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911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浇铸模具,包括动模板、固定于底板上的定模板、以及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位于所述两模板上可移动的浇口板,动模板定模板上分别设有型腔,合模时,动模块和定模块上的型腔配合形成的产品型腔下端与底板直接接触,在合模过程中,先将极柱端子的铜端子放置到定模板上的型腔的下端,且铜端子的下端直接抵靠在底板上,然后合上动模板,将铜端子固定在产品型腔的下端,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在合模时可将铜端子一次性准确、竖直的固定在产品型腔的下端,不需要先合模形成产品型腔,然后从产品型腔的上端放置铜端子,并对其反复调整,使其固定在产品型腔的下端,提高了极柱端子生产合格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铸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池极柱端子的手工浇铸模 具。
技术介绍
极柱端子是电池的组成之一,是先把铜端子放进设计好的浇铸模具里面,再将铅 水铸入其中冷却而形成的一种产品。因产品结构简单,采用手铸模具较为方便实用,而被广 泛应用。在现有的浇铸模具中,当合模时,往往是将左模块和右模块先合起来形成产品型 腔,然后从形成的产品型腔的上端放置形成极柱端子的铜端子。由于这种放置方式不能将 铜端子准确地一次放置到位,且放置的铜端子易偏斜,这样既降低了极柱端子的生产效率, 也降低了极柱端子的生产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首先,提供一种浇铸模具,合模过程中,不需要从 产品型腔的上端放置铜端子,保证铜端子一次放置且准确到位;其次,在合模过程中,能使 模具的浇口板准确复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浇铸模具,包括动模板、固定于底板上的定模 板、以及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位于所述两模板上可移动的浇口板,所述动模板和定 模板上设有型腔,所述动模块和所述定模块上的型腔在合模时形成的产品型腔下端与所述 底板直接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浇口板上设置有浇口板扳手,所述浇口板扳手包 括固定在所述浇口板上的支撑板、贯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转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两 端固定连接的把手和转动圆,所述转动圆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转轴的 圆心不与所述转动圆的圆心重合,在合模时,所述转动圆抵靠在所述动模板远离所述定模 板一侧的侧面上,且所述转动圆抵靠在所述动模板侧面上的抵靠点到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心 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心到所述转动圆边缘其他任一点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浇口板扳手设置于所述浇口板的侧面上且靠近所 述浇口板的开模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动模块和所述定模块上的型腔对称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模板上远离所述动模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限 位板,用于对所述浇口板进行限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的转动端设置有轴套,所述 定模板上的轴套与所述动模板的轴套通过第二转轴上下叠加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贯穿所述浇口板的转动端,下端 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相应的轴孔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的开模端分别设置有开模扳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的配合面上还设有排气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浇铸模具,包括动模板、固定于底板上的定模 板、以及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位于所述两模板上可移动的浇口板,动模板定模板上 分别设有型腔,合模时,动模块和定模块上的型腔配合形成的产品型腔下端与底板直接接 触,在合模过程中,可先将极柱端子的铜端子放置到定模板上型腔的下端,且铜端子的下端 直接抵靠在底板上,然后合上动模板,将铜端子固定在产品型腔的下端,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 