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有替莫唑胺的药物控释系统。它的释放传递系统包括:载体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3%-10%的替莫唑胺包含于高分子材料内。它能在皮下以脉冲的方式从载体中释放治疗量的替莫唑胺,释放期为1个月到3个月。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可长时间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免除了在长期治疗肿瘤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给药的不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释给药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替莫唑胺的控释给药系统。
技术介绍
替莫唑胺是新颖的抗癌药物,在鼠肿瘤研究中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替莫唑胺已经在临床抗癌活性研究中被证明对恶性黑色素瘤、蕈样霉菌病及高级神经胶质瘤有效。另外,替莫唑胺在皮下治疗小鼠异种移植的脑瘤,肺肿瘤均有效。在体外试验中,替莫唑胺抗肿瘤活性研究证明具有大量的抗肿瘤活性象脑瘤,卵巢瘤,黑色素瘤,还包括对常规药物(dacarbazine,carmustine,cisplatin,doxorubicim,5-fluorouracil,etoposide,and vinblastine)的化疗产生耐药的一些肿瘤。在小鼠中研究替莫唑胺的药代动力学表明,替莫唑胺吸收非常快,半衰期是1.13h(i.p.)与1.29h(p.o.)。在替莫唑胺I期临床试验中,发现替莫唑胺吸收迅速,最大血浆浓度是在0.7h,半衰期为1.8h。替莫唑胺被证明具有很好的组织分布经由肾,肺,肝,能通过血-脑屏障(Brindley et al.,1986;Newland et al,1997)。但替莫唑胺的血药浓度衰减过快,需要不断给药才能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这给患者带来不便或痛苦。药物植入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体内可以按照一定的速率释放药物。目前,植入片有非生物降解植入片和生物降解植入片,它们在一些药物中均有所应用。但是替莫唑胺的控释植入片未见有研究成功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替莫唑胺反复给药的不便,提供一个能保持持续的治疗量的替莫唑胺控释给药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此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替莫唑胺控释给药系统包括了载体(高聚合酸酐)和替莫唑胺。其中,替莫唑胺含量为3%-10%%;与聚合酸酐混合并通过此酸酐成囊形成替莫唑胺给药系统,这个就是替莫唑胺植入片。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施a.溶解高分子材料于溶剂中以形成高分子材料溶液;b.混合或分散替莫唑胺于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形成高分子材料-替莫唑胺混合物;c.高分子材料-替莫唑胺混合经喷雾干燥形成微球;d.微球经压片形成植入片。其中,步骤a中高分子材料选自下列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化聚氯乙烯、交联聚酯、聚碳酸酯、聚砜、聚苯乙烯、聚(2-戊烯)、聚(甲基丙烯甲酯)、聚(1.4-亚苯)、聚四氟乙烯和聚合酸酐,优选聚酸酐,它是由3,4-双-对位羧苯氧丙烷(CPP)和癸二酸(SA)缩和而成的,CPP和SA的比例为20∶80、50∶50、80∶20、70∶30和30∶70,其中最优条件为20∶80;用于聚合物溶解的溶剂是那些只能溶解聚合物而不溶解替莫唑胺或与替莫唑胺发生反应的物质,适合的聚合物溶剂包括极性有机溶剂等,包括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最优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步骤c中,在喷雾干燥时,控释物质替莫唑胺能与其他的赋形剂或额外的稳定剂如缓冲液等混合。载体最好是无毒的,无免疫的,不会引起排斥的物质。合适的植入片的材料包括各种聚合酸酐。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施a.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聚合物溶液;b.在此聚合物溶液中加入替莫唑胺水溶液,超声乳化形成初乳;c.将上述初乳倒入聚乙烯醇(PVA)中,溶剂挥发,微球硬化;d.水洗,除去PVA和残留的溶剂,得到微球;e.微球压片形成植入片。其中,步骤a中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化聚氯乙烯、交联聚酯、聚碳酸酯、聚砜、聚苯乙烯、聚(2-戊烯)、聚(甲基丙烯甲酯)、聚(1.4-亚苯)、聚四氟乙烯和聚合酸酐,优选聚酸酐,它是由3,4-双-对位羧苯氧丙烷(CPP)和癸二酸(SA)缩和而成的,CPP和SA的比例为20∶80、50∶50、80∶20、70∶30和30∶70,其中最优条件为20∶80;用于聚合物溶解的溶剂是那些只能溶解聚合物而不溶解替莫唑胺或与替莫唑胺发生反应的物质,适合的聚合物溶剂包括极性有机溶剂等,包括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最优的溶剂为二氯甲烷;CPP与SA形成的高聚物在二氯甲烷中形成的浓度为1-5%,优选浓度为2%;步骤b中替莫唑胺水溶液的体积与有机相溶剂的比例为1∶100-400,优选比例为1∶100。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制备得到的替莫唑胺控释可以有很多形状,例如胶片、小球、柱状、片状等。