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527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的组成及其制备工艺。原料及其组份(g)为:柴胡450、白芍450、枳实360、川楝子300、桂枝300、败酱草450、大血藤450、虎杖300、乌药90、炙甘草180,将其十味中药制备成颗粒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抗炎、抑菌、解热、止痛、止痒、对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易于服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的组成及其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的组成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因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延日久所致。本病病情顽固,缠绵难愈,甚至影响生育,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积极寻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良药很有必要。由于慢性盆腔炎病因复杂、病变部位特殊、病菌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西药在治疗方面表现出疗效差或不稳定、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会导致畜积作用而产生其它并发症。而中草药治疗在炎症吸收、病灶愈合及预后等方面对慢性病疗效均优于西药,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且效果显著,但传统的煎服疗法疗程较长,药苦难服,患者往往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西药及中草药传统用药的不足,研制出疗效好,服用方便的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药物的组份为柴胡、白芍、枳实、川楝子、桂枝、败酱草、大血藤、虎杖、乌药、炙甘草。各组份的重量份为柴胡400~550、白芍400~550、枳实300~500、川楝子240~360、桂枝250~350、败酱草400~500、大血藤400~510、虎杖260~350、乌药70~100、炙甘草160~210。最优各组分的重量份为柴胡450g、白芍450g、枳实360g、川楝子300g、桂枝300g、败酱草450g、大血藤450g、虎杖300g、乌药90g、炙甘草180g。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1)按上述重量取以上十味,加8~12倍量水,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2~6小时,收集挥发油;(2)药液滤过,水溶液另装在其它器皿中保存;(3)药渣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滤过得滤液;(4)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2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65%,搅匀,冷藏20~30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干燥,粉碎成细粉;(5)取β~环糊精2%~6%浓度的水溶液,在每5~7克中加入1ml挥发油,于35~55℃搅拌1~3小时进行包和,冷藏20~30小时,滤过,包和物于35~45℃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得β~环糊精包和物;(6)合并上述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用65~9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最优条件制备(1)按上述重量取以上十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加热蒸馏4小时,收集挥发油;(2)药液滤过,水溶液另装在其它器皿中保存;(3)药渣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得滤液;(4)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干燥,粉碎成细粉;(5)取β~环糊精4%浓度的水溶液,在每6克中加入1ml挥发油,于45℃搅拌2小时进行包和,冷藏24小时,滤过,包和物于4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得β~环糊精包和物;(6)合并上述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药物的剂型还可为胶囊、片剂、丸剂、口服液。本专利技术药物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具有疏肝和络,祛瘀解毒。用于慢性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夹瘀毒证。症见妇女少腹隐痛或胀痛,腰骶部酸痛,月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带下量多,色黄,大便燥结或不爽,舌质暗红,苔微黄而腻,脉弦细。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没有彻底治俞,或感染炎症不重,迁延日久,转化而来,常表现为下腹部钝痛,带下增多,腹部包块等,隶属中医“腹痛”、“带下”等范畴。其病机表现较为复杂,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以盆腔气滞血瘀为主或为湿热瘀阻;孙氏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多属气滞、血瘀、痰阻等型;罗氏认为此病多为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姚氏认为本病在发病学上,热毒湿邪虽为其主要原因,但气滞血瘀,虚实夹杂亦系其基本病理过程。罗氏认为由于本病病程长,影响身体较大,因而可出现气滞血瘀症、瘀血包块症、气虚寒湿症等不同类型。徐氏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温热邪毒蕴结下焦,气滞血瘀。有人在纵观各家所言后,认为盆腔炎总的来说以气滞血瘀为病机关键,药物常选用木香、川楝子、赤芍、丹参、红藤、败酱草、虎杖等。中医治疗效果上,其总有效率高达89.76%~97.3%,治愈率高达88%。治法用药上,对本病的治疗原则总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现代医学辨证论治。除从脏腑论治以外,主要是病因治疗,如行气导滞、理气化瘀、活血通络、破瘀消症、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温阳化气、温经化瘀等法。本专利技术药物正是以上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研制而成。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抗炎、抑菌、解热、止痛、止痒、对子宫内膜炎模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本专利技术药物易于服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了以下实验(1)稳定性试验按质量标准对本品进行了3个月的恒温恒湿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试验,表明本品质量基本稳定。(2)急性毒性试验24小时内分2次灌胃给小鼠16ML最大浓度(333G生药/ML)本专利技术药物后,连续观察7日,小鼠未产生中毒反应和死亡。本专利技术药物的LD50>266.4g生药/kg。(3)长期毒性试验给WISTAR大鼠连续灌胃给本专利技术药物99.9、49.95和24.97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00倍、50倍和25倍)24周,各大鼠活动自如,毛色有光泽,进食及大小便正常,体重自然增加,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亦未出现大鼠死亡。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全身主要脏器的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改变。24周结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恢复期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主要药效学试验本专利技术药物按3.1、7.7、23.1g生药/kg小鼠口服给药3天,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药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的炎症反应,并对啤酒酵母对大鼠致热模型有解热作用;对大鼠子宫内放置异物所致炎症也有较好抑制作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说明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抑菌、解热、镇痛、抗过敏、活血化瘀等功能。本专利技术为纯中药制剂,药效学试验表明具有抗炎、抑菌、解热、镇痛、抗过敏、活血化瘀等作用,毒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应用安全;质量标准中各项指标基本能控制本品质量,稳定性试验结果也表明本品稳定性能达到18个月要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由柴胡、白芍、枳实、川楝子、桂枝、败酱草、大血藤、虎杖、乌药、炙甘草十味中药组成,分别按柴胡450g、白芍450g、枳实360g、川楝子300g、桂枝300g、败酱草450g、大血藤450g、虎杖300g、乌药90g、炙甘草180g称取。按以下步骤制备(1)按上述重量取以上十味,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加热蒸馏4小时,收集挥发油;(2)药液滤过,水溶液另装在其它器皿中保存;(3)药渣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得滤液;(4)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干燥,粉碎成细粉; (5)取β~环糊精4%浓度的水溶液,在每6克中加入1ml挥发油,于45℃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药物的原料组份为柴胡、白芍、枳实、川楝子、桂枝、败酱草、大血藤、虎杖、乌药、炙甘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药物的原料组份为柴胡、白芍、枳实、川楝子、桂枝、败酱草、大血藤、虎杖、乌药、炙甘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份为柴胡400~550、白芍400~550、枳实300~500、川楝子240~360、桂枝250~350、败酱草400~500、大血藤400~510、虎杖260~350、乌药70~100、炙甘草160~2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份为柴胡450、白芍450、枳实360、川楝子300、桂枝300、败酱草450、大血藤450、虎杖300、乌药90、炙甘草180。4.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1)按上述重量取以上十味,加8~12倍量水,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2~6小时,收集挥发油;(2)药液滤过,水溶液另装在其它器皿中保存;(3)药渣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滤过得滤液;(4)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2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65%,搅匀,冷藏20~30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干燥,粉碎成细粉;(5)取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世春李亚伟马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创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