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资源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75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丸剂,藏茵陈20-45叶下珠20-45垂盆草20-45虎杖20-45金钱草5-20丹参5-20赤芍5~15生黄芪5-20蜂房5-15白花蛇舌草5-20败酱草5-20半枝莲5-15当归5-15生大黄5-15青黛5-15苍术5-15法半夏5-15芦荟5-15车前子5-15佛手5-10熟附片3-10苹果3-10明矾3-1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乙肝化毒煎丸剂具有化解肝毒,调和肝脏气血阴阳,清除体内乙肝病毒,抑制其复制,减少致病力和传染性,阻止并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兼顾抗肝纤维化及防癌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项以动植物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
技术介绍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慢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目前利用中医药药物治疗乙肝的方法很多,市面上也有很多治疗乙肝的中成药,但这些药物普遍存在疗程长、疗效不确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祛除体内乙肝病毒,稳定血生化,降低异常升高的肝脏酶谱,改善临床症状,控制或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肝癌的发生,增强肝脏抵御乙肝病毒及解毒、化谢等功能的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乙肝化毒煎丸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方案是以西医诊断为依据,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导,综合藏药、傣药、日本汉方医学及韩国治肝方法,经过20余年之临床验证。嗜肝的乙肝病毒及疫毒之邪入侵,人体内正气奋起抗邪,引起正邪相争,正胜则邪却,肝强则毒退,乙肝病毒被清除出体外,遂不发病;毒邪内瘟,正不胜邪,肝脏功能减弱,遂导致乙型肝炎发作。当肝脏功能减弱或疫毒炽盛时,则引起肝脏气血阴阳紊乱,病理产物堆积,使病情逐渐加重而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病及脾及肾,削弱了脏腑功能。本专利技术制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的药剂藏茵陈20-45叶下珠20-45垂盆草20-45虎杖20-45金钱草5-20丹参5-20赤芍5-15生黄芪5-20蜂房5-15白花蛇舌草5-20败酱草5-20半枝莲5-15当归5-15生大黄5-15青黛5-15苍术5-15法半夏5-15芦荟5-15车前子5-15佛手5-10熟附片3-10草果3-10明矾3-10本专利技术制剂的优选重量原料配方(用量为重量份)配比范围是藏茵陈20-30叶下珠20-30垂盆草20-30虎杖20-30金钱草5-15丹参5-15赤芍5-10生黄芪5-15蜂房5-10白花蛇舌草5-15败酱草5-15半枝莲5-15当归5-10生大黄5-10青黛5-10苍术5-10法半夏5-10芦荟5-10车前子5-10佛手5-10熟附片3-5草果3-5明矾3-5本专利技术制剂的最佳原料配方(用量为重量份)配比是藏茵陈30 叶下珠30 垂盆草30 虎杖30 金钱草15 丹参15赤芍10 生黄芪15 蜂房10 白花蛇舌草15 败酱草15 半枝莲15当归10 生大黄10 青黛10 苍术10 法半夏10 芦荟10车前子10 佛手10 熟附片5 草果5 明矾5将上述所述各组分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生产方法是1、将上述药物(除青黛、明矾、车前子外)用清水冲洗后烘干;2、取金钱草、丹参、赤芍、生黄芪、蜂房、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半枝莲、当归、生大黄、青黛、苍术、法半夏、芦荟、车前子、佛手、熟附片、草果、明矾加工粉碎成120目细度粉末;3、取藏茵陈、叶下珠、垂盆草、虎杖按每千克加水3升计算,煎煮30分钟,取药液留存;4、取中药粉末用中药之煎煮液混合制成水泛丸剂,烘干灭菌后即成乙肝化毒煎丸剂。本专利技术所述乙肝化毒煎丸剂具有化解肝毒,调和肝脏气血阴阳,清除体内乙肝病毒,抑制其复制,减少致病力和传染性,阻止并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兼顾抗肝纤维化及防癌功能。本专利技术所述乙肝化毒煎丸剂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专利技术选用天然动植物药材为原料,各组分符合中医学理论,符合药政法规定。本专利技术运用综合立体治疗系列药物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对人体无毒无害。2、本专利技术有解毒化毒功能,能清除体内乙肝病毒,抑制其复制,排除毒素,使肝细胞恢复正常。3、本专利技术补益肝肾,强化及保护肝脏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体液免疫的亢进状态,达到阴平阳秘,调节免疫。