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51256 阅读:5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过滤材料由PP无纺布过滤层、极化的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过滤层、竹原纤维过滤层和水刺无纺布过滤层四层纤维层用针刺紧密粘合,一次成型;所述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得到的过滤材料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灰尘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Filter material for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filter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filter material is composed of PP non-woven filter layer, the polarization of melt blown polypropylene non-woven fabric filter layer, bamboo fiber filtering layer and nonwoven filter layer four layer fiber layer is closely bonded with acupuncture, once a type; the method is simple. The cost is low, the filter material can effectively remove harmful microorganisms in the air, dust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用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以及大量新型装饰材料的广泛应用,导致车内空气污染进一 步加剧,车内空气品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车内空气品质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尤其以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TVOC)等气态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最为严重。现有技术 中的汽车空调过滤介质一般采用纸质纤维、玻璃纤维或聚合物纤维,其中纸质纤维由于纸 质特有的不耐腐蚀或者不耐侯性,导致其寿命有限;玻璃纤维被怀疑是致癌剂,因此不希望 在空气过滤器中使用,目前市场的主流汽车空调过滤产品使用的聚合物纤维,基本为静电 纺或电吹制,如W003/080905A和W02006/071980所述,工艺都较复杂,所得产品成本居高不 下。可见,有必要开发一种成本适中,工艺简单,还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粉尘、吸附TVOC气体 和有害微生物的过滤介质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粉尘、吸附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过 滤介质,以及一种工艺简单,成本适中的制备该过滤介质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 不足。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空调过滤材料,所述过滤材料用针刺使四层纤维层紧密粘合一次成型, 其特征在于四层纤维层从上到下分别是PP无纺布过滤层、极化的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过滤 层、竹原纤维过滤层和水刺无纺布过滤层。其中,所述PP无纺布过滤层纤维细度为1. 5旦尼尔,厚度为0. 25-0. 3毫米,基 重为22克/平方米,所述极化的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过滤层纤维长度为3-4微米,厚度为 0. 08-0. 1毫米,基重为10克/平方米,所述水刺无纺布纤维细度为1. 5旦尼尔,纤维长度为 38毫米,厚度为0. 35-0. 4毫米,基重为45-55克/平方米;所述的竹原纤维过滤层为聚酯短纤维和竹原纤维相互缠绕通过针刺复合而成的 材料。其中聚酯短纤维为本层重量的30% —35%,纤维细度为2-6旦尼尔,纤维长度为 20-60毫米;竹原纤维为本层重量的65% -70%,纤维细度为3-7旦尼尔,纤维长度为1_8 厘米,起到吸附、抑菌、中过滤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备竹 原纤维,比如公开号为CN10153743A中国专利所引用的溶剂法生物制备竹原纤维。本专利技术中术语“极化”指的是在高电流、低电压的作用下,空气被电离后,在电荷 地电场和空气动力作用下埋入熔喷聚丙烯无纺布纤维中,形成能永久保持极化的电介质, 即永电体,亦即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被极化。经过大量、反复实验发现,汽车空调过滤材料的四层纤维层虽然各自独立但又互 相配合,作为一个整体能将粉尘、有害微生物以及气体最大限度的吸附和隔离。第一层PP无纺布作为支撑体,覆盖整个过滤材料既提供必要的强度,又起到粗滤作用;接着的熔喷聚 丙烯无纺布表面积聚大量电荷,作为静电吸附层;中间竹原纤维和聚酯纤维混合层,利用竹 原纤维和聚酯短纤维本身具有的中空结构,起到过滤有害气体、吸附微生物的作用;最下层 的水刺无纺布起到精过滤作用,将最后残余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吸附。