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380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其包括引线框架、塑封体、联接筋条和引脚,两引脚之间设置联接筋条,并且引脚交叉配置。由于引脚间的联接筋条不占用引线框架的有用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引线框架的密度,同时在其结构设计上,让各引脚交叉配置,使引线框架上各器件的间距减小,从而使器件的密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引脚的交叉型结构不会对器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外形尺寸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引线框架的密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表面安装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市场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它涵盖了消费电子、计算机及外设、网络通信,电子专用设备与仪器仪表、汽车电子、LED显示屏以及电子照明等多个方面。 引线框架是一种用来作为半导体芯片载体,并借助于键合丝使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通过引线框架引脚实现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在以往,此类产品的各个引脚联接在引线框架的联接筋条上,传统的小型表面安装半导体分立器件引线框架的结构见图1。传统的引线框架的联接筋条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引线框架上各半导体器件的引脚, 为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其宽度不能太窄,这也意味着联接筋条需要占用引线框架的大量空间,从而降低了引线框架的密度。虽然这类引线框架结构简单、容易设计和制造,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联接筋条占用了引线框架的大量空间,使得引线框架单位面积上的产品数量即引线框架的密度不高,影响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今,随着半导体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追求高密度的引线框架成为各企业目标。因此,传统的小型表面安装半导体分立器件引线框架的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引线框架高密度、低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结构,对半导体分立器件引线框架的引脚采用交叉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引线框架的密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从而节约成本,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包括引线框架、塑封体、联接筋条和引脚,两引脚之间设置联接筋条,并且引脚交叉配置。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联接筋条与塑封体的中部相连。更进一步优选方式一,所述联接筋条与引脚的联接处为凹形缺口。更进一步优选方式二,联接筋条与引脚的联接为“十”字形。更进一步优选,联接筋条为“工”字型筋条。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引脚的端部悬空。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引脚间的联接筋条不占用引线框架的有用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引线框架的密度,同时在其结构设计上,让各引脚交叉配置,使引线框架上各器件的间距减小,从而使器件的密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另外,本技术中引脚的交叉型结构不会对器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外形尺寸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本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引线框架的密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传统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及其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参见图2,作为一种实施例,该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包括引线框架1、塑封体2、联接筋条3和引脚4,两引脚4之间设置联接筋条3,并且引脚4交叉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接筋条3与引脚4的中部相连,联接筋条3与引脚4的联接处为凹形缺口。联接筋条3 与引脚4的联接为“十”字形。所述联接筋条3为“工”字型筋条,所述引脚4的端部悬空。 把第二排塑封体2中的单脚置于第一排塑封体2的双脚中间,传统结构中的塑封体2为独立设计,本技术的塑封体2仍然横、竖规整排列,两引脚4间有联接筋条3。本技术采用引脚4间的联接筋条3加上引脚4的交叉型结构,该方式取消了传统引线框架1上的联接筋条3,传统引线框架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中,代之以引脚4间的联接筋条3,由于引脚4间的联接筋条3不占用引线框架1的有用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引线框架1的密度,同时在其结构设计上,让各引脚4交叉配置,使引线框架1 上各器件的间距减小,从而使器件的密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另外,本技术中引脚4的交叉型结构不会对器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外形尺寸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本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引线框架1的密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本技术应用于小型表面安装半导体器件的生产,引线框架1作为半导体器件的生产载体,半导体器件通过联接筋条3与引线框架1相连。当半导体器件完成芯片、金线焊接,塑封体封装及表面电镀后,引线框架1在切筋成型阶段将与半导体器件分离。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包括引线框架(1)、塑封体(2)、联接筋条(3)和引脚(4), 其特征在于两引脚(4)之间设置联接筋条(3),并且引脚(4)交叉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筋条(3)与引脚(4)的中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筋条(3)与引脚(4)的联接处为凹形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联接筋条(3)与引脚 (4)的联接为“十”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联接筋条(3)为“工” 字型筋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引脚(4)的端部悬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其包括引线框架、塑封体、联接筋条和引脚,两引脚之间设置联接筋条,并且引脚交叉配置。由于引脚间的联接筋条不占用引线框架的有用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引线框架的密度,同时在其结构设计上,让各引脚交叉配置,使引线框架上各器件的间距减小,从而使器件的密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另外,本技术中引脚的交叉型结构不会对器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外形尺寸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本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引线框架的密度,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文档编号H01L23/495GK201936876SQ20112000675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吴子斌, 宋华军, 阮建华 申请人: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立器件的引线框架,包括引线框架(1)、塑封体(2)、联接筋条(3)和引脚(4),其特征在于:两引脚(4)之间设置联接筋条(3),并且引脚(4)交叉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建华宋华军吴子斌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