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8抑制剂在治疗或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1319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IL-18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别是创伤性头部外伤的药物中的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脑的病理状况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IL-18抑制剂在治疗和/或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别是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989年有人叙述了一种内毒素诱导的血清活性,该活性能诱导由小鼠脾细胞获得的干扰素-γ(IFN-γ)(Nakamura等人,1989)。这种血清活性的作用不是IFN-γ的直接诱导剂,而是与IL-2或有丝分裂原一起作为共刺激剂。有人尝试由内毒素后小鼠血清纯化这种活性,结果揭示了一种分子量为50-55kDa表观均一的蛋白质。由于其他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产生IFN-γ的共刺激剂,所以无法通过中和抗IL-1、IL-4、IL-5、IL-6或TNF的抗体来中和该血清活性,提示它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因子。1995年同一批科学家证实了以疮疱棒状杆菌(P.acnes)预处理的小鼠肝脏提取物中含有由内毒素诱导产生IFN-γ的共刺激剂(Okamura等人,1995)。此模型中肝脏巨噬细胞群(Kupffer细胞)扩展,低剂量细菌脂多糖(LPS)對这些小鼠来說是可致命的,但对于未经预处理的小鼠是不致命的。该因子被命名为IFN-γ诱导因子(IGIF),后来又被称为白细胞介素-18(IL-18),由1,200克经疮疱棒状杆菌处理过的小鼠肝脏提纯至均浆。采用由纯化IL-18的氨基酸序列所产生的简并寡核苷酸来克隆小鼠IL-18cDNA。IL-18是18-19kDa蛋白质,含有157个氨基酸,与数据库中任何一种肽没有明显的相似性。在Kupffer细胞与活化的巨噬细胞中不难检测到IL-18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信使RNAs。重组IL-18似乎通过一个独立的途径诱导IFN-γ,比IL-12更有效力(Micallef等人,1996)。与由内毒素诱导的血清活性相似,IL-18本身不会诱导IFN-γ,但其主要功能是与有丝分裂原或IL-12一起作为共刺激剂。IL-18似乎通过一条依赖于IL-12的途径来增强T细胞增殖,在体外增强Th1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且当与IL-12结合时对增强IFN-γ的产生具有协同作用(Maliszewski等人,1990)。在克隆小鼠之后,1996年已有了IL-18的人cDNA序列的报导(Ushio等人,1996)。用受感染的组织克隆IL-18,并对IL-18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疾病之间有密切联系。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会自发地发展为自身免疫胰岛炎和糖尿病,单次注射环磷酰胺可使这些病加快或同步发展。在胰岛炎早期的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的胰腺中通过逆转录酶PCR技术证实了IL-18mRNA。经过环磷酰胺治疗后,IL-18mRNA水平很快上升,先于IFN-γmRNA的增加,然后再发展为糖尿病。有趣的是,这些动力学酷似IL-12-p40mRNA的动力学,致使各种mRNA水平有密切联系。由胰腺RNA克隆IL-18cDNA,再作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与由Kupffer细胞及体内预活化的巨噬细胞克隆的IL-18序列相同。另外,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的巨噬细胞以IL-18基因表达应答环磷酰胺,而经过平行处理的Balb/c小鼠却不会作这样的应答。所以,IL-18表达在自身免疫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中是反常调节的,与糖尿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Rothe等人,1997)。IL-18可能通过增加Fas配体对Th1细胞的功能活性而对免疫调节和炎症具有一定作用(Conti等人,1997)。IL-18也在肾上腺皮质中表达,因而可能是一种分泌型神经免疫调节剂,受压后在使免疫系统和谐配合上发挥重要作用(Chater,1986)。在体内切割pro-IL-18形成IL-18,它的内源活性似乎解释了在疮疱棒状杆菌中产生IFN-γ以及LPS介导的致死现象。成熟IL-18通过IL-1β转化酶(IL-1β转化酶、ICE、caspase-1)由它的前体产生。IL-18受体由至少两种成分组成,共同操作配体的结合。在由小鼠IL-12刺激的T细胞中发现了IL-18的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Yoshimoto等人,1998),提示存在着一个多链受体复合物。迄今为止鉴定了两个受体亚基,二者均属于IL-1受体家族(Parnet等人,1996)。IL-18的信号转导涉及NF-κB的活化(DiDonato等人,1997)。最近,从人尿液分离出对IL-18有高亲和力的可溶性蛋白质,并且叙述了人和小鼠cDNAs(Novick等人,1999;WO99/09063)。该蛋白被命名为IL-18结合蛋白(IL-18BP)。IL-18BP不是已知的IL-18受体之一的胞外结构域,而是一种分泌型天然循环蛋白。它属于分泌型蛋白的一个新家族,该家族还包括几种痘病毒编码的蛋白质,其与IL-18BP高度同源(Novick等人,1999)。IL-18BP在脾中固有地表达,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与IL-1II型受体具有有限同源性。它的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1q13上,在8.3kb的基因组序列中没发现编码跨膜结构域的外显子(Novick等人,1999)。业已对由mRNA剪接产生以及在各种cDNA库中发现的四种人IL-18BP同种型和两种小鼠IL-18BP同种型进行了表达、纯化,并评估其结合与中和IL-18生物活性的能力(Kim等人,2000)。人IL-18BP同种型a(IL-18BPa)对IL-18的亲和力最高,结合速率快,解离速率慢,解离常数(K(d))为399pM。除了29个C末端氨基酸外,IL-18BPc与IL-18BPa都有Ig结构域;IL-18BPc的K(d)低10倍(2.94nM)。然而,过量2摩尔时IL-18BPa和IL-18BPc均能中和95%以上的IL-18。IL-18BPb和IL-18BPd同种型缺少完整的Ig结构域,因而不能结合或中和IL-18。小鼠IL-18BPc和IL-18BPd同种型具有完全一样的Ig结构域,过量2摩尔时能中和95%以上的小鼠IL-18。不过,小鼠IL-18BPd的C-末端基序与人IL-18BPa相同,故也能中和人IL-18。分子模型鉴定了IL-18BP的Ig结构域中一个较大的静电疏水混合结合位点,这可解释它与配体能以高亲和力结合的现象(Kim等人,2000)。创伤性脑损伤(TBI),也可简称为头部外伤或闭合性头部外伤(CHI),指头部受到外来撞击导致脑部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它大多数发生于车祸或自行车意外,但也可因溺闭、心脏病发、中风和受感染而引发。这一类创伤性脑损伤通常是因为脑部缺氧或缺血而引起,因而可称为“缺氧性损伤”。发生车祸或跌倒时,头部受到撞击引致闭合性头部外伤。在此情况下,头骨撞到一个固定物体,头骨内的脑绕它的轴线(脑干)扭转,造成局部或大范围损害。另外,脑部即由允许其“漂浮”的流体所包围的软质可反弹至头骨上,导致将来可能会再受伤。受伤后可能即时有一段时间失去意识,这段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数星期或数个月。由于扭转或反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脑部很多部位受损或有瘀伤。这种情况称为脑部弥漫性损伤或“非枪弹损伤(non-missile injury)”。非枪弹损伤所造成的这类脑受损可分为原始或继发性脑损伤。原始脑损伤发生于受伤当时,主要在撞击部位,特别是当头骨碎裂时。大面积挫伤可能与大脑内出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L-18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肖哈密
申请(专利权)人:阿雷斯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