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替代宿主生产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093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替代宿主生产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其组分及重量配比是:200亿PIB/ml病毒悬液2.5-15%,60nm二氧化硅0.1-0.5%,芳香族氨基酸0.1-0.15%,精制荧光增白剂0.5-1%,木质素磺酸钠0.1-1%,氟啶脲0.01-0.1%,甘油1.0-2.0%,无菌水余量;病毒悬液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替代宿主即棉铃虫或甜菜夜蛾得到。本杀虫剂既保持了病毒杀虫剂的生物杀虫剂特性,对人畜和高等动物无害,适于在蔬菜上大量施用,又具有较宽的杀虫谱,一种广谱病毒杀虫剂仅含一种杆状病毒,就可防治多种重要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和较快的杀虫速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杀虫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替代宿主生产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悬浮 剂,适用于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棉红铃虫和甘蓝夜蛾等多种害虫的生物 防治。技术背景杆状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是专一性感染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的病 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就像人类的艾滋病毒一样可以让感染的害虫罹患不治之症。当害虫将 多角体病毒吃进腹中,多角体蛋白遇到昆虫中肠强碱性消化液立即溶解,将病毒粒子释放 出来,很快侵入中肠细胞,在细胞核中呈数量级扩增。扩增的病毒粒子随血淋巴循环对害 虫进行全身性感染,昆虫所有组织被病毒感染后都产生大量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由多角体 蛋白包裹,形成多角体,昆虫全身都被病毒多角体占据。此时只要外界轻轻触动虫体,它 就会在瞬间变为含有无数多角体病毒的液体。这种对害虫致命的液体,可以在害虫之间以 及上下代之间进行传播,形成大面积的昆虫病毒病,但对人、家畜、家禽、鸟、鱼等都非 常安全、友好。杆状病毒杀虫剂,由于其对宿主害虫杀虫效果好,对人畜及其它高等动物无害,不污 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是防治目标害虫的主要生物制剂之一。国内外已进行了多种杆状病 毒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但与化学农药相比,杆状病毒杀虫剂存在两个主要缺点, 一是杀 虫速度慢,田间施用4一7天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二是杀虫谱窄, 一种杆状病毒只能感染 一两种害虫,对同时发生的其它害虫无能为力。杆状病毒杀虫剂的这两个缺陷是制约昆虫 病毒杀虫剂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扩大杆状病毒的杀虫谱,现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 构建重组杆状病毒,用基因工程方法对杆状病毒基因组进行改造,试图获得杀虫谱较宽的 杆状病毒,但这种方法没有成功的报道。第二种方法是将几种昆虫病毒混合,配制成广谱 昆虫病毒杀虫剂,但这种方法要同时生产几种昆虫病毒,使病毒杀虫剂生产的难度和成本 都大大增加;第三种方法是选择广谱昆虫病毒毒种进行生产,目前主要是利用苜蓿银纹夜 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和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gM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是杆状病毒的代表种,能感染30多种昆 虫的细胞,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gMNPV)是该种的一个型,也能感染多种昆虫。 然而,AcMNPV虽然能感染多种昆虫,但对大多数重要农业害虫如棉铃虫、棉红铃虫、 小菜蛾等的毒力并不强,仅对粉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有较强的毒力。AcMNPV和AgMNPV 的生产目前只能用细胞培养增殖,或者是通过甜菜夜蛾幼虫活体增殖。用细胞培养增殖成 本太高无法实现产业化,用甜菜夜蛾幼虫活体增殖由于其对甜菜夜蛾的毒力较SeMNPV 低而病毒产量受到限制。上世纪70-80年代,国内外都分离到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Wra 6ra^/cfle 做c/eo/ o/3;/ a/raw'r附,MbMNPV),由于甘蓝夜蛾在我国蔬菜上危害并不严重,甘蓝夜蛾 没有用合适的人工饲料饲养,该病毒的研究工作当时基本停止。后来发现,该病毒也是一 种广谱杆状病毒,它虽然不如AcMNPV和AgMNPV的杀虫谱广,但对一些重要害虫如甜 菜夜蛾、小菜蛾、棉红铃虫、棉铃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然而,该病 毒的原始宿主是甘蓝夜蛾,它没有合适的人工饲料饲养,不能通过虫体增殖的方法生产病 毒,病毒也没有合适的细胞系进行增殖,该病毒只是进行了一些实验室研究,没有发展成 病毒杀虫剂产品防治害虫。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剂型,目前主要是可湿性性粉剂、油剂和悬浮剂。前两种剂型由于 剂型落后,逐渐被淘汰。昆虫病毒悬浮剂目前有两个专利技术专利,中国专利甜菜夜蛾核多 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专利号ZL02115908.4CN)是本专利技术人申请的第一个授权的昆虫病 毒悬浮剂专利,但其只能防治甜菜夜蛾,在应用中受到限制。中国专利一种含有纳米材 料的杆状病毒杀虫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923007A)虽然在剂型中也加入纳 米无机材料,但其使用的病毒原粉需要提纯,而越纯的病毒在环境中越容易失去活性;其 中的分散剂甚至包括十二垸基硫酸钠(SDS),而SDS可使昆虫病毒在短期内活性大大降 低,縮短产品的货架寿命,影响田间防治效果;其中的增效剂罗列了多种昆虫生长调节物 质,但并不是所有的昆虫生长调节物质都对病毒有增效作用。