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用节温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40672 阅读:18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温器装置。具体方案为节温器壳体上设有节温器出水弯头,弯头的背面设有暖风机回水接口,接口左侧设有EGR系统回水接口,在其EGR系统接口的对称位置设有暖风机进水阀。节温器进水管设在节温器壳体的下部,与节温器出水弯头呈90°。暖风机回水接口、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压气泵回水接口、暖风机进水阀均与节油器底壳体内的水腔相通。为了监视冷却水的温度,在暖风机进水阀的下方设有水温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柴油机的空气压缩机、暖风装置和EGR的冷却系统,通过节温器装置与柴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集成,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只要通过加大水泵流量,就可保证发动机以及附件系统的冷却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柴油发动机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用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柴油发动机为了更好的满足排放性和整车匹配的要求,相应增加了很多附件和系统,如空气压缩机、转向助力、刹车助力、电子熄火、暖风装置、EGR冷却器系统、水温传感器等辅助功能已成为一些车型的标配。为保障这些零部件的正常工作,需要对这些零部件进行冷却。这样就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进行改进。由于辅助装置的传动支撑机构布置在发动机上,因此发动机的外形空间越来越紧张,所以说在考虑保证零部件冷却的同时,要兼顾发动机空间的合理设置。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的节温器装置来满足发动机及相关附件的冷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柴油发动机附件与发动机机体冷却集成一体的节温器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予以说明:柴油发动机用节温器装置,具有节温器壳体、节温器出水弯头、暖风机回水接口、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暖风机进水阀、节温器进水管、压气泵回水接口、冷却水进水阀、内循环水阀门、内循环水出水口、石蜡以及水温传感器等。节温器装置的设计目的就是根据发动机的水温来调节冷却水的循环方向,同时达到起动时尽快热车的目的。发动机的冷却主要依靠汽缸的水套,除此之外尚需要冷却的发动机附件主要是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和空气压缩机系统。EGR系统需要冷却的是从排气管引出的废气;空气压缩机系统需要冷却的是往复活塞式压气泵。而节温器装置的功用是将发动机、EGR系统、空气压缩机系统三路的冷却水汇集在节温器内进行混合循环,为此做了紧凑式节温器装置设计。节温器壳体上设有节温器出水弯头,弯头的背面设有暖风机回水接口,暖风机回水接口左侧设有EGR系统回水接口,在其接口的对称位置设有暖风机进水阀。节温器进水管设在节温器壳体的下部,与节温器出水弯头呈90°。节温器装置内的循环水分类两类,一类是发动机冷却水主通道;另一类是在节温器装置内的小循环冷却水,称为内循环水。当进入节温器装置内的水温比较低时,调温器的内部石蜡将内循环水阀门和主循环通道阀门封堵。此时发动机的冷却水不对附件进行冷却循环。当进入节温器装置内的水温升高到设计温度时,内循环水阀门将小循环的出水口封闭,而主循环通道阀门开启。发动机冷却水经过节温器装置的分流,分别进入发动机以及附件的冷却大循环。本技术的特点及有益效果是,将柴油机的空气压缩机、暖风装置和EGR的冷却系统通过节温器装置与柴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集成,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只要通过加大水泵流量,就可保证发动机以及附件系统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图。图3为节温器水路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柴油发动机用节温器装置的结构组成为:节温器壳体1的上部设有节温器出水弯头2,出水弯头的背面设有暖风机回水接口3,暖风机回水接口左侧设有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4,与回水接口相对称的位置设有暖风机进水阀5。