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山河专利>正文

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0821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渣机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体包括螺旋外筒和安装在螺旋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以及内筒分别设有膜式壁结构,组成膜式壁结构的管件进行连接;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由回型连接的管件组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外筒和内筒形成可让渣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内的内、外筒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冷渣机可显著提高热交换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提高筒体刚性和耐用度;同时起支撑作用和冷却作用的框架结构增加了设备主体抗变载应力,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周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渣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 机。
技术介绍
热渣的冷却及其余热的回收是冶金、电力、化工、能源、建材等行业必不可少的设 备。在现有技术中,1。滚筒冷渣机主要是采用单层冷却,即内筒套在外筒内,内外筒之间的 腔体注水,腔体内设置螺旋叶片,当热渣从抛渣板与内筒内壁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时,冷却水 对之冷却,热水则从内筒中心的出水管流出,但该滚筒冷渣机的筒体刚性和耐用度较差,水 换热效率较低。2。排管膜式壁逆回水冷渣机,即经热交换后的热水逆向通过进水管中心排 出,减小了进水管有效流通横切面积故需超高压水(4Mpa)循环增加设备且留下安全隐患, 亦无益的与冷却进水进行热交 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旋膜式壁U形膜 式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筒体刚性和耐用度较差, 水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设计、制造一种螺旋膜式壁U形膜式壁 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包括出料装置、进料装置、支承装置、螺旋筒体、连接于所述螺旋 筒体内且位于其中心的进出水管,进水管穿过所述出料装置联接旋转接头,所述旋转筒体 安装在所述支承装置上,所述旋转筒体的前端设有出料装置,所述旋转筒体的后端设有进 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体包括螺旋外筒和安装在螺旋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 以及内筒分别设有通流膜式壁结构;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由U形膜式壁连接的管件 组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外筒和内筒形成可让渣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外筒上设 置有螺旋叶片,所述通流为冷却水直接由前端进入后端流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通流膜式壁结构由螺旋水冷管和膜式壁组成。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旋转筒体水平倾斜1-10度安装在所述支承装 置上。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U形膜式壁连接的管件组成U型路径水冷管壁。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外筒的管件之间采用桥接鳍片连接件进行连 接,所述内筒的管件之间采用回型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内筒的内截面为多边形分割结构。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外筒外壁前、后段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圈。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的进出冷 却水流动方向为双旋转接头联接的通流式。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出料装置下端设置有锥形防漏出料口。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进料装置设有独立的冷却水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冷渣机可显著提高热交换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可显 著提高热交换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可提高筒体刚性和耐用度;同时起支撑作用和冷却作用 的的框架结构增加了设备主体抗变载应力,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周期。使用小于等与0. 5Mpa 水压,不增加冷却水水量,增大了有效换热面积、提升了水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渣流内 部和渣粒之间的传热效率,达到了适应及满足大型循环流化床较大排渣量和适合的出渣温 度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中U形膜式连接的管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U形膜式连接的管件B-B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包括出料装置1、进料装置3、支承装 置2、螺旋筒体4、连接于所述螺旋筒体内且位于其中心的出水管,进水管穿过所述出料装 置联接旋转接头,在一实施例中,该旋转接头可为球面旋转接头,所述旋转筒体4水平倾斜 1-10度安装在所述支承装置2上,所述旋转筒体4的前端设有出料装置1,所述旋转筒体 4的后端设有进料装置3,所述出料装置1下端设置有锥形防漏出料口 ;所述螺旋筒体4包 括螺旋外筒和安装在螺旋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以及内筒分别设有通流膜式壁结构,组 成通流管件由膜式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由膜式连接的管件组成的框 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外筒和内筒形成可让渣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内的内、外筒上设置有螺 旋叶片8。如该膜式连接的管件可为U形膜式连接的管件。所述通流膜式结构由螺旋膜式水冷筒壁5以及支撑U形水冷管壁6和U形管件7 组成。所述U形管件7和膜式壁组成水冷壁。所述外筒的管件之间采用桥接鳍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内筒的管件之间采用回 型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内筒的截面为多边形分割结构。所述通流膜式结构为螺旋和U 形管膜式壁结构。所述外筒外壁中部固定安装有与传动装置联接的传动齿圈,所述外筒外 壁前、后段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圈。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螺旋复合膜式壁结构冷渣机,包括安装于 底座2上的外筒、套于外筒内的内筒和内筒中心的进出水管,内筒和外筒均采用膜式壁结 构,组成膜式壁结构的管件内流水,外筒的管件之间采用桥接鳍片连接件进行连接,内筒的 管件之间采用回型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由回型连接的管件组成的框 架,框架与外筒和内筒形成可以走渣的腔体,腔体内的内、外筒上设置有螺旋叶片8。外筒 外侧中部固定安装(焊接)有与传动结构连接的传动齿圈,外筒外侧前、后段分别固定安装 (焊接)有支撑圈,支撑圈与支座上的支撑轮连接;在内、外筒的前端安装有出渣箱1,出渣 箱1联接进水口的进出水旋转接头,外筒下端设置有锥形出渣口,后端设置有进渣箱2,进渣箱2中部设置进渣管联接循环水套。图3为U形水冷管5的示意图,其形成U形回路,图4则为U形水冷管的截面图, 可知,螺旋膜式水冷筒壁5和U形水冷管进行连接并固定在内筒上。本技术中水走向为进水口一进水管一、外筒螺旋内U形膜式壁管件一出水 管一出水口。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起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传动齿圈旋转,焊接于外筒上的传动齿圈随之一起 旋转,当热渣从进渣循环水套管通过进渣箱进入内外筒之间的仓体,热渣被仓体内旋转的 螺旋叶片推动向前。另外,冷却水流由出渣端向进渣端旋转回转通流与仓体内的渣流是逆 向的,这样更有效的带走了大量的热量,冷却后的低温炉渣经锥形出渣口产排出冷渣机外。 炉渣的热量通过螺旋叶片和冷却水热传导,提高了冷却水的温度,可直接将加热了的冷却 水输送进锅炉,又有效节约了能源。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包括出料装置、进料装置、支承装置、螺旋筒体、连接于所述螺旋筒体内且位于其中心的进出水管,进水管穿过所述出料装置联接旋转接头,所述旋转筒体安装在所述支承装置上,所述旋转筒体的前端设有出料装置,所述旋转筒体的后端设有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体包括螺旋外筒和安装在螺旋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以及内筒分别设有通流膜式壁结构;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由U形膜式壁连接的管件组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外筒和内筒形成可让渣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外筒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膜式壁结构通流两级冷却冷渣机,包括出料装置、进料装置、支承装置、螺旋筒体、连接于所述螺旋筒体内且位于其中心的进出水管,进水管穿过所述出料装置联接旋转接头,所述旋转筒体安装在所述支承装置上,所述旋转筒体的前端设有出料装置,所述旋转筒体的后端设有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筒体包括螺旋外筒和安装在螺旋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以及内筒分别设有通流膜式壁结构;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由U形膜式壁连接的管件组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外筒和内筒形成可让渣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外筒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通流为冷却水直接由前端进入后端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山河
申请(专利权)人:徐山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