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哲峰专利>正文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8455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的复方药物,其特征是所说的药剂是静脉给药的含银杏叶有效成分与双嘧达莫的输液剂或静脉滴注用粉针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银杏叶在我国作为药用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仅限于中药的方剂或民间单验方中。用现代科学方法对银杏叶进行研究,发现银杏叶最重要的有效成分是银杏内酯与黄酮醇。银杏内酯具有抵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黄酮醇则有消除自由基的功能,除了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外,亦可防止动脉硬化。还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对人类记忆的基本神经元组有影响,能改善记忆力,治疗眩晕、耳鸣及脑血管疾病,效果十分显著。但迄今为止,因银杏叶提取物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欠佳等原因,银杏叶制剂主要为口服剂型。但口服制剂起效缓慢、生物利用度低,经胃肠道吸收会产生生物降解,使某些有效成分遭破坏而影响疗效。而市售临床使用的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则仅为小水针剂(5毫升和10毫升两种规格),并存在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在贮存期间容易变色、出现沉淀及含量降低。而且不能直接用于静脉滴注,需加入葡萄糖输液或生理盐水中才能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不但使用不便,在打开小水针安瓿时,药液与空气接触,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增加了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现有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仅有小水针剂型,质量不稳定,使用不方便,影响疗效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疗效显著的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的静脉给药剂型,以提高药品质量,方便临床应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剂型是静脉给药的含银杏叶有效成分与双嘧达莫的输液剂(每个基本包装单位为50毫升至500毫升,含银杏总黄酮4毫克至30毫克,双嘧达莫1.5毫克至15.0毫克)和静脉滴注用粉针剂(每支含银杏总黄酮4毫克至30毫克,双嘧达莫1.5毫克至15.0毫克)。银杏叶提取物中其它有效成份不作限定。本专利技术输液剂中可以含有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巯基乙酸、蛋氨酸、维生素C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EDTA二钠、EDTA钙钠或二者联合应用作为稳定剂;还可以有一价碱金属的碳酸盐、醋酸盐、磷酸盐或其水溶液以及盐酸、醋酸、硫酸、磷酸及各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以调节输注液的pH值为3.5~7.5;同时可有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右旋糖苷或甘氨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作为渗透压调节剂。本专利技术粉针剂可含有一价碱金属的磷酸盐、醋酸盐、碳酸盐或其水溶液以及盐酸、醋酸、硫酸、磷酸及各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使每支成品粉针剂加10毫升注射用水溶解后的pH值为3.5~5.5)以及甘露醇、山梨醇和/或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巯基乙酸、蛋氨酸、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几种,以起到助溶、分散或稳定等作用。本专利技术所用跟双嘧达莫配伍的药物原料银杏叶有效成份可以是银杏叶药材为起始原料的乙醇—水提取液、银杏叶提取物、银杏总黄酮或银杏总黄酮和银杏内酯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输液剂不仅克服了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小水针作为静脉滴注使用不便的弱点,而且也使药物的稳定性明显增强。而本专利技术的粉针剂,因其两主要成分均处于均匀分散的固体状态,稳定性的增加更为明显,同时其临床应用时造成二次污染的机会亦低于小水针剂,易于运输和贮存。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还有①银杏总黄酮在低浓度(按银杏总黄酮计,每100ml中低于15mg)水溶液状态的稳定性高于高浓度(按银杏总黄酮计,每100ml中高于15mg)水溶液状态;②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共同溶解,冷冻干燥成为二者均匀分散的固体后,其有效成分银杏总黄酮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其单独冻干后固体状态的稳定性。同时为减少活性炭对有效成分的吸附,制备过程不使用活性炭,而采用中孔纤维膜超滤新技术以去除杂质,提高产品质量。临床早已证明,本专利技术中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总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改善脑缺血产生的症状和记忆功能。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浓度(50微克/毫升)可抑制血小板释放。二者结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发现,银杏总黄酮在低浓度(按银杏总黄酮计,每100ml中低于15mg)水溶液状态的稳定性高于高浓度(按银杏总黄酮计,每100ml中高于15mg)水溶液状态;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共同溶解,冷冻干燥成为二者均匀分散的固体后,其有效成分银杏总黄酮的稳定性高于两种冻干粉粉碎后按相同比例混合的混合物稳定性,明显高于银杏叶提取物单独冻干后固体状态的稳定性。表1是剧烈条件(50℃恒温保存)下同一批银杏叶浸膏在不同浓度时有效成分稳定性对比。据此将本品制成输液剂,不仅可带来使用上的方便,而且可使稳定性大为增强,使药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都得以加强。表1.50℃条件下银杏叶浸膏不同浓度时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浸膏浓度 放置时间外观 有效成分含量(mg/100ml)(mg/100ml)(月) 银杏总黄酮 银杏内酯0 溶液澄明,无沉淀 111.4(100%)27.8(100%)416.7 3溶液稍混浊,无沉淀 91.3(82.0%)23.2(83.5%)6 溶液混浊,有沉淀 80.9(72.6%)20.8(74.8%)0 溶液澄明,无沉淀 11.1(100%) 2.78(100%)41.67 3 溶液澄明,无沉淀 10.3(92.8%)2.62(94.24%)6 溶液澄明,无沉淀 9.8(88.3%) 2.54(91.37%)0 溶液澄明,无沉淀 2.23(100%) 0.56(100%)8.333 溶液澄明,无沉淀 2.12(95.06%) 0.53(94.64%)6 溶液澄明,无沉淀 2.07(92.83%) 0.51(91.1%)注数值中()内数字为相当于初始时含量的百分数。表2是剧烈条件(50℃恒温保存)下同一批银杏叶浸膏单独冻干制成粉针剂、与双嘧达莫按共同溶解,冷冻干燥,均匀分散制成粉针剂及两种冻干粉粉碎后按相同比例混合制成粉针剂三种情况的稳定性考察结果。可见,本专利技术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粉针剂,因其有效成分与双嘧达莫间呈分子水平的均匀分散状态,而使稳定性大为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使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都得以加强。表2.50℃条件下不同方法制备粉针剂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制备方法 放置时间 外观 有效成分含量(mg/支)(月) 银杏总黄酮 银杏内酯提取物 0 浅棕黄色粉末10.24(100%) 2.56(100%)单独冷干3 棕黄色粉末9.07(88.57%) 2.43(94.92%)6 棕色粉末7.87(76.86%) 2.25(87.89%)两成分 0 浅棕黄色粉末 10.57(100%) 2.61(100%)粉末混合3 棕黄色粉末9.63(91.11%) 2.45(93.87%)6 棕色粉末8.71(82.40%) 2.28(87.36%)0 浅棕黄色粉末 10.63(100%) 2.64(100%)本专利技术方法 3 浅棕黄色粉末 10.20(95.95%) 2.51(95.08%)6 浅棕黄色粉末9.85(92.66%) 2.48(93.94%)注数值中()内数字为相当于初始时含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哲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