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具体是一种用于加油站的智能二次油气 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加油站来说,油气排放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卸油过程中油气的挥发(一次油 气)、加油过程中油气的挥发(二次油气)及地下储油罐小呼吸油气的挥发(三次油气)。 其中加油过程中的油气挥发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对加油过程中逸散的油气进 行回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法等,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实现 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油气回收系统大部分是集成化系统,对加油站系统改造 较大,投入成本非常高,不易大范围推广。而且还存在着油气回收利用率低,排放到大气中 的油气含量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二次油气回收系统,自控程度高,油气回收更充分,系统 尾气的油气含量大为减少,而且能在不改变现有加油系统的情况下加装此装置实现油气回 收,投入成本低,便于大范围推广。一种智能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加油机、加油枪、真空腔、真空泵、冷凝箱、控制 器及碳罐,加油机与加油枪连接,控制器设置在加油机内,加油枪的壳体上设置与真空腔相 连的油气回收管,油气回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加油机(1)、加油枪(3)、真空腔(7)、真空泵(10)、冷凝箱(12),加油机(1)与加油枪(3)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及碳罐(16),控制器(2)设置在加油机(1)内,加油枪(3)的壳体上设置与真空腔(7)相连的油气回收管(22),油气回收管(22)上依次连接有第一单向阀(4)、表压传感器(5)和吸气电磁阀(6),真空腔(7)通过真空泵(10)与冷凝箱(12)相连,真空腔(7)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冷凝箱(12)与碳罐(16)相连,碳罐(16)的出口与排气管(20)相连,排气管(20)上设有油气浓度传感器(17)及排气电磁阀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慧娟,陶胜伟,李冠妮,董闯,
申请(专利权)人:何慧娟,陶胜伟,李冠妮,董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