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蜂胶应用于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175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纳米蜂胶应用在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面。纳米蜂胶平均粒径小于200nm,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起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均为0.005%-0.05%。采用纳米蜂胶抗病毒效果明显,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纳米蜂胶应用在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面。蜂胶是采集工蜂从树木等植物新生芽或树皮上采集的树胶,并混入蜜蜂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腊等加工形成的具有芳香粘性的固体胶状物质。每群蜂(5-6万个)每年平均仅能生产100克左右蜂胶。蜜蜂利用蜂胶保护蜂群,填补蜂箱的裂缝孔洞,涂刷巢房内壁,保存蜂粮及抵抗病虫害。养蜂者可以从蜂箱副盖、覆布、巢框上梁和蜂箱体内刮取蜂胶,这是一种很费时的方法,产量也很低。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蜂胶有众多的医疗保健功能。蜂胶的主要有效成份是黄酮类、萜烯类、醛酮类、酯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蜂胶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其主要功能是具有广谱的抗菌消炎作用、增强抗体的免疫能力、珍贵的天然抗氧化剂、血管的“清道夫”和微循环的“保护神”。因此,蜂胶和蜂皇浆一样,都是非常珍贵的蜜蜂产品。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里都不断掀起蜂胶应用热潮,197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了首届国际蜂胶大会,1989年日本厚生省批准了蜂胶为食品的抗氧化剂。我国拥有世界蜂胶总量的七成,年产量约为270吨,可是长期以来却一直是以十分廉价的原料形式出口国外。为加强对蜂胶资源的开发应用,国家科技部把蜂胶研究列入了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现已解决了蜂胶的提纯问题,并已在国内生产了蜂胶胶囊,蜂胶提取液等产品。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纳米尺寸(1-1000n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纳米新科技诞生时间不长,但在几个重要领域有了重大的进展,其中纳米材料出现了许多传统不具备的特征,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这些特性的产生主要基于下列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是纳米蜂胶颗粒的表面效应。蜂胶纳米颗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目剧增。由于表面原子处于配位不足状态,具有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蜂胶中的有效组份如黄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极难溶于水的,将蜂胶制成纳米颗粒后,还有助于加快其溶出速度和增加其溶出量。综上所述,采用纳米蜂胶颗粒,能增加蜂胶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可以更好地发挥蜂胶的特殊生物学效应。病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们一般采用接种疫苗、提高抵抗力、药物治疗方式。蜂胶主要功能是具有广谱的抗菌消炎作用、增强抗体的免疫能力。抗病毒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的蜂胶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综合蜂胶及纳米技术的特点,采用纳米化蜂胶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作用,用9日龄鸡胚实验,结果显示有效且比普通蜂胶效果更好,用量更低。此纳米化蜂胶平均粒径小于200nm,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起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均为0.005%-0.05%。所以采用纳米蜂胶抗病毒效果明显,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纳米蜂胶应用在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面。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的是纳米蜂胶应用在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蜂胶,其特征为是纳米级的,颗粒平均粒径<200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蜂胶,其特征为对流感病毒起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为0.005%-0.0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蜂胶,其特征为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起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为0.005%-0.0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蜂胶,其特征为对禽传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钱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