本专利技术的替莫唑胺植入片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嵌入人或其他的动物身上,通过非全身给药方式例如植入皮下,入肌肉内,颅内,阴道内,皮肤内等。提供需要的替莫唑胺剂量用于治疗上述提到的各种疾病。植入片的剂量是根据上述讨论的疾病的需要来决定的。此剂量还依照被治疗的组织块的大小来决定。本专利技术的替莫唑胺释放系统是能够不断的控制释放出治疗量的替莫唑胺。这就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约1小时至4个星期)通过植入片在体内控制释放达到替莫唑胺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控释系统达到替莫唑胺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充分的发挥了替莫唑胺的生物活性。本专利技术的替莫唑胺植入片可以用不同的载体进行制备。植入片中替莫唑胺的持续释放由制备不同载体组成的植入片来实现,植入后大约30天后降解。高聚合酸酐材料植入后大约6-8周降解。实验例替莫唑胺植入片在动物体内药物释放动力学特点本实验测定了替莫唑胺植入片在动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实验材料1.仪器及试剂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ODS反相色谱柱(Supelcolc-C18 250mm×4.6mm,5um);DAD检测器;替莫唑胺标准品和替莫唑胺植入片由天津天士力集团提供(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甲醇,醋酸,醋酸乙酯等均为色谱纯。2.动物成年雄性Wister大鼠,体重200-250g,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方法1.替莫唑胺植入片在大鼠脑内的溶蚀和释放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前3组每组21只,组4共7只。每只大鼠术前实行麻醉,剃毛,乙醇及碘酊消毒。在中线行2cm切口,随后在距离后部冠状缝5-6mm和一侧矢状缝3mm处以牙钻打孔,使用显微外科刀在皮质上造成一处约4mm深的缺口,前三组分别植入含替莫唑胺3,5,10%的植入片,第4组只植入空白聚合物片。完全止血后,以骨蜡封闭钻孔,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手术夹夹闭头皮伤口。植入手术后的第2,6,12h和第1,3,6,10天,每组分别处死3只动物(组4处死1只),从脑内重新取出植入片,使用干冰进行冷冻干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入片中替莫唑胺的含量。2.替莫唑胺的提取三种不同含量的替莫唑胺植入片以及空白植入片在特定时间点被从大鼠脑内回收,经冻干处理后,残留植入片置于2ml流动相中,超声5min充分溶解,4000rpm 5min离心,取上清液10ul直接进样测定。3.替莫唑胺含量测定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ODS反相柱(Supelcolc-C18 250mm×4.6mm,5um);流动相甲醇-0.5%醋酸(10∶90);DAD检测器,测定波长330nm;流速1ml/min;最低检出限为0.1mg/ml;替莫唑胺植入片使用乙酸乙酯提取。4.替莫唑胺的体内释放量的表示 5.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浓度为100ug/ml的TMZ标准溶液5,10,30,100,200,300,400u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替莫唑胺和药用载体两部分,其中的载体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替莫唑胺的含量为3%-10%。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2-9-29 02131347.41.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替莫唑胺和药用载体两部分,其中的载体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替莫唑胺的含量为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化聚氯乙烯、交联聚酯、聚碳酸酯、聚砜、聚苯乙烯、聚(2-戊烯)、聚(甲基丙烯甲酯)、聚(1.4-亚苯)、聚四氟乙烯和聚合酸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可将解高分子材料为高聚酸酐。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聚酸酐是由3,4-双-对位羧苯氧丙烷(CPP)和癸二酸(SA)缩和而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4-双-对位羧苯氧丙烷(CPP)和癸二酸(SA)的比例为20∶80。6.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溶解高分子材料于溶剂中以形成高分子材料溶液;b.混合或分散替莫唑胺于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形成高分子材料-替莫唑胺混合物;a.高分子材料-替莫唑胺混合经喷雾干燥形成微球;b.微球经压片形成植入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替莫唑胺控释植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由3,4-双-对位羧苯氧丙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峰,费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帝士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