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668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缺,球缺的壳体上连接至少两个支管,球缺的开口端连接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使管道连接更加灵活方便,管道分流或汇合的节点少,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制造加工简单;球体相对三通强度计算壁厚较薄,成本降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用于多路管道连接。属于管道连接

技术介绍
在管道设计时,多路管道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三通结构。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三 通连接管道结构示意图。所述传统的三通连接管道包括总管4,总管4通过三通8连接第一 支路5和第二支路6,第一支路5通过三通8连接第三支路7和第四支路9。其缺点是三 通8的制造及强度计算都比较复杂,而且通过三通8分流或汇合的管道流体流动情况较复 杂,在三通8内易形成湍流,另外三通8只能连接三路管道,多于三路就要增加三通8的个 数,成本较高。并因三通8方向性的制约导致管道布置复杂,管道分流或汇合的节点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代替三通连接多路管道,制造加工 简单,利于流体分流或汇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包括球缺,球缺的壳体上连接至少两个支管,球缺的开口端连接总管。所述总管与球缺相连的一端为与球缺同半径互补球缺形状。所述总管为异径管。本技术的优点是1.使管道连接更加灵活方便,管道分流或汇合的节点少,占用空间小;2.安全可靠;3.制造加工简单;4.球体相对三通强度计算壁厚较薄,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三三通连接管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种 f道连接结构俯视图;图3为第--种 f道连接结构侧视图;图4为第二二种 f道连接结构俯视图;图5为第二二种 f道连接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第一种管道连接结构俯视图,图2为其侧视图,所述第一种管道连 接结构包括球缺1,球缺1的壳体上连接三个支管2,球缺1的开口端连接总管3。所述总管3与球缺1相连的一端为与球缺1同半径互补球缺形状。支管2可以不同的角度连接到球缺1上,球缺1制造比较简单,壁厚均勻,应力分 析简单,管道连接更加灵活。由于球缺1是一球缺,其壳体上可开孔范围大,当支管2较多 时也通过它实现连接,球体受力均勻,支管2的连接角度可以多变,这样使得连接更加灵活 方便,还可以节省弯头等连接部件。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第二种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球缺 1,球缺1的壳体上连接三个支管2,球缺1的开口端连接总管3。所述总管3为异径管。支管2可以不同的角度连接到球缺1上,球缺1制造比较简单,壁厚均勻,应力分 析简单,管道连接更加灵活。由于球缺1是一球缺,其壳体上可开孔范围大,当支管2较多 时也通过它实现连接,球体受力均勻,支管2的连接角度可以多变,这样使得连接更加灵活 方便,还可以节省弯头等连接部件。权利要求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缺(1),球缺(1)的壳体上连接至少两个支管(2),球缺(1)的开口端连接总管(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3)与球缺(1)相连的一 端为与球缺(1)同半径互补球缺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3)为异径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缺,球缺的壳体上连接至少两个支管,球缺的开口端连接总管。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管道连接更加灵活方便,管道分流或汇合的节点少,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制造加工简单;球体相对三通强度计算壁厚较薄,成本降低。文档编号F16L41/03GK201661801SQ20102015485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专利技术者周曙光, 徐艳霞, 汪涛, 韩培婷 申请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缺(1),球缺(1)的壳体上连接至少两个支管(2),球缺(1)的开口端连接总管(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曙光徐艳霞韩培婷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