要解决目前昆虫病毒杀虫剂存在的问题,就要发展能用活体昆虫大量增殖广谱杆状病 毒的技术,就要发展组分更完善、光保护作用更强、杀虫效果更好的昆虫病毒杀虫剂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替代宿主甜菜夜蛾或棉铃虫生产广谱杆 状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解决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原始宿主不能人工 饲养,不能通过原始宿主大量活体增殖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 棉铃虫、烟青虫、棉红铃虫和甘蓝夜蛾等多种重要害虫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病毒悬液、纳米级二氧化硅、精制 荧光增白剂、芳香族氨基酸、木质素磺酸钠、甘油、灭幼脲类似物氟啶脲和无菌水。所述 病毒悬液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替代宿主得到的,替代宿主为棉铃虫或甜菜夜蛾。所述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是200亿PIB/ml病毒悬液2. 5-15%, 60nm 二氧化硅0.1-0.5%,芳香族氨基酸0.1-0.15%,精制荧光增白剂0.5-1%,木质素磺 酸钠0.1-1%,氟疲脲0.01-0.1%,甘油1.0-2.0°%,无菌水余量。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用替代宿主生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经过多年的研究, 我们发现用MbMNPV感染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不仅对这些害虫都有感染 性,且杀虫活性与它们的原始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小 菜蛾颗粒体病毒感染各自宿主的杀虫活性接近。由于已有成熟的棉铃虫病毒和甜菜夜蛾病 毒杀虫剂生产技术,我们就开展了用替代宿主生产甘蓝夜蛾病毒杀虫剂的研究,试图解决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难以通过原始宿主活体增殖生产的问题,使甘蓝夜蛾病毒能够大量生产,且生产成本较低,具有市场开发潜力。这种目的已经达到。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虫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其一.实现了利用替代宿主生产病毒的方法,且成本较低廉。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MNPV)虽是一种广谱杆状病毒,但其原始宿主不能 人工饲养,不能在活体上大量增殖,细胞培养增殖既困难成本也十分高昂。我们用人工大 量饲养的甜菜夜蛾或棉铃虫幼虫活体增殖生产,在保持病毒杀虫活性和广谱杀虫特性的同 时,使该病毒生产方便,生产效率高。在以前的昆虫病毒杀虫剂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已有 成熟的甜菜夜蛾和棉铃虫人工饲料和人工饲养技术,有提高杆状病毒产量的方法。棉铃虫 用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历期12天,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幼虫历期15天,单 虫幼虫病毒产量达100亿PIB。甜菜夜蛾用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历期11天,病毒感染后 幼虫历期为13天,单头幼虫病毒产量达20亿PIB。利用替代宿主生产广谱杆状病毒,技 术成熟、方法简便,单虫平均病毒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将促进广谱杆状 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其二.杀虫谱宽,并对多种重要害虫有很好的防效。以前开发的昆虫杆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包括病毒悬液、纳米级二氧化硅、精制荧光增白剂、芳香族氨基酸、木质素磺酸钠、甘油、灭幼脲类似物氟啶脲和无菌水,其特征是用替代宿主生产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所述病毒悬液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替代宿主得到的,替代宿主为棉铃虫或甜菜夜蛾;所述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是:200亿PIB/ml病毒悬液2.5-15%,60nm二氧化硅0.1-0.5%,芳香族氨基酸0.1-0.15%,精制荧光增白剂0 .5-1%,木质素磺酸钠0.1-1%,氟啶脲0.01-0.1%,甘油1.0-2.0%,无菌水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包括病毒悬液、纳米级二氧化硅、精制荧光增白剂、芳香族氨基酸、木质素磺酸钠、甘油、灭幼脲类似物氟啶脲和无菌水,其特征是用替代宿主生产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所述病毒悬液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替代宿主得到的,替代宿主为棉铃虫或甜菜夜蛾;所述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是200亿PIB/ml病毒悬液 2.5-15%,60nm二氧化硅0.1-0.5%,芳香族氨基酸0.1-0.15%,精制荧光增白剂 0.5-1%,木质素磺酸钠0.1-1%,氟啶脲 0.01-0.1%,甘油1.0-2.0%,无菌水 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其组分的重量配比是200亿PIB/ml病毒悬液10. 0%,60nm 二氧化硅0.3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0.12%,精制荧光增白剂1%,木质素磺酸钠0.2%,氟啶脲0.05%,甘油1.5%,无菌水余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其组分的重量配比是200亿PIB/ml病毒悬液10. 0%,60nm 二氧化硅0.15%,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0.14%,精制荧光增白剂0.8%,木质素磺酸钠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信姚立刘海良孙修炼彭辉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