4、本专利技术能抗肝纤维化,活血化瘀,软化肝脏,降低门脉压力,缩小脾脏。5、本专利技术有防癌抗癌功能,防止肝细的变异,降低或清除乙肝--肝癌的发生率,通过20多年临床观察,长期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后未发现癌变患者。6、本专利技术有降低转氨酶,稳定血化生功能,能有效的控制炎症的发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7、本专利技术有利胆退黄作用。胆附着于肝,毒邪内瘟,胆汁外溢则黄疸发生。本专利技术通过化毒利胆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8、本专利技术能解除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快捷而有效。药物作用于肝脾肾及其它脏腑经络,通过调整肝脏功能,达到体内阴阳平衡,服药后在短期范围内即可改善临床症状。为表明本专利技术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经216例临床观察,并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及原始方法相当的乙型肝炎患者84例为对照组。具体方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1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94例,女性32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32岁。入选标准按1990年5月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1.2用药方法乙肝化毒煎丸,每次6克,每日3次。1.3观察方法临床症状及体征,HBV标志物检查,血生化,肝功能,B超检查等。1.4疗效观察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除,肝功能恢复正常,HbsAg,HBeAg转阴HBVDNA转阴,或HbsAb、HbeAb转阳。显效自觉症状消除,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转阴或HbeAb转阳,HBVDNA转阴。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除,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HBV标志物及HBVDNA无明显变化。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2结果2.1总体疗效状况分析表1 治疗后总体状况 2.2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单项疗效分析表2 症状体征改变状况 2.3血清HBV标志物变化状况分析表3 治疗前后HBV标志物变化状况 2.4治疗后肝功能、B超状况分析表4 肝功能及脾大治疗效果 2.5对照组比较设对照组与本治疗组治疗观察,对照组从门诊病人中随机收集,采用中成药及西药或中药汤剂治疗。从中发现,本治疗组照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状况见表。表5 本专利技术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分析 2.6不良反应216例患者运用乙肝化毒煎丸治疗过程中,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3例,腹胀12例,便溏11例,头昏3例,停药或通过对症处理后缓解。有不良反应患者始服剂量减半,待适应后逐渐加量。感冒发热及腹泻患者暂缓服用,证明本专利技术丸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丸剂,藏茵陈20-45叶下珠20-45 垂盆草20-45虎杖20-45金钱草5-20 丹参5-20 赤芍5-15 生黄芪5-20蜂房5-15 白花蛇舌草5-20 败酱草5-20 半枝莲5-15当归5-15 生大黄5-15 青黛5-15 苍术5-15法半夏5-15 芦荟5-15 车前子5-15 佛手5-10熟附片3-10 草果3-10 明矾3-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其特征在于它的优选原料配方为藏茵陈20-30叶下珠20-30 垂盆草20-30虎杖20-30金钱草5-15 丹参5-15 赤芍5-10 生黄芪5-15蜂房5-10 白花蛇舌草5-15 败酱草5-15 半枝莲5-15当归5-10 生大黄5-10 青黛5-10 苍术5-10法半夏5-10 芦荟5-10 车前子5-10 佛手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丸剂,藏茵陈20-45 叶下珠20-45 垂盆草20-45 虎杖20-45金钱草5-20 丹参5-20 赤芍5-15 生黄芪5-20蜂房5-15 白花 蛇舌草5-20 败酱草5-20 半枝莲5-15当归5-15 生大黄5-15 青黛5-15 苍术5-15法半夏5-15 芦荟5-15 车前子5-15 佛手5-10熟附片3-10 草果3-10 明矾3-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资源
申请(专利权)人:黄资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