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回程粉体导热油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174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回程粉体导热油锅炉,包括循环油泵、炉膛、燃尽室、对流管束、尾部换热设备、燃烧器、落渣装置、下集箱和上集箱,下集箱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底部,上集箱设置在锅炉本体的顶部;燃烧器布置在锅炉炉膛的前部、顶部、底部或侧部;锅炉本体采用全膜式水冷壁结构,四角布置4根主下降管;对流管束设置在对流管束烟道内,对流管束烟道纵向设置,且与炉膛等高;对流管束、主下降管和膜式水冷壁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集箱和下集箱联通;燃尽室与炉膛背靠背纵向并排且等高设置;炉膛、燃尽室、对流管束烟道和尾部换热设备依次串联导通;炉膛内布有二级助燃和脱硝二次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烟气流程长,燃料燃烧充分,换热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煤工业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煤粉、油、气、生物质粉、其他可燃固体粉为燃料,用于产生加热导热油的三回程粉体锅炉。
技术介绍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以燃煤为主,油、气、生物质、其他固体燃料作为补充的工业锅炉仍将是工业锅炉的主导产品。传统的工业燃煤锅炉以层燃锅炉为主,缺点是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难以满足节能减排和污染物排放要求。煤的粉状燃烧、油气燃烧、粉状生物质燃烧、其他固体燃料的粉态燃烧是燃料的高效洁净燃烧方式之一,其燃烧效率可达98%以上,是一项成熟的燃烧技术,在大型电站锅炉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粉体燃烧在工业锅炉上也得到应用,大多采用YJW型卧式双盘管结构或YJL型力式双盘管结构型水管结构,但存在一定的不足:1)YJL型立式双盘管结构锅炉高度过高,制造安装不方便,检修困难。2) YJW型卧式双盘管结炉膛过低,炉膛过低燃料燃烧不够充分。3)燃烧不够均匀,前后温差比较大,不利于降低叫的含量。4)负荷调节范围小,只能使用单一燃料。5)锅炉灰、渣清理不方便。6)锅炉钢材、炉墙材料消耗大。7)锅炉房占地面积大、土建成本高。8)锅炉密封性能不佳、砖墙漏风量大、锅炉热损失大、引风机电耗大。还有一种立式煤粉角管式锅炉,如图1所示。其炉膛2’与燃尽室之间采用砖墙结构,并且燃尽室的高度只有炉膛的1/2至1/3。这种结构的锅炉,一方面炉膛2’的侧壁热量不能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燃尽室的高度受限,高温烟气的流程较短,因此锅炉的热效率较低。另外,由于没有留出检修空间,不利于维修保养。另外,是图1所示的立式煤粉角管式锅炉是蒸汽锅炉,其结构并不适合本技术的导热油锅炉。图2所示是另一种立式煤粉角管式锅炉,其燃尽室设置在炉膛13’的后侧,同样具有烟气流程短,换热效率较低,检修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是现有散装立式和组装卧式粉体锅炉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三回程的粉体锅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回程粉体锅炉,包括炉膛、燃尽室、对流管束、尾部换热设备、燃烧器、落渣装置、下集箱和上集箱,所述的下集箱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底部,所述的上集箱设置在锅炉本体的顶部;所述的燃烧器布置在锅炉炉膛的前部、顶部、底部或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本体采用全膜式水冷壁结构,四角布置4根主下降管;所述的对流管束设置在对流管束烟道内,所述的对流管束烟道纵向设置,且与所述的炉膛等高;所述的对流管束、主下降管和膜式水冷壁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集箱和下集箱联通;所述的燃尽室与炉膛背靠背纵向并排且等高设置;所述的炉膛、燃尽室、对流管束烟道和尾部换热设备依次串联导通;所述的落渣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底部;所述的炉膛内布有二级助燃和脱硝二次风。本技术的三回程的粉体锅炉,各种粉体燃料(含煤粉、油、气、生物质粉、其他可燃固体粉)通过燃烧器喷入密闭的膜式壁炉膛,同时,经过尾部换热设备加热后的高温空气也进入燃烧器与粉体混合进入炉膛进行强烈悬浮燃烧;炉膛中布置了两级助燃和脱硝二次风,在保证未燃尽产物充分燃烧的前提下有效阻止炉膛结焦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在炉膛燃烧换热后的高温烟气从炉膛出烟口转折180°向下(或向上)进入与炉膛背靠背串联的燃尽室,经充分燃尽换热后的烟气再进入对流管束进行对流换热,然后烟气再进入尾部换热设备后排入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净化。