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1591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以硅薄膜为衬底的铜铟镓硒(Cu(In,Ga)Se2简称CIGS)薄膜双结太阳电池,采用多种薄膜沉积技术制备出该双结太阳电池。该双结太阳电池分为上电池和下电池。巧妙的将下电池薄膜化,提高了下电池的性能。能够解决在多晶硅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艺复杂,能耗高等问题,并且将铜铟镓硒薄膜上电池很好的和下电池结合,解决了CIGS薄膜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稳定性差等问题。最终提高叠层电池的各项性能。该双结薄膜电池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较高的稳定性,很长的使用寿命,以及较高光电转换效率,因此该双结薄膜电池具有比较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多晶硅电池、硅薄膜电池和铜铟镓硒(Cu(In,Ga) Se2简称CIGS)薄膜太阳电池,通过多种技术工艺制备出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于多晶硅太阳电池、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涉及器件物理、薄膜技术和新型太阳能电池,属于新材料技术以及新能源

技术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势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普遍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薄膜太阳电池相较于晶体硅必须维持一定厚度而言,只需使用一层极薄光电材料,材料使用非常少;生产工序能够实现连续化,相对于晶体硅技术的间歇操作,效率大大提高且易于规模化;能够生产大尺寸电池,有助规模化生产。薄膜技术的优点能帮助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因而被认为有可能将太阳电池推向大众市场。特别是在多晶硅供应紧张,价格高的背景下,各国都加强了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以期能在下一代太阳电池技术的竞赛中抢得先机。本专利是结合硅薄膜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的特点,制备高性能的新型硅薄膜 /铜铟镓硒双结薄膜太阳电池,从而提高薄膜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电池分为上电池和下电池,上电池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下电池为硅薄膜电池,结合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和硅基太阳电池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在导电玻璃上使用沉积技术沉积P-Si和n-Si薄膜,得到硅薄膜下电池。二、在硅薄膜下电池上,继续沉积H+-ZnO薄膜,然后使用共蒸发或溅射后硒化技术沉积P+-Cufe^e2和p-Cu (In, Ga) Se2薄膜,磁控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i-ai0、ai0:Al,最后再蒸镀镍铝电极,得到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三,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电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低廉的制造成本等特点ο所述制备的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的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一、硅薄膜下电池的制备。首先在沉积了 ITO薄膜、FTO薄膜、Ζη0:Α1薄膜、金属钼薄膜的导电玻璃上,使用沉积技术沉积P-Si和n-Si薄膜,得到硅薄膜下电池。二、加热硅薄膜下电池,沉积Ii+-ZnO薄膜于硅薄膜下电池表面。三、铜镓硒和铜铟镓硒薄膜的生长采用多元共蒸发或溅射后硒化技术,先后分别沉积 CuGak2、p-Cu (In, Ga) Se2 薄膜。四、在P-Cu (In,Ga) Se2薄膜上沉积i_ZnO薄膜,得到高阻缓冲层。五、磁控溅射S1O Al薄膜。六、蒸镀镍铝电极,得到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分为上电池和下电池,上电池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下电池为硅薄膜电池。一、硅薄膜下电池的制备。