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控制余热回收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3711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控制余热回收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它包括吸附塔(A)和吸附塔(B),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设有吸附口和解吸口,所述吸附塔(B)的吸附口与一组通路相连,该组通路包括与压缩空气入口相连的进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B)的吸附口之间设有后部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以及阀门(BUV-1);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附塔(A)的解吸口相连,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A)的解吸口之间还设有阀门(BUV-6);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附塔(A)的吸附口相连,前述后部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设于进气通路和吸附塔(A)的吸附口之间,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A)的吸附口之间还设有阀门;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附塔(B)的解吸口相连,所述进气通路和吸附塔(B)的吸附口之间还设有阀门(BUV-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空气压缩产生的高温对吸附剂进行解吸再生处理,具有节能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压缩空气干燥净化行业里,吸附式干燥机主要采用无热再生和微热再生技术,这两种技术的能耗很大,运行成本高。以标称排气量为32.9Nm3/min(标称排气量定义在20℃、1atm、相对湿度0%),排气压力0.8Mpa,电机功率223.7KW的空压机为例,其配套干燥机的能耗高达33KW和26KW,而余热再生式的能耗为0.1~2kw,但是由于常规的余热再生式采用了两组后部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某些公司还增加了一组补偿加热器),一方面初期投资较大,另一方面,设备占地较大,除了不方便运输外,在客户的空压站中也挤占了其他设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较小、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的自适应控制余热回收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吸附塔(A)和吸附塔(B),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设有吸附口和解吸口,所述吸附塔(B)的吸附口与一组通路相连,该组通路包括与压缩空气入口相连的进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B)的吸附口之间设有后部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以及阀门(BUV-1);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控制余热回收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吸附塔(A)和吸附塔(B),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设有吸附口和解吸口,所述吸附塔(B)的吸附口与一组通路相连,该组通路包括与压缩空气入口相连的进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B)的吸附口之间设有后部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以及阀门(BUV-1);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附塔(A)的解吸口相连,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A)的解吸口之间还设有阀门(BUV-6);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附塔(A)的吸附口相连,前述后部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设于进气通路和吸附塔(A)的吸附口之间,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A)的吸附口之间还设有阀门;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控制余热回收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吸附塔(A)和吸附塔(B),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设有吸附口和解吸口,所述吸附塔(B)的吸附口与一组通路相连,该组通路包括与压缩空气入口相连的进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B)的吸附口之间设有后部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以及阀门(BUV-1);所述进气通路还与吸附塔(A)的解吸口相连,所述进气通路与吸附塔(A)的解吸口之间还设有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亮王海森林锦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嘉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