19) 及排砂阀(10),旋流澄清器主体( 下部圆筒的中心轴管(1 接加药泵(8),加药泵(8)与 石灰浆储仓⑶)连通,所述的旋流澄清器主体( 外围包覆有罐体(1),在所述的罐体(1) 与旋流澄清器主体(2)间设有沉淀装置(3),沉淀装置( 与旋流澄清器主体( 的上部圆 筒通过输水管道⑷相连通,伸入沉淀装置⑶间的输水管道⑷上连通有配水管(11), 在内集砂斗(19)外间隔一定间隙包覆有外集砂斗(18),外集砂斗(18)与沉淀装置(3)连 通,在所述的偏置管(1 与沉淀装置C3)底部间连通有晶核输送管道(5),在所述的晶核 输送管道(5)上设有输送泵(6),晶核输送管道(5)上还设有排污阀(14),罐体⑴上部设 有经软化水输出管口(7),底部设有排空阀(1 。罐体(1)顶部与底部,旋流澄清器主体 (2)顶部设有检修人孔(16),旋流澄清器主体( 上部外侧与罐体(1)内壁之间设有均流 板(17)。所述的沉淀装置C3)为斜板沉淀装置,本实施例为锥面形斜板结构。所述的输水 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换能器,换能器外接相应电源。所述的配水管(11)为圆环形,外侧 开有孔隙缝。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原水循环流化—悬浮床软化装置,由三段圆筒组成旋流澄清器主体,圆筒直径由下到上逐级增大,圆筒间有截锥筒连接,旋流澄清器主体下部圆筒设有偏置管,偏置管与原水输送管道连通,旋流澄清器主体下部圆筒底部设有内集砂斗及排砂阀,旋流澄清器主体下部圆筒的中心轴管接加药泵,加药泵与石灰浆储仓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旋流澄清器主体外围包覆有罐体,在所述的罐体与旋流澄清器主体间设有沉淀装置,沉淀装置与旋流澄清器主体的上部圆筒通过输水管道相连通,伸入沉淀装置间的输水管道上连通有配水管,在内集砂斗外间隔一定间隙包覆有外集砂斗,外集砂斗与沉淀装置连通,在所述的偏置管与沉淀装置底部外集砂斗间连通有晶核输送管道,在所述的晶核输送管道上设有输送泵,罐体上部设有软化水的输出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连福
申请(专利权)人:白连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