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9358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采取多级连接的抑制吸收结构,以实现抑制车辆头节车体与转向架之间产生的高压瞬变浪涌脉冲,以抑制吸收高压浪涌脉冲至现有峰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将针对轴承产生的电蚀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抑制吸收装置包括有一金属容器,在金属容器中设置有与外部接地线连接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其中,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与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通过铜线连接,并且在金属容器中填充有环氧树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属于轨道交通与电气 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运行于干线铁路的轨道车辆时速已达380公里及以上,因而对于车辆动 力与控制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设计与使用性能要求。车辆电气控制系统通常会受到高压浪涌的影响,例如由于首节车体和转向架采用 绝缘不等电位设计时,在升降弓、过分相以及两列车辆重联运行时,均不可避免地在首节车 体与转向架之间发生高压浪涌现象。当高压浪涌发生时,高压电流通过空间耦合、共模传导等方式进入车载设备内部, 致使车载设备、速度传感器受到干扰甚至被烧损。对此有必要对形成的高压浪涌问题加以解决,通常较为彻底的解决方式是将高压 电流及时地进行接地处理。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 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采取多级连接的抑制吸收结构,以实现抑制车辆头节车体与转向架之 间产生的高压瞬变浪涌脉冲,以抑制吸收高压浪涌脉冲至现有峰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将针 对轴承产生的电蚀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金属容器,在金属容器中设置有与外部接地线连接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次级石墨间隙 放电浪涌防护单元。其中,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与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通过铜线连接,并且在 金属容器中填充有环氧树脂。如上述基本方案特征,TVS浪涌防护单元与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构成了多 级防护体系,采用金属容器有利于进行电磁屏蔽,环氧树脂则用于多级防护单元之间的绝 缘保护。为便于观察防护单元的工作状态、以及便于更换保险丝,可采取的进一步修改方 案是,所述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具有一杯状主体(30),在主体中通过盖帽封装有保险丝玻璃管。为保证与车体或转向架之间接地线的连接紧固性,金属容器与外部接地线的接 口,通过螺栓进行压接安装。为均衡整节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抑制吸收效果,可在车辆每节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布设4个泄放点,即抑制吸收装置设置于车轴的轴端位置。如上所述,本技术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具有的优点是1、通过多级抑制吸收结构能够高压瞬变浪涌脉冲有效抑制,能够保护车载设备、 速度传感器不受干扰和损坏。2、降低针对轴承产生的电蚀影响,延长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现结合下述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所述抑制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金属容器1,接地线2,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次级石墨间隙 放电浪涌防护单元4,螺栓5;主体30,盖帽31,保险丝玻璃管3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设置于车轴的 轴端位置,即头节车厢的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布设4个泄放点。抑制吸收装置包括有,纯铜的金属容器1,在金属容器1中设置有与外部接地线2 连接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4。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与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4通过扁平编制的铜 线连接,在金属容器1中填充有环氧树脂。金属容器1与外部接地线2的接口通过螺栓5进行压接安装。所述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具有一杯状主体30,在主体30中通过盖帽31封 装有便于更换的保险丝玻璃管32。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能够将高压浪涌脉冲最大电压值抑制吸 收至未加装此装置的1/3。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金属容器(1),在金属 容器(1)中设置有与外部接地线(2)连接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次级石墨间隙放电 浪涌防护单元;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与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4)通过铜线连接;在金属容器(1)中填充有环氧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 TVS浪涌防护单元(3)具有一杯状主体(30),在主体(30)中通过盖帽(31)封装有保险丝 玻璃管(3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容 器⑴与外部接地线⑵的接口,通过螺栓(5)进行压接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抑制吸收装 置设置于车轴的轴端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采取多级连接的抑制吸收结构,以实现抑制车辆头节车体与转向架之间产生的高压瞬变浪涌脉冲,以抑制吸收高压浪涌脉冲至现有峰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将针对轴承产生的电蚀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抑制吸收装置包括有一金属容器,在金属容器中设置有与外部接地线连接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其中,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与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通过铜线连接,并且在金属容器中填充有环氧树脂。文档编号H02H9/04GK201928019SQ20102069013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孙宁, 肖石, 马云双 申请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多级浪涌抑制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金属容器(1),在金属容器(1)中设置有与外部接地线(2)连接的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4);初级TVS浪涌防护单元(3)与次级石墨间隙放电浪涌防护单元(4)通过铜线连接;在金属容器(1)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石马云双孙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