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全蝎2-3、莪术5-7、黄芪4-5、枳实8-10、延胡索2-4、败酱草4-6、山药10-15、土鳖虫4-5、乌药2-4、赤芍6-8、蒲公英10-12、荔枝核4-6、小茴香2-4、紫花地丁7-9、甘蔗叶4-6、制附子2-4、青蒿1-3、金荞麦3-4、鸡血藤5-7、丹参2-4、桃茎白皮1-3、鸭脚板草2-4;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舒肝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利湿排脓的功效,能有效治愈慢性盆腔炎且不易复发,有效率达9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迀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是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激素及物理疗法,但疗效都 不明显,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易致耐药菌产生及两重感染等多种弊端,中医毒副作用小,疗效卓著,通过标本兼治,达到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中医药对于症状的改善有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全蝎2-3、莪术5-7、黄芪4-5、枳实8-10、延胡索2-4、败酱草4-6、山药10-15、土鳖虫4_5、乌药2_4、赤芍6_8、蒲公英10-12、荔枝核4-6、小茴香2-4、紫花地丁 7-9、甘蔗叶4-6、制附子2-4、青蒿1_3、金荞麦3-4、鸡血藤5-7、丹参2-4、桃茎白皮1-3、鸭脚板草2_4。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全蝎2.5、莪术6、黄芪4.5、枳实9、延胡索3、败酱草5、山药12、土鳖虫4.5、乌药3、赤芍7、蒲公英11、荔枝核5、小茴香3、紫花地丁 8、甘蔗叶5、制附子3、青蒿2、金荞麦3.5、鸡血藤6、丹参3桃茎白皮2、鸭脚板草3。用量及用法:按上述配方重量份的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半个小时,过滤取煎煮液,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舒肝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利湿排脓的功效,能有效治愈慢性盆腔炎且不易复发,有效率达97%。【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全蝎2.5、莪术6、黄芪4.5、枳实9、延胡索3、败酱草5、山药12、土鳖虫4.5、乌药3、赤芍7、蒲公英11、惹枝核5、小茴香3、紫花地丁 8、甘鹿叶5、制附子3、青蒿2、金荞麦3.5、鸡血藤6、丹参3桃茎白皮2、鸭脚板草3。用量及用法:按上述配方重量份的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半个小时,过滤取煎煮液,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典型病例: 病例1、汤某,女,36岁,患有慢性盆腔炎两年,B超探查显示盆腔内有7cmX43cmX2cm大小包块,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经西医抗生素几日无效,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服用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痊愈。病例2、吴某,女,35岁,患有慢性盆腔炎一年,经常感觉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在劳累、经期时加重,常有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等症状,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后,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服用两个疗程,诸症全消,治愈。病例3:方某,女,41岁,患有慢性盆腔炎半年,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B超检查,子宫一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四个疗程后,诸症全消,治愈。【主权项】1.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全蝎2-3、莪术5-7、黄芪4-5、枳实8-10、延胡索2-4、败酱草4-6、山药10-15、土鳖虫4-5、乌药2-4、赤芍6-8、蒲公英10-12、荔枝核4-6、小茴香2-4、紫花地丁 7_9、甘蔗叶4_6、制附子2_4、青蒿1-3、金荞麦3-4、鸡血藤5-7、丹参2-4、桃茎白皮1-3、鸭脚板草2_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全蝎2.5、莪术6、黄芪4.5、枳实9、延胡索3、败酱草5、山药12、土鳖虫4.5、乌药3、赤芍7、蒲公英11、荔枝核5、小茴香3、紫花地丁 8、甘蔗叶5、制附子3、青蒿2、金荞麦3.5、鸡血藤6、丹参3桃茎白皮2、鸭脚板草3。【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全蝎2-3、莪术5-7、黄芪4-5、枳实8-10、延胡索2-4、败酱草4-6、山药10-15、土鳖虫4-5、乌药2-4、赤芍6-8、蒲公英10-12、荔枝核4-6、小茴香2-4、紫花地丁7-9、甘蔗叶4-6、制附子2-4、青蒿1-3、金荞麦3-4、鸡血藤5-7、丹参2-4、桃茎白皮1-3、鸭脚板草2-4;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舒肝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利湿排脓的功效,能有效治愈慢性盆腔炎且不易复发,有效率达97%。【IPC分类】A61K35/646, A61P15/00, A61K36/9066, A61K35/64【公开号】CN104888100【申请号】CN201510241854【专利技术人】刘卫春 【申请人】刘卫春【公开日】2015年9月9日【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全蝎2‑3、莪术5‑7、黄芪4‑5、枳实8‑10、延胡索2‑4、败酱草4‑6、山药10‑15、土鳖虫4‑5、乌药2‑4、赤芍6‑8、蒲公英10‑12、荔枝核4‑6、小茴香2‑4、紫花地丁7‑9、甘蔗叶4‑6、制附子2‑4、青蒿1‑3、金荞麦3‑4、鸡血藤5‑7、丹参2‑4、桃茎白皮1‑3、鸭脚板草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春,
申请(专利权)人:刘卫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