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3853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入口法兰(5)、轧件入口(6)、高压水入口(7)以及轧件出口(8),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可换芯体(2),所述的可换芯体(2)内设有轧件和冷却水通道孔,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所述的壳体(1)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入口法兰(5)构成冷却水喷射缝隙(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高压段冷却长度,提高了冷却效率;改变冷却水流为紊流状态,增强冷却效果,减少水用量;采用可换芯体,更换方便;采用分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装配简单、经久耐用等优点;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采用调整隔套使得调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工业生产的
,涉及轧钢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装置是轧钢生产中实现控轧控冷工艺、从而控制钢材金相组织和提高力学性能的关键装置。冷却装置的设计对冷却效率、冷却质量、冷却水的消耗、冷却装置的消耗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现有的冷却装置包括轧件入口6、轧件出口8和高压水入口7。冷却轧件从轧件入口6进入,高压冷却水从下方的高压水入口7进入,在入口法兰5与芯体之间存在可调节的狭缝,高压水从冷却水喷射缝隙9中高速喷射在轧件上,冷却轧件,轧件和冷却水顺着喷射方向从轧件出口8流出。上述结构存在几个不足:1、高压冷却段较短,影响冷却效果;2、冷却水在管内处于平流状态,也影响冷却效果;3、结构复杂,零部件多,装配难度高,导致成本提高;4由于冷却效率低,所以用水量大,阻力大;5、水管壁薄,不耐磨,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其目的是提高轧件的冷却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入口法兰、轧件入口、高压水入口以及轧件出口,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可换芯体,所述的可换芯体内设有轧件和冷却水通道孔,所述的可换芯体与所述的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可换芯体与入口法兰构成冷却水喷射缝隙。所述的壳体在高压水入口处,设一个朝向轧件入口的转折通道,使所述的冷却水喷射缝隙靠近所述的轧件入口。所述的可换芯体在轴线方向上为多个,并依次同轴线安装。每个所述的可换芯体的轧件和冷却水通道孔的孔径是变化的,其变化的方式是在其朝向轧件入口的端部为孔口向内逐渐缩小的锥度孔。所述的轧件出口处设出口环,在所述的出口环与所述的可换芯体的端面之间设调整隔套。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高压段冷却长度,提高了冷却效率;改变冷-->却水流为紊流状态,增强冷却效果,减少水用量;采用可换芯体,更换方便;采用分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装配简单、经久耐用等优点;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采用调整隔套使得调整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涉及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壳体,2、可换芯体,3、调整隔套,4、出口环,5、入口法兰,6、轧件入口,7、高压水入口,8、轧件出口,9、冷却水喷射缝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2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入口法兰5、轧件入口6、高压水入口7以及轧件出口8,冷却轧件从轧件入口6进入,高压冷却水从下方的高压水入口7进入,在入口法兰5与芯体之间存在可调节的狭缝,高压水从冷却水喷射缝隙9中高速喷射在轧件上,冷却轧件,轧件和冷却水顺着喷射方向从轧件出口8流出。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提高轧件的冷却效率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可换芯体2,所述的可换芯体2内设有轧件和冷却水通道孔,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所述的壳体1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入口法兰5构成冷却水喷射缝隙9。本专利技术采用可换芯体2,更换方便,便于维修和更换。另外,增加了冷却水通道的壁厚,即使在可换芯体2磨损后,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换,不至于整体报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壳体1在高压水入口7处,设一个朝向轧件入口6的转折通道,使所述的冷却水喷射缝隙9靠近所述的轧件入口6。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使所述的冷却水喷射缝隙9处于冷却装置的轧件入口的前端,增长了高压段冷却长度,提高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换芯体2在轴线方向上为多个,并依次同轴线安装。采用分体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制造、使用成本。每个所述的可换芯体2的轧件和冷却水通道孔的孔径是变化的,其变化的方式是在其朝向轧件入口6的端部为孔口向内逐渐缩小的锥度孔。采用上述结构,使所述的可换芯体2的内径呈周期性变化,将水流由平流状态改为紊流状态,水流运动方向在局部是变化的,增强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轧件出口8处设出口环4,在所述的出口环4与所述的可换芯体2的端面之间设调整隔套3。以上所述的可换芯体2是从壳体1的一端装入,通过调整所述的调整隔套3,将可换芯体2调整到合适位置,将入口法兰5安装到位,用螺栓将入口法兰5紧固。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入口法兰(5)、轧件入口(6)、高压水入口(7)以及轧件出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可换芯体(2),所述的可换芯体(2)内设有轧件和冷却水通道孔,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所述的壳体(1)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入口法兰(5)构成冷却水喷射缝隙(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入口法兰(5)、轧件入口(6)、高压水入口(7)以及轧件出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可换芯体(2),所述的可换芯体(2)内设有轧件和冷却水通道孔,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所述的壳体(1)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可换芯体(2)与入口法兰(5)构成冷却水喷射缝隙(9)。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轧控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在高压水入口(7)处,设一个朝向轧件入口(6)的转折通道,使所述的冷却水喷射缝隙(9)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兵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