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片结构及其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1032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鳍片结构及其散热装置,所述鳍片结构包含有一个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及至少一个第一凸部,该第一贯穿孔贯穿所述本体,该第一凸部形成于本体上,且沿着该第一贯穿孔周缘从本体上朝一侧凸伸,并形成一个第一凸伸端,及至少一个第一破口设在该本体上;将复数鳍片堆栈组成一个鳍片组,并由鳍片组组装第一热导管以组成一个热交换器,其第一热导管紧配穿入该第一贯穿孔,因此可经由第一破口产生受力扩张与经由第一凸伸部迫紧所述第一热导管,进而增加鳍片结构整体的强度,且可防止第一热导管因鳍片过度摩擦而表面磨损变形,并进以提升热传导效率的功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鳍片结构及其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可防止热导管表面磨损与 增加鳍片结构强度,以增加热传导效率的鳍片结构及其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的体积亦逐渐缩小,而为了使集成电路能处理 更多的数据,相同体积下的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容纳比以往多上数倍以上的组件,当集成电 路内的组件数量越来越多时,组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亦越来越大,以常见的中央处理器 为例,在高满载的工作量时,中央处理器的散发出的热度,足以使中央处理器整个烧毁,因 此,集成电路的散热装置变成为重要的课题。而一般的散热装置大多透过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质来制造,并以鳍片型态来增加 散热面积,且同时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则会搭配风扇来强制散热,更进一步透过热导管来加 速排除热能,以防止集成电路产品烧毁。如图1、2所示,为习知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及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散热 装置10具有复数热导管20及复数散热鳍片30,其各热导管20具有一个散热端21及一个 吸热端22,该等散热鳍片30共同界定有复数散热流道31,且各散热鳍片30上具有至少一 个穿孔32及经由该穿孔32周缘凸伸的凸部33,而热导管20的散热端21穿设该穿孔32与 凸部33且同时串设各散热鳍片30,并紧迫方式配合其穿孔32及凸部33,以使其热导管20 与散热鳍片30间可达到最佳热传导的功效;而其复数散热鳍片30是彼此相互堆栈,为节省 材料及成本并达到较佳的热交换效率,该等散热鳍片30的厚度相当薄,以致散热鳍片30的 结构强度当然较为薄弱,且热导管20组设于穿孔32与凸部33时,其散热鳍片30容易因热 导管20强制紧迫组装,进而易造成穿孔32处产生破形损坏,而热导管20的外壁亦同时容 易因散热鳍片30的过度摩擦而表面磨损变形,进而影响其热导管20的热传导;故常用技术 具有下列缺点1.散热鳍片容易因热导管组装而损坏;2.热导管容易因散热鳍片而表面磨损。3.影响热传导效率。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常用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 的相关厂商所极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增加热传导效率及鳍片 结构强度的鳍片结构及其散热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鳍片结构及其散热装置,所述鳍片结构包含 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及至少一个第一凸部,该第一贯穿孔贯穿所述 本体,该第一凸部形成于本体上,且沿着该第一贯穿孔周缘从本体上朝一侧凸伸,并形成一个第一凸伸端,及至少一个第一破口设在该本体上,并连通该第一贯穿孔,且该第一破口具 有一个第一部分沿着该第一贯穿孔周缘放射状朝相反第一贯穿孔方向延伸,及一个第二部 分从前述第一部分延伸至第一凸部上,且该第二部分可不贯通该第一凸伸端或贯通该第一 凸伸端;将复数鳍片结构堆栈组成一个鳍片组,该等鳍片的第一贯穿孔间串设有至少一个 第一热导管构成一个散热装置;而其第一热导管紧配穿入该第一贯穿孔时,所述第一凸部 可经由第一破口产生受力扩张与经由第一凸伸部迫紧所述第一热导管,进而增加鳍片结构 整体的强度,且同时可防止第一热导管因鳍片过度摩擦而表面磨损变形,或造成鳍片本体 破损等现象,并且可大幅提升热传导效率;故本创作具有下列优点1.增加鳍片整体结构的强度;2.防止热导管表面磨损;3.增加热传导效率。附图说明图1常用技术的散热装置立体图;图2常用技术的散热鳍片立体图;图3A本技术鳍片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B本技术鳍片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C本技术鳍片结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A本技术散热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B本技术散热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实施示意图;图4C本技术散热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A本技术散热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B本技术散热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实施示意图;图5C本技术散热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6A本技术散热装置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B本技术散热装置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实施示意图;图6C本技术散热装置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鳍片40本体 41第一贯穿孔42第一凸部421第一凸伸端422第一破口423第一部分4231第二部分4232第二贯穿孔43第二凸部431第二凸伸端43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 予以说明。如图3A、3B、3C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鳍片结构立体图,所述鳍片40包 含有一个本体41,该本体41可具有单一贯穿孔或多数贯穿孔,而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41 以具有两贯穿孔为实施方式,如图3A所示,该本体4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42、至少一 个第二贯穿孔43、至少一个第一凸部421及至少一个第二凸部431,该第一贯穿孔42贯穿 该本体41,而第一凸部421沿着该第一贯穿孔42周缘从本体41上朝一侧凸伸并形成一个 第一凸伸端422,及至少一个第一破口 423设在该本体41上,并连通该第一贯穿孔42,该第 一破口 423具有一个第一部分4231设在该本体41上,且该第一部分4231沿着该第一贯穿 孔42周缘放射状朝相反第一贯穿孔42方向延伸;而该第二贯穿孔43同样贯穿该本体41,而第二凸部431沿着该第二贯穿孔43周 缘从本体41上朝同侧或另一侧凸伸并形成一个第二凸伸端432 (本实施例中是选择以朝相 反侧表示),及至少一个第二破口 433设在该本体41上,并连通该第二贯穿孔43,该第二破 口 433具有一个第三部分4331设在该本体41上,且该第三部分4331沿着该第一贯穿孔42 周缘放射状朝相反第二贯穿孔43方向延伸。又如图IBB所示,为本技术鳍片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与上一实施 例的组件及连结关系与运作大致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组件及组件符号,惟本较佳实施 例的相异处在于(1)该第一破口 423具有一个第一部分4231及一个第二部分4232,该第 一部分4231设在该本体41上,并沿着该第一贯穿孔42周缘放射状朝相反第一贯穿孔42 方向延伸,该第二部分4232从前述第一部分4231延伸至第一凸部421上,且不贯通该第一 凸伸端422 ; (2)该第二破口 433具有一个第三部分4331及一个第四部分4332,该第三部 分4331设在该本体41上,并沿着该第二贯穿孔43周缘放射状朝相反第二贯穿孔43方向 延伸,该第四部分4332从前述第三部分4331延伸至第二凸部431上,且不贯通该第二凸伸 端 432。又如图3C所示,为本技术鳍片结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与上一实施 例的组件及连结关系与运作大致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组件及组件符号,惟本较佳实施第二破口 433 第三部分4331 第四部分4332 散热装置50 鳍片组60 第一热导管70 第一散热端71 第一吸热端72 第二热导管80 第二散热端81 第二吸热端82例的相异处在于(1)所述第一破口 423的第二部分4232从所述第一部分4231延伸至第 一凸部421上,且其第二部分4232贯通该第一凸伸端422 ; (2)所述第二破口 433的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鳍片结构,其特征是,包含:一个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及至少一个第一凸部,该第一贯穿孔贯穿该本体,该第一凸部沿着该第一贯穿孔周缘从本体上朝一侧凸伸,并形成一个第一凸伸端,及至少一个第一破口设在该本体上,并连通该第一贯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胜石飞扉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