的模具在合模时可将铜端子一次性准确、竖直的固定在产品型腔的下端,不需要先合模形 成产品型腔,然后从产品型腔的上端放置铜端子,然后对其反复调整,使其固定在产品型腔 的下端,提高了极柱端子生产合格率的同时,也提高的了其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的浇口板上设有浇口板扳手,浇口板扳手的第一转 轴贯穿将浇口板扳手固定在浇口板上的支撑板,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下端固 定连接转动圆,且在连接位置处,第一转轴与转动圆的圆心不重合,形成凸轮机构;合模时, 转动圆抵靠在动模板远离定模板一侧的侧面上,且转动圆抵靠在动模板侧面上的抵靠点到 第一转轴圆心的距离比第一转轴圆心到转动圆边缘上其他任何一点的距离小,因此,在合 模时,转动圆抵靠在动模板的侧面上,起到对浇口板的限位作用,以保证浇口板的准确复 位;同时,在开模时,又可利用浇口板扳手下端形成的凸轮机构轻松地切断浇口,以完成开 模,取出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模具装配图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模具的A-A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模具B-B面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柱端子浇铸模具,包括动模板、固定于底板上的定模板、以及动模 板和定模板合模时,位于两模板上可移动的浇口板,动模板和定模板上对称的设有型腔,在 合模时,动模块和定模块上的型腔配合形成的产品型腔下端与底板相通,即产品型腔下端 与底板直接接触,使产品下端直接抵靠在所述底板上,即使极柱端子的铜端子直接抵靠在 底板上,因此在合模时,可先将铜端子放置在定模板上的型腔下端,铜端子的一端抵靠在底 板上,然后再合上动模板,使铜端子准确、到位的固定在产品型腔的下端,而不是传统的先 使左右模板合闭形成产品型腔后,从产品型腔的上端放置铜端子。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中的定模板为左模板2,动模板为右模板3,左模板2固 定在底板4上,固定方式可采用螺丝8固定连接;左模板2和右模板3上对称的设置有型腔 6,型腔6贯穿左模板2和右模板3,合模时,左模板2和右模板3上的型腔6形成产品型腔, 产品型腔的下端即放置极柱端子的铜端子的位置与底板4直接接触,即在放置铜端子时, 铜端子的一端直接抵靠在底板4上,然后再合上右模板3,这样可以保证铜端子一次性准确 到位的放置,且不会倾斜。合模时,浇口板1盖在左模板2和右模板3上面,浇口板上设有浇口 13和浇注槽14,浇口 13和浇注槽14相通连接,并位于产品型腔的正上方,浇注槽14 可为锥形槽,用于在浇铸时容纳多余的铅水,浇口板1上设有浇口板扳手5,浇口板扳手5固 定于浇口板1的侧面上,且靠近浇口板1的开模端,浇口板扳手5包括一固定在浇口板1侧 面上的支撑板51,贯穿支撑板51的第一转轴52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52两端的把 手53及转动圆M,在第一转轴52与转动圆M连接的位置处,第一转轴52的圆心不与转动 圆M的圆心重合,在连接位置处,第一转轴52的圆心偏离转动圆M的圆心,使其形成凸轮 结构。在合模状态时,转动圆M抵靠在右模板3的侧面上,且抵靠在右模板3侧面上的抵 靠点到第一转轴52的圆心的距离小于第一转轴52的圆心到转动圆M的边缘上其他任一 点的距离。在合模时,由于转动圆M抵靠在右模板3上,阻止浇口板1继续向左模板2的 一侧移动,因此浇口板扳手5可对浇口板1起到限位的作用。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转轴52穿过支撑板51上的孔随着不断的磨合变大, 使浇口板1在复位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误差,如过多的向左模板2的一侧移动,导致浇口 13 偏离产品型腔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左模板2远离右模板3的一侧的侧面上设置至 少一个限位板7,用于对浇口板1进一步限位,保证其准确的复位。本实施例中选取一个限 位板7,限位板7的安装位置与浇口板扳手5相对称。在左模板2和右模板3的转动端都设有轴套孔,轴套孔的位置设在左模板2和右 模板3的转动端配合面上,且轴套孔的高度与左模板2和右模板3的厚度相等,在左模板2 的轴套孔的上半部分焊接一轴套10,在右模板3的轴套孔的下半部分焊接一轴套15,当然, 也可在左模板2的轴套孔的下半部分焊接一轴套10,在右模板3的轴套孔的上半部分焊接 一轴套15,然后通过第二转轴11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板、固定于底板上的定模板、以及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位于所述两模板上可移动的浇口板,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上设有型腔,所述动模块和所述定模块上的型腔在合模时形成的产品型腔下端与所述底板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勐熊正林胡天春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