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260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是由毛冬青、莪术、大黄、黄芪为原料药制成的颗粒剂,该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目前常见栓剂、灌肠剂治疗慢性盆腔炎所带来的不变,与其它口服剂相比,其抗炎疗效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主要由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可因炎症的轻重与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病人常有高热、寒战、食欲不振和下腹疼痛,也可伴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症状。慢性盆腔炎(Pelvic inftammatory disease慢性盆腔炎)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器炎症,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也可无典型急性炎症史,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表现急性发作。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下腹痛及腰痛;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患者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黏连固定、压痛;输卵管炎时在宫体旁可触及到条索状物,有压痛。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盆腔触到囊性肿物,活动受限,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则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压痛。国外有人于1991年对8450例15~44岁的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盆腔炎在性生活活跃者中多见,其发病率为12-19%。在美国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进行治疗,慢性盆腔炎因其后遗症成为妇女中最严重的感染疾病之一,他们每年用于诊断和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花费就达五亿美元之多。在英国,慢性盆腔炎是泌尿生殖科门诊中的常见病。迄今为止,尚未清楚门诊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在对115名被临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妇女为期六个月的治疗观察中,口服强力霉素和灭滴灵的疗效被评估,仅有57%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症癜、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范畴,每因人流上环、经期产后摄生不当,感受湿热邪毒,外邪与冲任、胞脉气血相搏结,瘀阻胞宫而发病。金·刘河间认为带下之因是湿热郁结任脉所致,其著《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带下者,任脉之病也,……故下部任脉湿热者,津液涌溢,而为带下也”。以后张子和、张洁古、汪石山等,均从湿热立论。如张子和著《儒门事亲·证妇人带下赤白错分寒热解》,认为带下属湿热郁遗热于小肠,从金化而为白,随溲而下,绵绵不绝。元·《丹溪心法》主湿痰下注,“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女科撮要·带下》是明代薛立斋著述中关于妇产科的专篇,其总论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指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房劳所伤,导致脾胃亏损,痰湿内生,或阳气下陷,湿浊下注,即可形成带下病。我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湿、热、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三大因素,但由于慢性盆腔炎为慢性难愈性疾病,根据中医“久病成瘀”“久病致虚”,随着病程的迁延,易不同程度耗损人体正气,从而出现正气虚损的一面,成为虚中夹实之证。临床上病人除以下腹痛、腰骶痛、白事多为主要表现外,并有病程缠绵致久病体虚,出现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大便秘结难解等特点,因此湿热瘀滞为其主要病机,而所存在的气虚之证亦是在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或抗生素与激素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受到患者普遍重视及欢迎,大量资料证明,无论是传统的中医辩症施治,还是单方验方治疗,对盆腔炎和前列腺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如凤雪华等[中药纳肛及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7例,中国民间疗法.1998,6(4).5-5]报道采用了苦参、地丁、紫草、胆粉、芦荟、穿心莲、蒲公英等制成栓剂,治疗盆腔炎;杨宗芝等[奥平栓剂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青岛医学院学报.1998,34(2).151-151]报道采用了奥平栓剂治疗慢性盆腔炎;邹琴娣等[中药灌肠栓剂治疗31例盆腔炎临床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9).16-17]报道采用了柴胡、徐长卿、玄胡、当归、土茯苓、银花、连翘、败酱草、地丁草、蒲黄等制成的栓剂治疗盆腔炎;李来英等[前列泌尿栓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4).427-427]报道采用了赤勺、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血竭、黄柏、冰片等制成的栓剂治疗盆腔炎。石亚兰等[黄桂灌肠剂治疗慢性盆腔炎69例疗效观察,青海医药杂2003,33(6).25-25]报道了采用大黄、黄芩、黄柏、桂枝制成黄桂灌肠剂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司亚雪[盆腔灵灌肠剂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7).71-71]报道了盆腔灵灌肠剂治疗慢性盆腔炎;季远兰[黄桂灌肠剂治疗包块型慢性盆腔炎102例,山西中医.2002,18(1).25-25];顾亚阳[康妇灌肠剂制备与临床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098-1098]报道了红藤、败钱草、蒲公英、元胡、半边莲、三棱、莪术、桃仁、炙乳香、灸没药制成康妇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栓剂和灌肠剂因经肛门给药可直达病灶,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好,易为医生推荐使用,但灌肠剂和栓剂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作为灌肠液或栓剂剂型,该剂型仅适合医院、家庭里使用,不适合上班女性在公共场合使用;且该种类剂型使用不方便,需要通过直肠或阴道给药,不易为患者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特别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盆腔炎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药物各组分的用量和配比是经过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摸索和试验总结得到的,各组分原料药用量和配比在下述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毛冬青15~60g、莪术3~12g、黄芪7~30g、大黄5~20g;优选的各组分原料药用量毛冬青20~50g、莪术4~10g、黄芪10~25g、大黄6~15g;进一步优选的各组分原料药用量毛冬青25~35g、莪术5~8g、黄芪12~20g、大黄8~12g;最佳的各组分原料药用量毛冬青30g、莪术6g、黄芪15g、大黄10g。本专利技术中的原料药大黄可以是酒大黄。毛冬青(Pubescent Holly Root)为冬青科灌木毛冬青的根,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痢疾、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烧、烫伤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具有治疗炎症的作用。利用毛冬青为主要药物组成制成的复方毛冬青制剂是临床的一个经验处方,但在临床使用中该制剂中的药物组成又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论证复方毛冬青制剂的组方合理性,本研究对目前毛冬青制剂经常使用的毛冬青、莪术、北芪、丹参、大黄、三棱、香附为药物组成的处方进行了优选。本专利技术药物选定毛冬青、莪术、黄芪、大黄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腑功效的药物组成中药复方。方中以大剂量毛冬青活血祛瘀、清热利湿为君药;以黄芪扶正托毒,增强人体正气,正气足则有抗御病邪的能力,配合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二者共为臣药;大黄清热除湿为佐使,大黄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治疗。全方祛邪扶正、攻补兼施,共奏益气化瘀、通腑化浊之功效。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制成药剂学上任何一种制剂;优选制成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农片剂、口含剂、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毛冬青15~60g、莪术3~12g、黄芪7~30g、大黄5~2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毛冬青15~60g、莪术3~12g、黄芪7~30g、大黄5~20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毛冬青20~50g、莪术4~10g、黄芪10~25g、大黄6~15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毛冬青25~35g、莪术5~8g、黄芪12~20g、大黄8~12g。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毛冬青30g、莪术6g、黄芪15g、大黄10g。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原料药大黄是酒大黄。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毛冬青、莪术、黄芪、大黄备用;(b)以上四味取莪术,加水浸泡,水蒸气法提取挥发油;药渣按常规再煮提1~2次后,煮提液留用,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包结,搅拌,冷藏,滤取包结物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毛冬青、黄芪、大黄,用乙醇提取1~3次,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加入莪术煮提液并共同浓缩至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上述挥发油包结物细粉及糊精适量,混匀,以恰当浓度乙醇制粒,干燥,分装即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毛冬青15~60g、莪术3~12g、黄芪7~30g、大黄5~20g备用;(b)以上四味取莪术加水4~12倍量,浸泡2~12小时,水蒸气法提取挥发油;药渣按常规再煮提1次后,煮提液留用,挥发油用3~12倍量倍他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包结,搅拌0.5~2小时,冷藏12~48小时,滤取包结物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毛冬青、黄芪、大黄,40~80%乙醇提取3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