采用竹原纤维作为中间吸附层,既有效的降低过滤材料的生产成本又因为竹原纤 维本身带有特殊的竹香气息,在吸附有害物质同时给车内空间提供一种特殊的竹香,让人 体感觉舒适,清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化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汽车 空调过滤材料的任何一层中复合各种无机纳米粒子,比如活性碳,纳米银等,以提高所述过 滤材料的吸附或者杀菌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车过滤材料为锯齿状,锯齿的高度 为10-500毫米,锯齿的宽度为8-40毫米。一种汽车空调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用重量百分含量为30 %至35 %的聚酯短纤维和重量百分含量为70 %至65 %的 竹原纤维混合均勻;2、用混合好的纤维进行粗开松;3、把粗开松好的纤维进行精开松;4、把精开松好的纤维送入梳理机里进行梳理;5、辅装;6、针刺机速度为350-450次/分钟植针,密度为2000-5000枚/平方米,使聚酯短 纤维和竹原纤维初步均勻混合为一体;7、当预刺织物从预刺机里送出时,下方铺水刺无纺布,上方依次铺PP无纺布和熔 喷无纺布;8、把复合好的织物放入针刺机以速度350-450次/分钟植针,密度为2000-5000 枚/平方米;使4层材料能很平且均勻地粘为一体,即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空调过滤材料;9、把对刺好的织物送入热辊接触,压力调制为每平方米3-6公斤,上热辊温度为 120-180摄氏度,下热辊温度为190-250摄氏度,进行压延处理;10、把压延处理好的织物送入切边卷机进行切除,卷制成成品。附图说明附图为锯齿状汽车过滤材料结构示意图。层1 :PP无化纺布纤维细度为1. 5旦尼尔,厚度为0. 25-0. 3毫米,基重为22克/ 平方米。其作用是粗过滤和覆盖。层2 极化的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过滤层纤维长度为3-4微米,厚度为0. 08-0. 1毫 米,基重为10克/平方米。层3 复合竹原纤维过滤层为聚酯短纤维和竹原纤维混合,通过针刺使两种纤维 相互缠绕而成的材料。其中聚酯短纤维为本层重量的30% —35%,纤维细度为4旦尼尔, 纤维长度为51毫米。竹原纤维为本层重量的65% —70%,纤维细度为3-7旦尼尔,纤维长 度为1-8厘米,其作用吸附、抑菌、中过滤。层4 水刺无纺布纤维细度为1. 5旦尼尔,纤维长度为38毫米,厚度为0. 35-0. 4毫 米,基重为45-55克/平方米,其作用为精过滤。锯齿的高度h为10-500毫米,锯齿的宽度1为8-40毫米.具体实施例方式TVOC—次通过净化效率的检验用仪器、装置是大气采样仪、气相色谱仪等,测试依 据的标准《空气净化器污染物净化性能测定》。将装有本专利技术过滤材料的汽车空调滤清器在 实验室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试验台上检测,将其安装在试验台上,调整系统到进入汽车 空调滤清器额定风速为1. lm/S。TVOC 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是在装置上游发生一定浓度的TVOC污染物,分别测定装 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TVOC浓度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TVOC浓度,得出装置的TVOC —次通过 净化效率。微生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的检验用装置是FA-I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电 热恒温培养箱等,检验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有害微生物一次通过 净化效率是在装置上游发生一定浓度的微生物污染物,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微 生物浓度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得出装置的微生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容尘量测试按照JG/T22-1999标准测定,单位为克/平方米耐热性测试按照GB1035-70标准测定通过ASTM D 3776测定基重,单位为克/平方米。实施例1将重量百分含量为35%的聚酯短纤维和重量百分含量为65%的竹原纤维混合均 勻,混合好的纤维依次粗开松、精开松后,将混合纤维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辅装后,针刺机 速度为350次/min植针,密度为4500枚/平方米使聚酯短纤纤维和竹原纤维均勻混合为 一体。当预刺织物从预刺机里送出时,下方铺水刺无纺布,上方依次铺PP无纺布和熔喷无 纺布;再把复合好的织物放入针刺机速度为450次/分钟植针,密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空调过滤材料,所述过滤材料用针刺使四层纤维层紧密粘合一次成型,其特征在于四层纤维层由上到下分别是PP无纺布过滤层、极化的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过滤层、复合竹原纤维过滤层和水刺无纺布过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亿菱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