首先在导电玻璃上,使用磁控溅射沉积P-Si和n-Si 薄膜,其中磁控溅射采用ρ型和n型硅靶材,得到硅薄膜下电池。具体实现步骤在导电玻璃上,采用P型硅靶材,通入Ar气使工作气压为6Pa,两极电压为Vd = 240V,溅射时间为 IOmin,得到p-Si薄膜;采用η型硅靶材,通入Ar气使工作气压为6Pa,两极电压为Vd = 240V,溅射时间为5min,得到η-Si薄膜,即得到了硅薄膜下电池。二、在硅薄膜下电池上,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Ii+-ZnO薄膜,其中Si源为二乙基锌或二甲基锌,氧源为吐和(X)2混合气体。具体实现待反应室抽真空至 1 X IO-3Pa时,开始加热硅薄膜下电池,升高到沉积温度320°C,打开载气和反应源,通入氩气调节反应腔的真空度,使工作气压为10Pa,Si源氧源=1 0.6-1 0.9,与此同时打开等离子体,两极电压为Vd = 260V,沉积5min,保温5min。三、铜镓硒和铜铟镓硒薄膜的生长采用多元共蒸发技术,工艺如下第一步首先蒸发99. 9999%的金属Cu,Ga和Se,蒸发时间为5min,衬底温度为450°C,得到CuGaSe2 ;第二步开始蒸发h和Ga,Cu和%,蒸发时间为25min,衬底温度为450°C,得到p_Cu (In, Ga) Se2薄膜。四、i-ZnO薄膜制备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i-ZnO薄膜,通入氩气调节反应腔的真空度,使工作气压为6Pa,主要调节Si源和氧源的比例,Si源氧源= 1 1.0-1 1. 4,两极电压为 Vd = 240V,沉积 lOmin。五、ZnO Al薄膜制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采用SiO Al靶材,通入Ar气使工作气压为6Pa,两极电压为Vd = 240V,沉积lOmin。溅射时间为lOmin。六、镍铝电极的制备采用镍铝合金制作双结薄膜电池的电极,为了防止Al扩散到电池内部,常蒸发Al之前先蒸发一层Ni层。工艺条件为真空1 X IO-4Pa,先蒸发Ni,缓慢将电压升高,开挡板,蒸镀10s,然后再升高电压,蒸镀aiiin。实例2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分为上电池和下电池,上电池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下电池为硅薄膜电池。一、硅薄膜下电池的制备。首先在导电玻璃上,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P-Si和n-Si薄膜,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采用有机硅烷,掺杂用硼烷和磷烷, 制备P-Si和n-Si,得到硅薄膜下电池。具体实现反应室抽真空至1X10_3I^时,开始加热玻璃基板,升高到沉积温度450°C,通入氩气、高纯硅烷和掺杂硼烷,调节反应腔的真空度, 使工作气压为lO-lOOPa,打开等离子体,沉积时间为20min,得到ρ-Si薄膜,关闭掺杂硼烷, 通入磷烷,继续沉积薄膜,沉积时间为5min,得到n-Si薄膜,即得到硅薄膜下电池。二、在硅薄膜下电池上,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Ii+-ZnO薄膜,其中Si源为二乙基锌或二甲基锌,氧源为吐和(X)2混合气体。具体实现待反应室抽真空至 1 X IO-3Pa时,开始加热硅薄膜下电池,升高到沉积温度320°C,打开载气和反应源,通入氩气调节反应腔的真空度,使工作气压为10-100Pa,ai源氧源=1 0.6-1 0.9,与此同时打开等离子体,两极电压为Vd = 240V,沉积5min,保温5min。三、铜镓硒和铜铟镓硒薄膜的生长采用多元共蒸发技术,工艺如下第一步首先蒸发99. 9999%的金属Cu,Ga和Se,蒸发时间为5min,温度为350°C,得到CuGaSe2 ;第二步开始蒸发In和Ga, Cu和Se,蒸发时间为25min,温度为450°C,得到p-Cu(In, Ga) Se2薄膜。四、i-ZnO薄膜制备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i-ZnO薄膜,通入氩气调节反应腔的真空度,使工作气压为10Pa,主要调节Si源和氧源的比例,Si源氧源 =1 1.0-1 1. 4,两极电压为 Vd = 240V,沉积 5min。五、S1O = Al薄膜制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采用&ι0:Α1靶材,通入Ar气使工作气压为4. O-lOPa,两极电压为Vd = 240V,沉积lOmin。溅射时间为lOmin。六、镍铝电极的制备采用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硅薄膜/铜铟镓硒双结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结合了硅薄膜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特点,提高双结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民张婷婷蔡莉李清华李禾程泽秀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