节温器进水管6设在节温器壳体1后端下部(图2),与节温器出水弯头2呈90°,压气泵回水接口7接于节温器壳体1右侧(图1)。节温器壳体水腔内设有阀体11,阀体上端接有冷却水进水阀8,阀体下端接有内循环水阀门9,内循环水阀门下端为内循环水出水口10。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4、压气泵回水接口7、暖风机进水阀5均与节油器底壳体1内的水腔相通,在水腔内阀体11内装有石蜡。当冷却水进水阀8关闭、内循环水阀门9开启,发动机冷却水经节温器进水管6进入节油器底壳体1内的水腔,通过内循环水出水口10排至水箱。当冷却水进水阀8开启、内循环水阀门9关闭,发动机冷却水经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4、压气泵回水接口7、暖风机回水接口3进入至节温器壳体1内的水腔11,经节温器出水弯头2排出至水箱。为了监视冷却水的温度,防止水温过高,在暖风机进水阀5的下方设有水温传感器12,出现水温异常时可发出报警信息。节温器装置由螺栓固定于气缸盖上,节温器进水管6与缸盖的水套相通。发动机起动时,在水泵作用下缸盖水套内冷却水从节温器进水管6进入节温器壳体水腔内。由于水温较低,节温器壳体水腔阀体11内的石蜡处于凝固状态,冷却水进水阀8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小循环。即冷却水通过内循环水出水口10流回缸盖水套,此时冷却水只在发动机内部循环,以便达到尽快热车目的。随着发动机运转时间的延长,冷却水温度升高,此时节温器内部的石蜡逐渐融化膨胀。内循环水阀门9和冷却水进水阀门8受石蜡膨胀力的作用同时向下移动,内循环水阀门9将内循环水出水口10堵死,而冷却水进水阀8打开,高温的发动机冷却水此时经过节温器进水管6及出水弯头2进入水箱冷却,此时发动机冷却水处于正常循环。该路径是节温器冷却水主循环通道。为了保证发动机辅助附件(主要是空气压缩机和EGR系统)的冷却,来自缸盖水套的冷却水分别通过节温器壳体上的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4、压气泵回水接口7、暖风机进水阀5等进入各自的系统。比如暖风系统主要在冬季使用时,为驾驶室提供热源。暖风机进水阀5开启后,热水进入汽车的暖风系统,回水经暖风机回水接口3再流回节温器。流入附件中的冷却水与发动机内冷却水与节温器装置内进行充分混合,通过节温器阀门的开启与关闭来进行相应的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柴油发动机用节温器装置,具有节温器壳体、节温器出水弯头、暖风机回水接口、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暖风机进水阀、节温器进水管、压气泵回水接口、冷却水进水阀、内循环水阀门、内循环水出水口、石蜡以及水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节温器壳体(1)的上部设有节温器出水弯头(2),出水弯头的背面设有暖风机回水接口(3),暖风机回水接口左侧设有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4),与回水接口相对称的位置设有暖风机进水阀(5),节温器进水管(6)设在节温器壳体(1)后端下部,与节温器出水弯头(2)呈90°,压气泵回水接口(7)接于节温器壳体(1)右侧,节温器壳体水腔内设有阀体(11),阀体上端接有冷却水进水阀(8),阀体下端接有内循环水阀门(9),内循环水阀门下端为内循环水出水口(10)。

【技术特征摘要】
1.柴油发动机用节温器装置,具有节温器壳体、节温器出水弯头、暖风机回水接口、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暖风机进水阀、节温器进水管、压气泵回水接口、冷却水进水阀、内循环水阀门、内循环水出水口、石蜡以及水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节温器壳体(1)的上部设有节温器出水弯头(2),出水弯头的背面设有暖风机回水接口(3),暖风机回水接口左侧设有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4),与回水接口相对称的位置设有暖风机进水阀(5),节温器进水管(6)设在节温器壳体(1)后端下部,与节温器出水弯头(2)呈90°,压气泵回水接口(7)接于节温器壳体(1)右侧,节温器壳体水腔内设有阀体(11),阀体上端接有冷却水进水阀(8),阀体下端接有内循环水阀门(9),内循环水阀门下端为内循环水出水口(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用节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冷却系统回水接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明贺兆欣孙超杨明王致钊陈军磊胡凤杰蔡振乾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