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锅炉本体采用角管或管架式结构布置,四角布置4根大口径主下降管,该主下降管即是油循环管路,同时也支撑整个锅炉,因此不需要另设支撑钢架,整体结构紧凑、夕卜形布置简单、占地面积小,钢耗低。2)采用全膜式壁结构,包括炉膛和对流管束烟道均采用膜式壁结构,其作用是:炉膛采用膜式壁结构,炉墙只需要保温材料,整体密封、保温性能好,锅炉漏风少,引风机电耗少;炉膛与燃尽室之间的隔烟墙以及对流管束烟道也采用膜式壁结构,充分地利用了炉膛与燃尽室中燃料燃烧的热量,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3)所述的燃尽室与炉膛背靠背并排设置,燃料集中燃烧,且燃烧充分,因而燃料的利用率高;并且由于燃尽室与炉膛之间的隔烟墙为膜式壁结构,与燃尽室和炉膛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大,能够充分吸收燃尽室和炉膛的热量,提高换热效率;炉膛、燃尽室和对流管束纵向且等高设置,三者串联构成三回程结构,烟气的流程长,且在烟道中的停留时间也长,进一步提尚了换热效率。4)采用分段送风分级燃烧技术,炉膛内送入两级二次风,整个温度场均匀,可保证未燃尽产物充分燃烧的前提下有效阻止炉膛结焦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的燃烧器为单个或多个燃烧器布置。单个或多个燃烧器布置的好处在于每个燃烧器可单独控制,大大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负荷的调节性能,并且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燃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对流管束采用蛇形管,且顺列布置。对流受热面采用旗面管或蛇形管,蛇形管按一定角度立式顺列布置,受热面充足,循环可靠,烟气冲刷顺畅,不易积灰,延长锅炉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膜式水冷壁、对流管束、落渣装置和尾部换热设备模块化制造和安装,有效解决了锅炉运输尺寸限制锅炉容量发展的问题,锅炉制造安装简单快捷。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燃尽室和对流管束烟道之间还设有检修空间。锅炉全方位可维修更换,具维修简便的优点。本技术的三回程粉体导热油锅炉,采用强制循环结构,锅炉回油由循环油栗从锅炉回油口送入锅炉的下集箱,通过对流管束换热吸收热量并向上流动进入锅炉上集箱,上集箱通过不受热的主下降管再进入下一串联的上升换热膜式水冷壁。最后热油从上集箱顶部的锅炉出油口送出锅炉,形成强制油循环。循环油在高温换热面都是上升流动,因此,大大提高锅炉油循环的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的改进,在锅炉本体上还可以设置多组辅助下降管,膜式水冷壁也分成多组,同时,上集箱和下集箱也设置与辅助下降管一一对应的区域,形成从一组上集箱、膜式水冷壁和下集箱再到下一组上集箱、膜式水冷壁和下集箱迂回往复的介质流程。【附图说明】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和图2是现有立式煤粉角管式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炉膛,3-燃尽室,4-对流管束,5-尾部换热设备,6_主下降管,7_膜式水冷壁,8-燃烧器,9-下集箱,10-二级二次风,11-落渣装置,12-出干(湿)渣机,13-燃尽室出烟口,14-炉膛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回程粉体导热油锅炉,包括循环油泵、炉膛(2)、燃尽室(3)、对流管束(4)、尾部换热设备(5)、燃烧器(8)、落渣装置(11)、下集箱(9)和上集箱(15),所述的下集箱(9)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底部,所述的上集箱(15)设置在锅炉本体的顶部;所述的燃烧器(8)布置在锅炉炉膛的前部、顶部、底部或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本体采用全膜式水冷壁结构,四角布置4根主下降管(6);所述的对流管束(4)设置在对流管束烟道(18)内,所述的对流管束烟道(18)纵向设置,且与所述的炉膛(2)等高;所述的对流管束(4)、主下降管(6)和膜式水冷壁(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集箱(15)和下集箱(9)联通;所述的燃尽室(3)与炉膛(2)背靠背纵向并排且等高设置;所述的炉膛(2)、燃尽室(3)、对流管束烟道(18)和尾部换热设备(4)依次串联导通;所述的落渣装置(11)设置在所述炉膛(2)底部;所述的炉膛(2)内布有二级助燃和脱硝二次风(1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清周海能王改龚子林沈玉华柯志强刘东平席向东张又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燃油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